檢測項目和結果
礦物油物質
有海外研究指出,礦物油碳氫化合物(mineral oil hydrocarbons)是積累於人體最多的污染物。故此,經由口服途徑攝入礦物油物質一直都是食物安全的重要議題;不過,除了經飲食攝入,使用含有礦物油成分的唇部化妝品相信亦是另一個重要的攝入源頭。
礦物油成分普遍由不同分子量的物質組成。考慮到該等成分的複雜性,是次測試檢定了各款唇膏樣本中不同碳分子數量範圍(由碳分子數量10至50)的礦物油飽和碳氫化合物(mineral oil saturated hydrocarbons,簡稱MOSH)和礦物油芳香碳氫化合物(mineral oil aromatic hydrocarbons,簡稱MOAH)以及其比例(按重量以百分比計),並以不同碳分子數量範圍的檢測結果來評估這些物質的潛在風險。
8成檢出MOSH混合物 當中7成總量較高
樣本中,24款檢出MOSH混合物及其類似物(analogous)(下文統稱為MOSH混合物),總量由1.14%至24%不等。其中17款的總量較高,介乎5.2%至24%不等。
歐盟食物安全局(EFSA)於2012年公布的研究報告指,估計歐洲人口中每日經飲食途徑攝食MOSH的暴露水平由每公斤體重0.03毫克至0.3毫克(mg/kg bw per day)。若果樣本檢出的MOSH混合物達到5%,按每日經由口服途徑可能攝入57毫克唇膏計算,使用產品而可能攝入MOSH的分量已達到每日每公斤體重0.048毫克(以成人體重60公斤計算),已高於相關最低的預計每日膳食攝入量(estimated daily dietary intake)。
及至2023年,EFSA最新的報告指出,對經常使用唇膏的用家而言,若果產品檢出的MOSH混合物或源自合成碳氫化合物(synthetic hydrocarbons)的MOSH類似物(又稱POSH)超過32%,經由使用產品而經口服攝入MOSH或POSH的分量已經超過最高的預計每日膳食攝入量。儘管是次樣本檢出的MOSH混合物及其類似物總量未有超過相關水平,但以檢出總量最高的樣本(24%)計算,亦已佔預計最高每日膳食攝入量76%。
5款短鏈MOSH檢出量較高
有動物研究指出,經腸道吸收的MOSH會被分配和積累在體內多個組織,包括肝臟、脾臟、淋巴結和脂肪等。而大鼠的研究更指出,短鏈MOSH礦物油物質(碳分子數量為C25以下的MOSH)較易積累在肝臟,甚至可能與肝臟肉芽腫(hepatic granuloma)的形成有關連。
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在2018年發表的意見書指,瑞士和德國等地就當地合共240款潤唇膏的檢測發現,很多樣本檢出的短鏈MOSH混合物(碳分子數量為C25以下)都超過5%,未能符合當時歐洲化妝品協會(Cosmetics Europe)就唇部護理產品(包括唇膏)中短鏈MOSH混合物所建議的5%含量上限。及至2018年9月,歐洲化妝品協會更新了其建議,改為建議特定礦物油成分中C25以下碳氫化合物含量不應超過5%。與此同時,德國BfR認為,若化妝品中所用的礦物油成分符合歐洲化妝品協會的規格要求,對消費者並不會帶來健康或安全風險。惟近年部分海外消費者組織仍然引用以產品檢出MOSH總量是否超過5%作為評估產品的準則。
30款樣本中,23款檢出短鏈MOSH混合物及其類似物(碳分子數量介乎C10至少於C25範圍),含量由0.06%至17.8%。其中以「LANCÔME」(#16)、「CHANEL」(#20)、「YSL」(#21)、「GIORGIO ARMANI」(#22)和「GUCCI」(#23)等5款檢出的短鏈MOSH混合物及其類似物含量較高(超過5%),由5.1%至17.8%不等。與此同時,「L'oréal Paris」(#13)檢出的短鏈MOSH混合物亦達4.8%,接近歐洲建議中就礦物油成分提出的含量上限。本會檢視相關樣本標籤的成分列表,發現全部樣本都添加了不同種類的礦物油和合成碳氫化合物成分,而檢測結果只能用作推斷相關產品所用的成分或未必符合歐洲化妝品協會相關的成分規格建議。然而,該等樣本大部分標示的來源地為法國和意大利,理論上應當符合歐盟地區相關的化妝品建議。
本會另發現相關樣本大部分都以氫化聚異丁烯(hydrogenated polyisobutene)為產品的重要成分,在其成分列表中佔第1至5位。而低分子量的氫化聚異丁烯有助減少皮膚水分的流失,提供不黏膩的柔軟感覺,並有助平均分散色素。消費者組織如法國QUE CHOISIR和荷蘭Consumenten bond近年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氫化聚異丁烯可能含有MOSH,建議消費者避免選用含相關成分的唇部產品。而德國消費者組織Stiftung Warrentest則指,源自合成碳氫化合物成分的POSH,在化學結構上與MOSH十分類似,同樣有積累人體的疑慮。
4款長鏈MOSH含量較高 未符歐洲消費者組織建議限值
歐盟EFSA在2012年發表的意見書指出,碳分子量由C16至C35範圍的長鏈MOSH可能會在人體的脂肪組織、淋巴結、脾臟和肝臟等組織積存,而在人體積累的MOSH可能與相關器官中出現脂肪肉芽腫(lipogranulomas)有關連。另一方面,動物研究更指出,長鏈MOSH在大鼠體內積累可能會在其肝臟和淋巴結等組織形成細小肉芽腫(microgranulomas),並出現發炎情況。此外,動物的肝臟、脾臟和腸膜淋巴等器官的重量亦有所增加。及至去年9月,EFSA的研究報告指出,以大鼠進行的研究所發現的不良影響,與人體的相關性或許較微。不過,經飲食而攝入的MOSH較大部分會積累於脂肪組織,儘管未見到不良影響,但積累於脂肪組織的MOSH可能會釋出並轉移到其他器官。故此,長遠對人體的影響仍有待研究。
而歐洲消費者組織BEUC則認為,具有問題的礦物油物質應特別維持在低濃度水平。該組織建議,唇部護理產品中長鏈MOSH混合物(碳分子數量由C16至C35)的濃度應少於10%。另強調,唇部產品中MOSH及POSH的總量應維持於低水平,以確保消費者不會因為使用產品而大幅提高對相關物質整體的暴露水平。
樣本中,「MAC」(#11)、「OPERA」(#18)、「CHANEL」(#20)和「GUCCI」(#23)等4款檢出的碳分子數量介乎 C16至C35範圍的長鏈MOSH混合物含量較高,由11.4%至20.48%不等,相關樣本未能符合歐洲BEUC建議的安全限值(safety threshold)。而「YSL」(#21)檢出的長鏈MOSH(C16至C35)含量亦達9.9%,相當接近相關的建議限值。
全部皆檢出不易被腸道吸收的長鏈MOSH
實驗動物的研究顯示,碳分子數量較高的MOSH(例如C35以上)較難被腸道吸收。樣本中,檢出碳分子數量由C35至C50範圍的MOSH混合物,含量由0.19%至5.5%不等。
5款檢出微量MOAH
由於部分MOAH懷疑具有基因毒性(genotoxic)和致癌性(carcinogenic),歐盟EFSA認為經飲食攝入該等物質的安全風險值得關注。樣本中,「GIVENCHY」(#6)、「REVLON」(#12)、「shu uemura」(#15)、「YSL」(#21)和「GIORGIO ARMANI」(#22)等5款檢出微量MOAH,總量由0.06%至0.96%不等。結果亦顯示,全部樣本檢出的MOAH主要由含單一芳香環(aromatic rings)的alkylated monoaromates組成。
海外最新的研究數據指出,結構含有3至7個芳香環的MOAH具潛在的基因毒性或致癌性,故此不能排除可能帶來健康的負面影響。至於含1至2個芳香環的MOAH,雖然沒有致癌的疑慮,但由於其口服毒性的數據不足,長遠的健康風險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歐洲消費者組織BEUC則認為,MOAH屬懷疑致癌物,而相關研究未能確立安全的攝入水平,故建議MOAH混合物的含量應該低於檢測極限水平,但未有設定任何建議限值。西班牙消費者組織OCU並不建議消費者使用任何檢出MOAH的唇膏產品;而丹麥消費者組織THINK Chemicals則建議盡量減少攝入該等物質。
德國BfR的研究資料顯示,即使部分產品沒有說明含礦物油成分,仍可能檢出微量MOAH(0.04%或以下),可能源自植物油、配方助劑或者是製造過程的污染物。該組織強調,減少化妝品中MOAH含量在技術上屬可行。故此,本會建議唇膏產品生產商盡可能降低甚或排除產品中的MOAH,以保障消費者安全。
整體而言,只有1款傳統支裝唇膏和5款液體唇膏樣本完全沒有檢出MOSH和MOAH,包括「DIOR」(#1)、「TOM FORD」(#26)、「clé de peau」(#27)、「NARS」(#28)、「excel」(#29)和「Charlotte Tilbury」(#30)。
為甚麼唇膏會檢出一MOSH和MOAH混合物及其類似物?
礦物油和礦物蠟(mineral oils and waxes)在化妝品中,可以作為抗靜電劑(antistatic agents)、潤膚劑(emollients)和溶劑(solvents),亦有調節黏度的作用。相關成分廣泛用於製造乳霜、乳液、潔面用品、唇部護理及化妝品等,而使用的濃度可由1%至99%不等。不同的礦物油成分在唇膏配方中具不同作用,較常見的微晶蠟(cera microcristallina或microcrystalline wax),既可以作為唇膏的基礎物質,亦是一種硬化劑(stiffening agent);石蠟(paraffin)則可以提供光澤度;地蠟(ozokerite)和白蠟(ceresin)則有提高唇膏成品熔點的作用,令產品不易變形。與此同時,部分合成碳氫化合物亦有機會應用於製造唇膏來代替礦物油成分,較常見的有聚乙烯(polyethylene)、聚丁烯(polybutene)和氫化聚異丁烯等,可以作為增稠劑。當中,氫化聚異丁烯在唇膏中的使用濃度可高達95%。換言之,唇膏配方中可能添加了不同種類的礦物油和合成碳氫化合物成分,以調整其熔點、硬度和黏稠度。
如果產品使用相關成分比例較高,有機會令產品檢出較高含量的礦物油物質及其類似物。以現有的檢測方法而言,暫時無法明確分辨樣本檢出的MOSH混合物及其類似物(如POSH)是源自礦物油還是合成碳氫化合物成分。2012年瑞士一份有關食物添加劑和污染物的研究報告指,由於與POSH相關的潛在不良影響資料不多,建議參考最近似的物質—MOSH來進行安全評估。此外,POSH與MOSH同樣有積累人體的問題,故此,該研究認為,盡管檢測方法上或不能將2種物質作定量分離,但相關問題極為次要。如果唇部化妝品含有大量礦物油物質及其類似物,日常使用可能無可避免地經由口服途徑攝入,最終可能被腸道吸收。惟一般經由皮膚接觸而引致健康風險的機會極微。
礦物油成分可以用於製造唇部化妝品嗎?
根據歐盟《化妝品條例》,只要整個提煉過程清楚明確,而且提煉所得的原料獲證明不是致癌物,礦物油成分是允許用於製造化妝品的。內地《化妝品技術安全規範(2015年版)》亦有相同規定。在化妝品成分的製備程序中,礦物油成分應當已經過蒸餾(distillation)、萃取(extraction)及氫化(hydrogenation)等精煉程序,以盡量降低其有害物質的含量。不過,目前國際間相關的化妝品條例或規範都未有訂明礦物油物質及其類似物於化妝品中的含量上限。
使用唇膏可能會吃掉了多少礦物油物質?
有海外研究指,如果有每日使用唇膏的習慣,每日經由口服途徑可能攝入57毫克唇膏,而每年可能因而吞下5枝的分量(相等於20.8克)。若以檢出(C16-C35)MOSH混合物含量最高的樣本(20.48%)計算,使用該樣本1年便可能攝入接近4.3克碳分子數量由C16至C35範圍的MOSH混合物。
與此同時,去年9月德國一份關於消費者保障和食物安全的研究指出,與男士比較,女士的肝臟、脾臟和脂肪組織所含的MOSH濃度平均高2.2至2.5倍,估計由於女士的新陳代謝速度較慢,及/或其所接觸MOSH的機會較高所致。另一方面,有使用唇膏、手霜和防曬產品的女士,其腹部皮下脂肪所含的MOSH亦較沒有使用相關化妝品的女士為高。
全部樣本檢出金屬元素
在化妝品中,部分金屬元素源自刻意添加的成分(例如礦物色素),亦有部分為污染物或雜質。是次檢測了各樣本中8種金屬元素,包括與安全較為相關的鎘(cadmium)、水銀(mercury)、砷(arsenic)、鉛(lead)和鋁(aluminum);以及可致敏的重金屬鎳(nickel)、鈷(cobalt)和鉻(chromium)。
檢出的金屬元素含量符規定
結果顯示,全部樣本都沒有檢出鎘和水銀。內地化妝品規範要求,化妝品中砷和鉛的含量上限分別為2mg/kg和10mg/kg。而檢出砷及/或鉛的17款樣本中,全部都符合內地相關規定。
另一方面,全部樣本檢出鋁;含量由26mg/kg至21,000mg/kg不等(相等於0.0026%至2.1%)。由於有科學證據顯示高劑量鋁可能具神經毒性,故此,近年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SCCS)就化妝品中鋁化合物的含量進行研究。該組織於2021年公布的意見書指,含鋁的著色劑廣泛用於唇膏產品中,而即使唇膏產品中鋁化合物的使用濃度達到14%,仍屬安全水平。換言之,各樣本檢出與安全較相關的金屬元素只屬微量至小量,相信都沒有安全疑慮。
逾半檢出可致敏的重金屬
有海外科學文獻建議,為降低皮膚容易有過敏反應人士可能出現過敏(sensitization)的風險,化妝品中鎳、鈷和鉻等含量應降至1mg/kg的目標水平。
樣本中,8款檢出的2至3種可致敏重金屬含量相等或高於1mg/kg的建議水平,對皮膚較易出現過敏人士而言需特別留意,包括「BOBBI BROWN」(#4)、「MAKE UP FOR EVER」(#7)、「MAC」(#11)、「ESTĒE LAUDER」(#14)、「LANCÔME」(#16)、「ettusais」(#19)、「GIORGIO ARMANI」(#22)和「NARS」(#28)。另有4款樣本亦檢出1種含量較高(相等或高於1mg/kg)的可致敏重金屬,包括「L'oréal Paris」(#13)、「CHANEL」(#20)、「TOM FORD」(#26)和「Charlotte Tilbury」(#30)。
12款樣本檢出鎳,檢出量平均較高,由0.82mg/kg至3.3mg/kg不等。另有18款樣本檢出鈷,含量由0.11mg/kg至1.7mg/kg。鎳和鈷是為人熟悉的致敏物,而唇膏所用的礦物色素有機會天然存有這些金屬雜質(metal impurities),重複使用含有鎳的產品,經由皮膚接觸有機會引致過敏性接觸性唇炎(allergic contact cheilitis),出現乾燥、脫皮、龜裂、有裂痕、紅斑、浮腫,有灼熱和刺痛感覺等,可能影響嘴唇範圍和唇緣部位。如果對鎳有過敏反應的人士,很多時候同樣會對鈷出現過敏。
另有6款樣本檢出鉻,含量由0.89mg/kg至2.4mg/kg。鉻亦是常見於色素的雜質,皮膚接觸可能引起刺激和過敏性皮膚炎。
為降低消費者可能出現過敏反應的機會,本會建議生產商留意產品所含可致敏重金屬的濃度,在可行情況下盡量降低其含量。而美國化妝品安全運動組織(Campaign for Safe Cosmetics)則認為,由於消費者難以靠檢視產品標籤來避開重金屬物質,建議青少年避免太早有使用唇膏的習慣,只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才使用。
7款樣本檢出微量香料致敏物
除部分重金屬外,香料是化妝品中另一種為人熟悉的致敏物質。由於部分香料物質的致敏性較高,歐盟《化妝品條例》將26種香料物質介定為香料致敏物質(fragrance allergens),要求若物質達特定濃度便須在標籤標示該等物質提醒消費者。以駐留類化妝品而言,若該等物質在產品中濃度達0.001%(10ppm),便要標示在成分列表內。本會參考歐盟規定檢測各唇膏樣本中26種香料致敏物質的濃度。
30款樣本中,23款完全沒有檢出香料致敏物。餘下7款樣本中,「GIVENCHY」(#6)、「L'oréal Paris」(#13)、「LANCÔME」(#16)、「GUCCI」(#23)、「MAYBELLINE」(#25)、「clé de peau」(#27)和「Charlotte Tilbury」(#30)檢出香料致敏物,總量由0.003%至0.32%不等。以樣本#30檢出的總量最高,而樣本#16和#23檢出的種類則較多,達到4至5種香料致敏物。較多樣本檢出的香料致敏物包括香茅醇(citronellol)和香葉醇(geraniol),這些香料可令產品帶有淡淡的玫瑰香氣。
與此同時,消費者應特別留意,部分香料致敏物(如香葉醇)在接觸空氣後,會被氧化並轉化成致敏性較高的物質,故此,應留意在使用產品若干時間後皮膚有否出現過敏反應。
至於檢出香料致敏物的7款樣本,相關產品包裝上的成分列表都有標示相關的香料物質,標籤資料的可靠程度令人滿意。對香料容易有過敏反應人士應留意,除了避免選用含香料致敏物的產品外,亦要留意產品是否標有香料(fragrance或perfume)。
其他關注成分 - 色素
二氧化鈦(CI 77891)
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CI 77891)是唇膏產品常用的白色色素,有助調節其他基礎色素的色調,亦有遮蓋原本唇色的作用,令唇膏的顏色在唇上更為顯眼。在有標示成分列表的樣本中,全部都標有這種成分,換言之,有使用唇膏習慣的人士似乎無可避免或多或少接觸到這種色素。
自2022年起,歐盟禁止二氧化鈦應用在食物中作為添加劑。丹麥消費者組織 THINK Chemicals認為,二氧化鈦可能在人體體內積累,亦不排除可能對DNA造成損害,甚或可能具致癌風險。故此,該組織認為有需要重新評估這種成分應用於化妝品的安全性,尤其部分化妝品有機會被吞食。而在未有相關規管修訂前,該組織建議選用不含相關成分的唇部化妝品,但認為即使現正使用的產品含有二氧化鈦亦毋須急於丟棄。
CI 19140和CI 15985
另有海外消費者組織提出,2種常用於製造唇部化妝品的色素包括CI 19140(yellow 5 lake)和CI 15985(yellow 6 lake)都可能有疑慮,前者可能刺激皮膚;而後者則懷疑可能引致氣喘,或者神經性皮膚炎。惟樣本中,11款同時標有這2種色素。如果消費者在使用產品後出現相關情況,或有需要於日後購買唇膏產品時多加留意有關成分。
標籤資料有待改善
日韓樣本普遍欠標示成分列表
本會檢視各款樣本的標籤資料,發現8款沒有以中文或英文標示產品的詳細成分資料,而相關樣本全部標示源自日本或韓國。至於標有成分列表的樣本中,「REVLON」(#12)和「clé de peau」(#27)的列表被外包裝封住,要在拆開包裝膠套後才可能清楚閱讀;「LANCÔME」(#16)和「MAYBELLINE」(#25)包裝盒有反光情況或者包裝封套透明,致令印於包裝上成分列表的文字較難閱讀;而「L'oréal Paris」(#13)和「OPERA」(#18)成分列表的字體較細小,這些例子都影響成分資料的可閱讀程度。
4成樣本未有標示使用期限
12款樣本完全沒有標示關於生產、保存或使用期限等資料,消費者容易因而誤購或使用到過期產品。建議產品供應商適當標示產品的生產日期、使用期限、保質期和開封後使用期。一般而言,在有標示開封後使用期的樣本中,建議的使用期由12個月至24個月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