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项目和结果
矿物油物质
有海外研究指出,矿物油碳氢化合物(mineral oil hydrocarbons)是积累于人体最多的污染物。故此,经由口服途径摄入矿物油物质一直都是食物安全的重要议题;不过,除了经饮食摄入,使用含有矿物油成分的唇部化妆品相信亦是另一个重要的摄入源头。
矿物油成分普遍由不同分子量的物质组成。考虑到该等成分的复杂性,是次测试检定了各款唇膏样本中不同碳分子数量范围(由碳分子数量10至50)的矿物油饱和碳氢化合物(mineral oil saturated hydrocarbons,简称MOSH)和矿物油芳香碳氢化合物(mineral oil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MOAH)以及其比例(按重量以百分比计),并以不同碳分子数量范围的检测结果来评估这些物质的潜在风险。
8成检出MOSH混合物 当中7成总量较高
样本中,24款检出MOSH混合物及其类似物(analogous)(下文统称为MOSH混合物),总量由1.14%至24%不等。其中17款的总量较高,介乎5.2%至24%不等。
欧盟食物安全局(EFSA)于2012年公布的研究报告指,估计欧洲人口中每日经饮食途径摄食MOSH的暴露水平由每公斤体重0.03毫克至0.3毫克(mg/kg bw per day)。若果样本检出的MOSH混合物达到5%,按每日经由口服途径可能摄入57毫克唇膏计算,使用产品而可能摄入MOSH的分量已达到每日每公斤体重0.048毫克(以成人体重60公斤计算),已高于相关最低的预计每日膳食摄入量(estimated daily dietary intake)。
及至2023年,EFSA最新的报告指出,对经常使用唇膏的用家而言,若果产品检出的MOSH混合物或源自合成碳氢化合物(synthetic hydrocarbons)的MOSH类似物(又称POSH)超过32%,经由使用产品而经口服摄入MOSH或POSH的分量已经超过最高的预计每日膳食摄入量。尽管是次样本检出的MOSH混合物及其类似物总量未有超过相关水平,但以检出总量最高的样本(24%)计算,亦已占预计最高每日膳食摄入量76%。
5款短链MOSH检出量较高
有动物研究指出,经肠道吸收的MOSH会被分配和积累在体内多个组织,包括肝脏、脾脏、淋巴结和脂肪等。而大鼠的研究更指出,短链MOSH矿物油物质(碳分子数量为C25以下的MOSH)较易积累在肝脏,甚至可能与肝脏肉芽肿(hepatic granuloma)的形成有关连。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在2018年发表的意见书指,瑞士和德国等地就当地合共240款润唇膏的检测发现,很多样本检出的短链MOSH混合物(碳分子数量为C25以下)都超过5%,未能符合当时欧洲化妆品协会(Cosmetics Europe)就唇部护理产品(包括唇膏)中短链MOSH混合物所建议的5%含量上限。及至2018年9月,欧洲化妆品协会更新了其建议,改为建议特定矿物油成分中C25以下碳氢化合物含量不应超过5%。与此同时,德国BfR认为,若化妆品中所用的矿物油成分符合欧洲化妆品协会的规格要求,对消费者并不会带来健康或安全风险。惟近年部分海外消费者组织仍然引用以产品检出MOSH总量是否超过5%作为评估产品的准则。
30款样本中,23款检出短链MOSH混合物及其类似物(碳分子数量介乎C10至少于C25范围),含量由0.06%至17.8%。其中以「LANCÔME」(#16)、「CHANEL」(#20)、「YSL」(#21)、「GIORGIO ARMANI」(#22)和「GUCCI」(#23)等5款检出的短链MOSH混合物及其类似物含量较高(超过5%),由5.1%至17.8%不等。与此同时,「L'oréal Paris」(#13)检出的短链MOSH混合物亦达4.8%,接近欧洲建议中就矿物油成分提出的含量上限。本会检视相关样本标签的成分列表,发现全部样本都添加了不同种类的矿物油和合成碳氢化合物成分,而检测结果只能用作推断相关产品所用的成分或未必符合欧洲化妆品协会相关的成分规格建议。然而,该等样本大部分标示的来源地为法国和意大利,理论上应当符合欧盟地区相关的化妆品建议。
本会另发现相关样本大部分都以氢化聚异丁烯(hydrogenated polyisobutene)为产品的重要成分,在其成分列表中占第1至5位。而低分子量的氢化聚异丁烯有助减少皮肤水分的流失,提供不黏腻的柔软感觉,并有助平均分散色素。消费者组织如法国QUE CHOISIR和荷兰Consumenten bond近年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氢化聚异丁烯可能含有MOSH,建议消费者避免选用含相关成分的唇部产品。而德国消费者组织Stiftung Warrentest则指,源自合成碳氢化合物成分的POSH,在化学结构上与MOSH十分类似,同样有积累人体的疑虑。
4款长链MOSH含量较高 未符欧洲消费者组织建议限值
欧盟EFSA在2012年发表的意见书指出,碳分子量由C16至C35范围的长链MOSH可能会在人体的脂肪组织、淋巴结、脾脏和肝脏等组织积存,而在人体积累的MOSH可能与相关器官中出现脂肪肉芽肿(lipogranulomas)有关连。另一方面,动物研究更指出,长链MOSH在大鼠体内积累可能会在其肝脏和淋巴结等组织形成细小肉芽肿(microgranulomas),并出现发炎情况。此外,动物的肝脏、脾脏和肠膜淋巴等器官的重量亦有所增加。及至去年9月,EFSA的研究报告指出,以大鼠进行的研究所发现的不良影响,与人体的相关性或许较微。不过,经饮食而摄入的MOSH较大部分会积累于脂肪组织,尽管未见到不良影响,但积累于脂肪组织的MOSH可能会释出并转移到其他器官。故此,长远对人体的影响仍有待研究。
而欧洲消费者组织BEUC则认为,具有问题的矿物油物质应特别维持在低浓度水平。该组织建议,唇部护理产品中长链MOSH混合物(碳分子数量由C16至C35)的浓度应少于10%。另强调,唇部产品中MOSH及POSH的总量应维持于低水平,以确保消费者不会因为使用产品而大幅提高对相关物质整体的暴露水平。
样本中,「MAC」(#11)、「OPERA」(#18)、「CHANEL」(#20)和「GUCCI」(#23)等4款检出的碳分子数量介乎 C16至C35范围的长链MOSH混合物含量较高,由11.4%至20.48%不等,相关样本未能符合欧洲BEUC建议的安全限值(safety threshold)。而「YSL」(#21)检出的长链MOSH(C16至C35)含量亦达9.9%,相当接近相关的建议限值。
全部皆检出不易被肠道吸收的长链MOSH
实验动物的研究显示,碳分子数量较高的MOSH(例如C35以上)较难被肠道吸收。样本中,检出碳分子数量由C35至C50范围的MOSH混合物,含量由0.19%至5.5%不等。
5款检出微量MOAH
由于部分MOAH怀疑具有基因毒性(genotoxic)和致癌性(carcinogenic),欧盟EFSA认为经饮食摄入该等物质的安全风险值得关注。样本中,「GIVENCHY」(#6)、「REVLON」(#12)、「shu uemura」(#15)、「YSL」(#21)和「GIORGIO ARMANI」(#22)等5款检出微量MOAH,总量由0.06%至0.96%不等。结果亦显示,全部样本检出的MOAH主要由含单一芳香环(aromatic rings)的alkylated monoaromates组成。
海外最新的研究数据指出,结构含有3至7个芳香环的MOAH具潜在的基因毒性或致癌性,故此不能排除可能带来健康的负面影响。至于含1至2个芳香环的MOAH,虽然没有致癌的疑虑,但由于其口服毒性的数据不足,长远的健康风险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欧洲消费者组织BEUC则认为,MOAH属怀疑致癌物,而相关研究未能确立安全的摄入水平,故建议MOAH混合物的含量应该低于检测极限水平,但未有设定任何建议限值。西班牙消费者组织OCU并不建议消费者使用任何检出MOAH的唇膏产品;而丹麦消费者组织THINK Chemicals则建议尽量减少摄入该等物质。
德国BfR的研究资料显示,即使部分产品没有说明含矿物油成分,仍可能检出微量MOAH(0.04%或以下),可能源自植物油、配方助剂或者是制造过程的污染物。该组织强调,减少化妆品中MOAH含量在技术上属可行。故此,本会建议唇膏产品生产商尽可能降低甚或排除产品中的MOAH,以保障消费者安全。
整体而言,只有1款传统支装唇膏和5款液体唇膏样本完全没有检出MOSH和MOAH,包括「DIOR」(#1)、「TOM FORD」(#26)、「clé de peau」(#27)、「NARS」(#28)、「excel」(#29)和「Charlotte Tilbury」(#30)。
为甚么唇膏会检出一MOSH和MOAH混合物及其类似物?
矿物油和矿物蜡(mineral oils and waxes)在化妆品中,可以作为抗静电剂(antistatic agents)、润肤剂(emollients)和溶剂(solvents),亦有调节黏度的作用。相关成分广泛用于制造乳霜、乳液、洁面用品、唇部护理及化妆品等,而使用的浓度可由1%至99%不等。不同的矿物油成分在唇膏配方中具不同作用,较常见的微晶蜡(cera microcristallina或microcrystalline wax),既可以作为唇膏的基础物质,亦是一种硬化剂(stiffening agent);石蜡(paraffin)则可以提供光泽度;地蜡(ozokerite)和白蜡(ceresin)则有提高唇膏成品熔点的作用,令产品不易变形。与此同时,部分合成碳氢化合物亦有机会应用于制造唇膏来代替矿物油成分,较常见的有聚乙烯(polyethylene)、聚丁烯(polybutene)和氢化聚异丁烯等,可以作为增稠剂。当中,氢化聚异丁烯在唇膏中的使用浓度可高达95%。换言之,唇膏配方中可能添加了不同种类的矿物油和合成碳氢化合物成分,以调整其熔点、硬度和黏稠度。
如果产品使用相关成分比例较高,有机会令产品检出较高含量的矿物油物质及其类似物。以现有的检测方法而言,暂时无法明确分辨样本检出的MOSH混合物及其类似物(如POSH)是源自矿物油还是合成碳氢化合物成分。2012年瑞士一份有关食物添加剂和污染物的研究报告指,由于与POSH相关的潜在不良影响资料不多,建议参考最近似的物质—MOSH来进行安全评估。此外,POSH与MOSH同样有积累人体的问题,故此,该研究认为,尽管检测方法上或不能将2种物质作定量分离,但相关问题极为次要。如果唇部化妆品含有大量矿物油物质及其类似物,日常使用可能无可避免地经由口服途径摄入,最终可能被肠道吸收。惟一般经由皮肤接触而引致健康风险的机会极微。
矿物油成分可以用于制造唇部化妆品吗?
根据欧盟《化妆品条例》,只要整个提炼过程清楚明确,而且提炼所得的原料获证明不是致癌物,矿物油成分是允许用于制造化妆品的。内地《化妆品技术安全规范(2015年版)》亦有相同规定。在化妆品成分的制备程序中,矿物油成分应当已经过蒸馏(distillation)、萃取(extraction)及氢化(hydrogenation)等精炼程序,以尽量降低其有害物质的含量。不过,目前国际间相关的化妆品条例或规范都未有订明矿物油物质及其类似物于化妆品中的含量上限。
使用唇膏可能会吃掉了多少矿物油物质?
有海外研究指,如果有每日使用唇膏的习惯,每日经由口服途径可能摄入57毫克唇膏,而每年可能因而吞下5枝的分量(相等于20.8克)。若以检出(C16-C35)MOSH混合物含量最高的样本(20.48%)计算,使用该样本1年便可能摄入接近4.3克碳分子数量由C16至C35范围的MOSH混合物。
与此同时,去年9月德国一份关于消费者保障和食物安全的研究指出,与男士比较,女士的肝脏、脾脏和脂肪组织所含的MOSH浓度平均高2.2至2.5倍,估计由于女士的新陈代谢速度较慢,及/或其所接触MOSH的机会较高所致。另一方面,有使用唇膏、手霜和防晒产品的女士,其腹部皮下脂肪所含的MOSH亦较没有使用相关化妆品的女士为高。
全部样本检出金属元素
在化妆品中,部分金属元素源自刻意添加的成分(例如矿物色素),亦有部分为污染物或杂质。是次检测了各样本中8种金属元素,包括与安全较为相关的镉(cadmium)、水银(mercury)、砷(arsenic)、铅(lead)和铝(aluminum);以及可致敏的重金属镍(nickel)、钴(cobalt)和铬(chromium)。
检出的金属元素含量符规定
结果显示,全部样本都没有检出镉和水银。内地化妆品规范要求,化妆品中砷和铅的含量上限分别为2mg/kg和10mg/kg。而检出砷及/或铅的17款样本中,全部都符合内地相关规定。
另一方面,全部样本检出铝;含量由26mg/kg至21,000mg/kg不等(相等于0.0026%至2.1%)。由于有科学证据显示高剂量铝可能具神经毒性,故此,近年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就化妆品中铝化合物的含量进行研究。该组织于2021年公布的意见书指,含铝的着色剂广泛用于唇膏产品中,而即使唇膏产品中铝化合物的使用浓度达到14%,仍属安全水平。换言之,各样本检出与安全较相关的金属元素只属微量至小量,相信都没有安全疑虑。
逾半检出可致敏的重金属
有海外科学文献建议,为降低皮肤容易有过敏反应人士可能出现过敏(sensitization)的风险,化妆品中镍、钴和铬等含量应降至1mg/kg的目标水平。
样本中,8款检出的2至3种可致敏重金属含量相等或高于1mg/kg的建议水平,对皮肤较易出现过敏人士而言需特别留意,包括「BOBBI BROWN」(#4)、「MAKE UP FOR EVER」(#7)、「MAC」(#11)、「ESTĒE LAUDER」(#14)、「LANCÔME」(#16)、「ettusais」(#19)、「GIORGIO ARMANI」(#22)和「NARS」(#28)。另有4款样本亦检出1种含量较高(相等或高于1mg/kg)的可致敏重金属,包括「L'oréal Paris」(#13)、「CHANEL」(#20)、「TOM FORD」(#26)和「Charlotte Tilbury」(#30)。
12款样本检出镍,检出量平均较高,由0.82mg/kg至3.3mg/kg不等。另有18款样本检出钴,含量由0.11mg/kg至1.7mg/kg。镍和钴是为人熟悉的致敏物,而唇膏所用的矿物色素有机会天然存有这些金属杂质(metal impurities),重复使用含有镍的产品,经由皮肤接触有机会引致过敏性接触性唇炎(allergic contact cheilitis),出现干燥、脱皮、龟裂、有裂痕、红斑、浮肿,有灼热和刺痛感觉等,可能影响嘴唇范围和唇缘部位。如果对镍有过敏反应的人士,很多时候同样会对钴出现过敏。
另有6款样本检出铬,含量由0.89mg/kg至2.4mg/kg。铬亦是常见于色素的杂质,皮肤接触可能引起刺激和过敏性皮肤炎。
为降低消费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的机会,本会建议生产商留意产品所含可致敏重金属的浓度,在可行情况下尽量降低其含量。而美国化妆品安全运动组织(Campaign for Safe Cosmetics)则认为,由于消费者难以靠检视产品标签来避开重金属物质,建议青少年避免太早有使用唇膏的习惯,只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才使用。
7款样本检出微量香料致敏物
除部分重金属外,香料是化妆品中另一种为人熟悉的致敏物质。由于部分香料物质的致敏性较高,欧盟《化妆品条例》将26种香料物质介定为香料致敏物质(fragrance allergens),要求若物质达特定浓度便须在标签标示该等物质提醒消费者。以驻留类化妆品而言,若该等物质在产品中浓度达0.001%(10ppm),便要标示在成分列表内。本会参考欧盟规定检测各唇膏样本中26种香料致敏物质的浓度。
30款样本中,23款完全没有检出香料致敏物。余下7款样本中,「GIVENCHY」(#6)、「L'oréal Paris」(#13)、「LANCÔME」(#16)、「GUCCI」(#23)、「MAYBELLINE」(#25)、「clé de peau」(#27)和「Charlotte Tilbury」(#30)检出香料致敏物,总量由0.003%至0.32%不等。以样本#30检出的总量最高,而样本#16和#23检出的种类则较多,达到4至5种香料致敏物。较多样本检出的香料致敏物包括香茅醇(citronellol)和香叶醇(geraniol),这些香料可令产品带有淡淡的玫瑰香气。
与此同时,消费者应特别留意,部分香料致敏物(如香叶醇)在接触空气后,会被氧化并转化成致敏性较高的物质,故此,应留意在使用产品若干时间后皮肤有否出现过敏反应。
至于检出香料致敏物的7款样本,相关产品包装上的成分列表都有标示相关的香料物质,标签资料的可靠程度令人满意。对香料容易有过敏反应人士应留意,除了避免选用含香料致敏物的产品外,亦要留意产品是否标有香料(fragrance或perfume)。
其他关注成分 - 色素
二氧化钛(CI 77891)
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CI 77891)是唇膏产品常用的白色色素,有助调节其他基础色素的色调,亦有遮盖原本唇色的作用,令唇膏的颜色在唇上更为显眼。在有标示成分列表的样本中,全部都标有这种成分,换言之,有使用唇膏习惯的人士似乎无可避免或多或少接触到这种色素。
自2022年起,欧盟禁止二氧化钛应用在食物中作为添加剂。丹麦消费者组织 THINK Chemicals认为,二氧化钛可能在人体体内积累,亦不排除可能对DNA造成损害,甚或可能具致癌风险。故此,该组织认为有需要重新评估这种成分应用于化妆品的安全性,尤其部分化妆品有机会被吞食。而在未有相关规管修订前,该组织建议选用不含相关成分的唇部化妆品,但认为即使现正使用的产品含有二氧化钛亦毋须急于丢弃。
CI 19140和CI 15985
另有海外消费者组织提出,2种常用于制造唇部化妆品的色素包括CI 19140(yellow 5 lake)和CI 15985(yellow 6 lake)都可能有疑虑,前者可能刺激皮肤;而后者则怀疑可能引致气喘,或者神经性皮肤炎。惟样本中,11款同时标有这2种色素。如果消费者在使用产品后出现相关情况,或有需要于日后购买唇膏产品时多加留意有关成分。
标签资料有待改善
日韩样本普遍欠标示成分列表
本会检视各款样本的标签资料,发现8款没有以中文或英文标示产品的详细成分资料,而相关样本全部标示源自日本或韩国。至于标有成分列表的样本中,「REVLON」(#12)和「clé de peau」(#27)的列表被外包装封住,要在拆开包装胶套后才可能清楚阅读;「LANCÔME」(#16)和「MAYBELLINE」(#25)包装盒有反光情况或者包装封套透明,致令印于包装上成分列表的文字较难阅读;而「L'oréal Paris」(#13)和「OPERA」(#18)成分列表的字体较细小,这些例子都影响成分资料的可阅读程度。
4成样本未有标示使用期限
12款样本完全没有标示关于生产、保存或使用期限等资料,消费者容易因而误购或使用到过期产品。建议产品供应商适当标示产品的生产日期、使用期限、保质期和开封后使用期。一般而言,在有标示开封后使用期的样本中,建议的使用期由12个月至24个月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