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結果
內腔部分
根據國際標準ISO 6486-1,將4%醋酸(acetic acid)注入樣本中,置於22℃並浸泡24小時,然後測試醋酸溶液中的鉛和鎘含量,以檢視各樣本鉛和鎘釋出的情況。是項測試模擬了長時間在室溫環境下,用餐具盛裝酸性食品時有害物質的釋出情況,對於一般在常溫使用的陶瓷製品而言,代表著以一個最壞的使用情況進行對比測試。
結果發現,6款陶瓷杯樣本(#7至#11和#15)的內腔部分釋出鉛,檢出量由每公升0.13毫克至0.26毫克不等,另外5款陶瓷碗樣本(#19至#21、#29和#30)的內腔部分釋出鉛,檢出量由每公升0.10毫克至1.00毫克不等,各樣本檢出的鉛釋出量均未有超出相關標準容許限值(杯:每公升0.5毫克;碗:每公升2.0毫克)。另有3款陶瓷杯樣本(#6、#11和#14)內腔部分釋出鎘,檢出量由每公升0.012毫克至0.060毫克不等,檢出量均低於標準所訂容許限值(每公升0.25毫克)。沒有陶瓷碗樣本內腔部分釋出鎘。
即使檢出鉛和鎘的陶瓷餐具樣本均符合相關標準要求,但如果每日使用該等餐具盛載食物,尤其是長期儲存酸性食物(例如果汁、碳酸飲料和咖啡等),或是盛裝熱食,均有機會增加鉛和鎘的釋出,從而增加攝入鉛和鎘的風險,並可能累積於體內。
口緣位置
按國際標準ISO 6486-1檢測各樣本的口部外緣及裡面2厘米以內範圍的鉛和鎘的釋出量。由於國際標準ISO 6486-2未有就口緣位置的鉛和鎘的檢出量訂定容許限值,故此,本會參考法國競爭、消費和反欺詐總局(DGCCRF)對食物接觸的陶瓷用品口部接觸部分(即口緣2厘米以內範圍)的鉛和鎘檢出上限,分別為每件2毫克和每件0.2毫克。測試結果發現,3款陶瓷杯(#10、#11和#15)和3款陶瓷碗(#20、#21和#30)樣本口緣位置釋出鉛,檢出量由每件0.10毫克至0.31毫克不等,符合相關法規要求。另有2款陶瓷杯樣本(#10和#11)釋出鎘,最高檢出量分別為每件0.023毫克和0.016毫克,亦符合相關法規要求。
陶瓷杯樣本內腔和口緣位置的鉛和鎘釋出測試示意圖
模擬微波爐使用
陶瓷餐具也較常用於微波爐加熱食物,於加熱狀況下,陶瓷餐具的鉛、鎘釋出量會否產生變化?由於國際標準ISO 6486-1未有就適用於微波爐的陶瓷製品訂定相關的測試,故此,測試參考內地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標準GB 31604.34和GB 31604.24進行,先將酸性模擬食物的溶液(4%醋酸)注入樣本中,並置於100℃高溫環境下浸泡15分鐘,以檢視有標示為微波爐適用的樣本中鉛和鎘的釋出量。全部13款樣本(#12至#15和#22至#30)均沒有檢出鉛和鎘,情況令人滿意。
微波爐適用聲稱
大部分陶瓷餐具對微波的能量吸收很少,並且不會顯著升溫,然而,也有一些產品在暴露於突然的溫度變化時,受到熱衝擊會面臨更高的破裂風險。此外,帶有金屬裝飾的陶瓷餐具會反射微波,並產生火花,損壞爐內的微波生產器及導致加熱不均,所以不適用於微波爐。如使用陶瓷餐具於微波爐加熱食物,建議消費者選用印有微波爐安全標籤或微波爐適用等聲稱的產品。
部分樣本印有微波爐安全標籤或微波爐適用等聲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