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严选陶瓷杯碗
远离有害重金属铅、镉

严选陶瓷杯碗
远离有害重金属铅、镉

陶瓷餐具历史悠久,其造型美观且具备耐高温、耐磨损和耐酸硷腐蚀,以及易于清洗等优点,因此成为消费者常用餐具之一。然而,在各地时有查获释出过量有害重金属的陶瓷餐具。铅和镉等有害重金属或会从食具中迁移至食物和饮品,随之被人体摄入而影响健康;美国便曾有个案指,消费者因长期使用劣质陶瓷餐具而导致铅中毒。是次测试了15款陶瓷杯和15款陶瓷碗的铅、镉释出量,以了解市面上陶瓷餐具的安全情况。

测试结果

根据国际标准ISO 6486-1,将4%醋酸(acetic acid)注入样本中,置于22℃并浸泡24小时,然后测试醋酸溶液中的铅和镉含量,以检视各样本铅和镉释出的情况。是项测试模拟了长时间在室温环境下,用餐具盛装酸性食品时有害物质的释出情况,对于一般在常温使用的陶瓷制品而言,代表着以一个最坏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测试。

结果发现,6款陶瓷杯样本(#7至#11和#15)的内腔部分释出铅,检出量由每公升0.13毫克至0.26毫克不等,另外5款陶瓷碗样本(#19至#21、#29和#30)的内腔部分释出铅,检出量由每公升0.10毫克至1.00毫克不等,各样本检出的铅释出量均未有超出相关标准容许限值(杯:每公升0.5毫克;碗:每公升2.0毫克)。另有3款陶瓷杯样本(#6、#11和#14)内腔部分释出镉,检出量由每公升0.012毫克至0.060毫克不等,检出量均低于标准所订容许限值(每公升0.25毫克)。没有陶瓷碗样本内腔部分释出镉。

即使检出铅和镉的陶瓷餐具样本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但如果每日使用该等餐具盛载食物,尤其是长期储存酸性食物(例如果汁、碳酸饮料和咖啡等),或是盛装热食,均有机会增加铅和镉的释出,从而增加摄入铅和镉的风险,并可能累积于体内。

按国际标准ISO 6486-1检测各样本的口部外缘及里面2厘米以内范围的铅和镉的释出量。由于国际标准ISO 6486-2未有就口缘位置的铅和镉的检出量订定容许限值,故此,本会参考法国竞争、消费和反欺诈总局(DGCCRF)对食物接触的陶瓷用品口部接触部分(即口缘2厘米以内范围)的铅和镉检出上限,分别为每件2毫克和每件0.2毫克。测试结果发现,3款陶瓷杯(#10、#11和#15)和3款陶瓷碗(#20、#21和#30)样本口缘位置释出铅,检出量由每件0.10毫克至0.31毫克不等,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另有2款陶瓷杯样本(#10和#11)释出镉,最高检出量分别为每件0.023毫克和0.016毫克,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陶瓷杯样本内腔和口缘位置的铅和镉释出测试示意图

陶瓷杯样本内腔和口缘位置的铅和镉释出测试示意图

                   

陶瓷餐具也较常用于微波炉加热食物,于加热状况下,陶瓷餐具的铅、镉释出量会否产生变化?由于国际标准ISO 6486-1未有就适用于微波炉的陶瓷制品订定相关的测试,故此,测试参考内地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GB 31604.34和GB 31604.24进行,先将酸性模拟食物的溶液(4%醋酸)注入样本中,并置于100℃高温环境下浸泡15分钟,以检视有标示为微波炉适用的样本中铅和镉的释出量。全部13款样本(#12至#15和#22至#30)均没有检出铅和镉,情况令人满意。

 

微波炉适用声称

大部分陶瓷餐具对微波的能量吸收很少,并且不会显著升温,然而,也有一些产品在暴露于突然的温度变化时,受到热冲击会面临更高的破裂风险。此外,带有金属装饰的陶瓷餐具会反射微波,并产生火花,损坏炉内的微波生产器及导致加热不均,所以不适用于微波炉。如使用陶瓷餐具于微波炉加热食物,建议消费者选用印有微波炉安全标签或微波炉适用等声称的产品。

 

部分样本印有微波炉安全标签或微波炉适用等声称

部分样本印有微波炉安全标签或微波炉适用等声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