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香簡介
何謂「線香」?
不同地區對香品的稱呼各有不同,即使在同一地域,不同世代的叫法亦可相異。本港文化保育人及香藝師鄧皓荃先生指出,現時年輕一代慣常將沒有香腳(又稱香骨,即香的中央竹籤部分)的線狀香品稱為「線香」,然而廣東老一輩普遍會以「玉香」稱之。除了廣東外,台灣也會將無香腳的線香叫作「臥香」,原因在於線香亦可平放於香盒或臥香爐中燃燒。為清晰起見,本文將把無香腳的線狀香品稱為「線香」。
一般而言,相比起有香腳的「竹籤香」(俗稱「拜神香」),線香的品質較佳,燃點時釋出的焦燶味相對不明顯,味道也較溫醇淡雅。線香的長短粗幼皆可不一,通常檔次愈高的線香會愈幼,產生的煙霧愈少,適合用於品香。
傳統中式線香 vs 日式線香
![圖左與圖右分別為傳統中式線香和日式線香,其長度、顏色、味道各有不同。](/f/article_tab/440059/469493/400p321/578-incense-sticks-feature001.jpg)
圖左與圖右分別為傳統中式線香和日式線香,其長度、顏色、味道各有不同。
現時市面上的線香可大致分為傳統中式線香與日式線香,雖然兩者驟眼看起來外觀相近,實際上卻各具特色。以傳統中式線香為例,其長度大約為21厘米,能燃燒半小時至一小時,顏色多數為天然木色,並以沉香、檀香、柏香作為三大常見香味,材料主要為中藥材,成分較天然。日式線香則一般長約6厘米至15厘米,點燃時間由十數分鐘至半小時不等,線香的外層通常會被染成不同顏色,其香氣又以杉木和檜木等木味較為典型,但亦會因應加入不同的成分而調配出各種味道,例如是花香、茶香,甚至是咖啡香和海洋香等,變化多端。
然而,鄧先生提醒,消費者宜留意香品中有否添加助燃劑、人工香精,或其他雜質。加入了助燃劑的線香,雖然易於燃點,但其灰燼會較為熾熱,容易「焫手」和灼傷皮膚。另外,要分辨線香是否含人工香精,一嗅即可。倘線香仍於包裝內或未經燃點便已香氣濃烈,便有較大機會是使用了人工香精。相反,以天然成分製造的線香,其氣味會較清幽淡雅,燃香後氣味才會慢慢滲出。此外,如點香後發現線香有燒焦味,則可能表示該產品摻雜了木粉等雜質,品質或存疑。
用途
古人素以芳草祭祀神明,僧侶修行時亦會焚燒帶有香氣的木材用以提神。後來隨着歷史和文化演變,人們逐漸改以燃點香品的方式燒香禮佛、拜祭祖先,有關習俗也流傳至今。時至今日,香品除了繼續被廣泛用於宗教儀式外,風雅之士閒時亦會燃點線香,或在練習瑜珈和冥想期間使用,以助寧神放鬆、陶冶性情。
另外,某些香藥和植物如檀香、龍腦、肉桂、香茅等,均會散發出不為昆蟲喜好的氣味,因此亦有線香和盤香會加入該些草本成分,燃點時或能起到驅趕蚊蟲的效用。正如前文所述,線香的味道較為醇和且選擇眾多,故也會被用於品香與消除室內異味,用途多樣。
細數傳統香品
雖然線香十分常見,然而香品的種類和型態不限於此。鄧先生稱,除了線香外,盤香、香塔、香丸亦在傳統香製品中佔了一席位,各有用途和特性。
盤香
![盤香](/f/article_tab/440059/469524/200p135/578-incense-sticks-feature002.png)
盤香是呈螺旋形狀的環形香品,故又名「環香」。此等香品常見於廟宇,大多作祭祀用途,因此甚少用作賞香,燃燒時間由1小時至24小時不等,有些更可長達1個月。有善信慣於農曆年三十燃點盤香,待其燒至年初一,可見盤香適合作長時間供奉之用。
香塔
![香塔](/f/article_tab/440059/469524/200p135/578-incense-sticks-feature003.png)
香塔的形狀如同一圓塔或錐體,因而有「塔香」和「錐香」等別稱,一般可燃燒大約20分鐘。由於香塔的香身較粗,燃燒時會產生較多煙霧,氣味的覆蓋範圍廣,故多數用來辟除異味。
香丸
![香丸](/f/article_tab/440059/469524/200p135/578-incense-sticks-feature004.png)
香丸亦稱「練香」,由香藥粉混合蜂蜜製成,有時亦會加入碳粉防止發霉。香丸不可直接燃點,多用「空薰法」聞香,即透過炭的熱力把香丸之氣薰出,而所用之炭多以燒白的炭為主方。上述的薰香過程不會產生煙霧,香氣較為清雅,持續時間約為1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