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其他異味來源
衣物和毛巾
源頭:衣物和毛巾或會因接觸由人體分泌的油脂或皮屑而滋生細菌或霉菌,也可能由洗衣機等地方交叉污染至衣物或毛巾。天氣潮濕時,如果毛巾使用後未有立即清洗或徹底吹乾,細菌或霉菌會較易滋生,產生異味或「噏味」;清洗衣物時,細菌或霉菌未完全被清除,當衣物未乾透或接觸到汗水時,仍存在於衣物的細菌或霉菌便會繼續繁殖,產生異味。
建議處理方法:
要避免衣物產生異味,沾濕汗水的衣物,穿着後應盡快清洗及徹底晾乾,以免滋生細菌或霉菌。另外,有些消費者或會以為洗衣時加入有香氣的衣物柔順劑,便有助去除衣物上的異味,但要注意的是,運動衣物普遍以人造纖維製造,衣物柔順劑除了有機會破壞人造纖維的彈性、透氣度及排汗等功能外,亦可能會導致污垢被鎖在人造纖維內,令異味停留在衣物中。故清洗運動衣物時,最好不要使用衣物柔順劑。
毛巾於使用後,最好盡快清洗,以去除毛巾上的人體皮脂,亦應置於通風的地方晾乾。天氣潮濕時,可選用較易晾乾的薄毛巾。另外,毛巾的破損處易藏污垢,或會導致細菌或霉菌滋生而產生異味。其實毛巾屬於消耗品,以2條毛巾交替使用計,約3個月(清洗約50至60次)便應更換新毛巾。如果毛巾出現破損或霉菌(黑點),最好棄掉。
洗衣機
源頭:洗衣機在洗衣後長時間未有乾透,導致細菌和霉菌於潮濕的洗衣機內生長,產生異味。
建議處理方法:
消費者宜定期使用洗衣機預設的清潔洗衣桶模式清洗洗衣桶。如果該洗衣機沒有相關模式,可以使用水溫為60℃或以上的洗衣模式,讓洗衣機空機(不放入衣物及洗衣劑)運作,以清潔洗衣桶。完成後,切記把洗衣機門打開,讓洗衣機內部通風吹乾。另外,定期清潔洗衣劑盛載格、排水泵過濾器及棉絮過濾器等,對防止異味產生同樣重要。消費者可閱讀《選擇》第529期《葉輪式?前置式?頂揭式?哪款洗衣機慳電或慳水?》,了解更多有關洗衣機的資料。
去水口
源頭:廚房內食物的殘渣又或油脂積聚甚至凝固在鋅盆的排水管內,造成淤塞。積聚物令細菌或霉菌滋生,去水口因而發出異味。
廁所內人體的皮屑、毛髮卡在浴室或洗手盆的排水管,混合肥皂造成淤塞,同樣會滋生細菌或霉菌,形成異味。
另外,座廁、浴室、洗手盆和地台去水口如果不常使用或沒有水進入,去水管的隔氣彎管或會因而乾涸,未能形成水封,以致不能有效阻隔排水管內的臭氣進入室內。
建議處理方法:
如果懷疑因排水管淤塞而引發異味,可嘗試以物理方法,例如使用管道疏通器或毛髮清理器,伸進排水管內把食物殘渣、毛髮等污物鈎出。若無效而須使用化學通渠劑,使用前必須細閱產品的資料,了解其特性和使用風險,並遵照產品所示的用量及使用方法等指引。使用化學通渠劑後若排水管仍淤塞,則應找專業技工協助。
要避免去水口發出異味,可定期開啟鋅盆和廁所洗手盆的隔氣彎管清理積聚在內的食物殘渣、毛髮和污垢,裝回隔氣彎管後開水龍頭檢測,確保沒有漏水。日常不要把過多油脂倒入鋅盆排水口。使用鋅盆後,可倒入較多分量的熱水於排水口,確保油脂不會因排水管溫度下降而凝固在管內。消費者亦需要注意,應時刻保持隔氣彎管內有足夠水分形成水封。因平常較少會使用到廚房和廁所地台的去水口,該等去水口的隔氣彎管較易乾涸,屋宇署建議消費者最少每星期把半公升清水倒進地台去水口。
想知更多有關通渠的貼士和使用通渠劑的資訊,可參閱《選擇》第559期《通渠劑勿亂用 小心蝕穿喉管、灼傷、毒氣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