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貼士
選擇合適的鞋子
不少足部問題與穿着不合適的鞋子有關,太高、太尖(鞋頭過窄)、太硬或太軟的鞋都會令足部不適。鞋的作用主要是保護雙腳,買鞋時應留意鞋的承托力是否足夠,若鞋頭及鞋踭能同時向上摺,表示鞋底過軟,承托力不足,容易令腳部疲勞;相反,若鞋頭與鞋踭難以向上摺,則代表物料過硬、鞋底缺乏彈性,承受足部的壓力較差;若鞋頭可向上屈曲,而鞋中間位置向上屈曲時有阻力,即鞋底軟硬度適中。另外,鞋的側面、內襱及後跟鞋套位置亦需有足夠的承托,並要貼合腳型,能完全包覆腳掌。質料方面,應選擇透氣、軟硬適中及內襱柔軟的鞋子,以減少對骨凸地方的摩擦。進行戶外運動時,長者可選擇穿上舒適而且有一定減震作用(例如有氣墊功能)的運動鞋。其他注意事項包括:
- 不同牌子、形號的鞋的尺碼大小會有分別,不宜只按鞋內標示的尺碼購買,必須試穿清楚,在硬地上走走,感受一下是否完全適合雙腳。
- 選擇一對與前足形狀配合的鞋。
- 試穿鞋子時要站立,因為下肢的長度在站立時才可準確量度。鞋的長度應由最長的腳趾到腳跟再加上一隻手指闊的長度(大約長半吋)。
- 腳掌闊度要與鞋子最闊的位置相若,不可以太緊。腳跟要舒適但不能有太多虛位。
- 每個人的左右腳大小未必相同,尺碼應按大的一邊作選擇。
- 最好在黃昏或晚上試穿後購買,因為這時雙腳的尺碼是一天當中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