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豐胸「升CUP」療程進擊的銷售手法 花費百萬 未見成效

豐胸「升CUP」療程進擊的銷售手法 花費百萬 未見成效

不少女士都夢寐以求能擁有曲線玲瓏的身裁,瞄準這心理,各式各樣的豐胸美容服務應運而生,部分宣稱毋須打針服藥或做手術、即時「升Cup」,或以明星效應或用家分享作招徠,令人躍躍欲試。在廣告聲稱和銷售員連番游說下,令消費者以為極速豐胸不是夢。豐胸服務市場採用怎樣的銷售手法? 購買服務後的效果又如何? 本文將一一探秘。

投訴個案

美容服務為一大消費行業,繼面部美容、纖體減肥後,近年潮流風吹至豐胸、美胸,提供有關服務的美容院越開越多,廣告宣傳亦推陳而出,商人瞄準一眾女士們愛美的心態,消費者掏了腰包後,卻發現結局是一場惡夢。過去本會曾收到不少對有關服務的投訴,其中3個個案輯錄下文,特別值得讀者引以為鑑。而有見豐胸服務投訴不斷增加,本會遂以神秘顧客身分,走訪10間有提供非手術豐胸服務的美容公司,發現部分銷售手法進取、層出不窮,亦於本文仔細探討。先看看本會收到的3個求助投訴個案:

 

楊女士希望改善體態增強自信,看見A公司的豐胸廣告非常吸引,於是預約服務諮詢。楊女士諮詢時告知A公司經理,希望可收窄胸部的距離及讓胸部堅挺些,又詢問自己的年齡會否影響豐胸效果,對方當時肯定地答不會有影響,更說一定能夠達到她提出的豐胸要求。楊女士深信不疑,即時支付近10萬元購買經理推薦的至尊豐胸及刺激乳管療程。隨後當她第二次於A公司進行療程時,職員又再推銷100支活細胞精華(約8萬),以及另外3個聲稱有助豐胸的療程(合共42萬)。

 

楊女士向本會投訴時表示,她一直定時於A公司進行療程,每一次職員也會借機推銷各種有助達至理想效果的療程或產品。她本著相信A公司的口碑及經驗,亦因為不好意思拒絕,一年間斷斷續續購買了多項療程及產品,價值數萬至十多萬元不等,可惜的是一年豐胸療程幾近完成,效果不似預期。楊女士直斥於A公司花掉過百萬,豐胸效果毫無寸進,完全物非所值,要求本會協助退回至少70萬。然而,A公司重申楊女士購買的療程已全部完成,堅拒退款,但願意送出價值70萬的豐胸療程予她繼續享用。楊女士對A公司非常失望,決不會再使用其服務,要求本會以其個案警惕消費者。

 

張小姐預約了B公司的免費豐胸療程體驗,登記後隨女職員進入房間,赤裸上身先讓對方進行胸部分析,美容師遂開始按摩。不久後另一位女職員突然入房視察按摩情況,對方不斷指著張小姐的胸部,說她這般年輕胸部下垂的情況不應如此嚴重。女職員遂建議張小姐購買豐胸療程改善問題($18,000),表示差不多每位客人試做後都會購買,張小姐此時表明是大學生,因沒有經濟能力而禮貌婉拒,惜對方不肯罷休,直言新客優惠僅此一次,更可獲贈6次免費脫毛或去斑。張小姐已多次揚言不需要,隨後再多一名女經理入房游說,更以強硬的口吻質問:「點啊?仲要考慮?」,更稱可安排購買半個療程($9,000),做24個月免息分期,每月三百多元一般大學生都付擔得起。

 

張小姐表示處身狹小房間,赤裸上身遭多名職員評頭品足,轟炸式游說大半小時,根本無法享受胸部按摩療程,最終抵受不住壓力交出信用卡,不得不以付款來結束療程。張小姐向本會投訴B公司使用高壓銷售手法,經過調停後B公司同意全數退款,個案得以解決。

 

黃小姐看到C公司的豐胸廣告影片,標榜可於指定時間內「升CUP」及無效退款,遂登記免費試做。完成後,職員向黃小姐推介1個經絡豐胸療程,並指該療程同樣使用免費試做時所用的儀器,再加上另外兩部輔助儀器及人手按摩,有助增強效果。黃小姐相信對方的推薦,即時購買經絡豐胸療程及另一個去眼袋療程,合共$27,000。

 

黃小姐一直定期進行療程,但對服務亦有不滿,她有一次發現美容師偷懶沒有進行約10-20分鐘的人手通淋巴按摩,直至她主動查問,對方才敷衍地補回數分鐘。同時,黃小姐稱豐胸療程已進行三個月,惜完全沒有「升CUP」,遂提出要求履行無效退款承諾,不料C公司職員反指她購買的經絡豐胸療程並非廣告影片中的療程,無效退款不適用。黃小姐聽後深感不忿,因當日職員告知經絡豐胸與免費試做時的儀器是一樣的,並且增添兩部輔助儀器及人手按摩,理應同樣做到「升CUP」效果及享有無效退款。黃小姐作出投訴後不久通知本會,C公司與她協商並給予額外5次療程,雖心知作用不大,但她不想再糾纏下去,故此接納安排。

 

  • 專家醫學意見均表示女性過了青春期,胸部尺碼已經穩定,一般不會增大。除了做手術外,相信沒有藥物或其他方法可以豐胸。現時的豐胸療程多數包括使用豐胸儀器、塗抹產品及按摩,然而這些儀器如何運作及產品成份如何達至豐胸,沒有足夠醫學證明。
  • 消費者赤身躺於床上,或會因尷尬或不好意思而更難抵擋職員軟硬兼施的攻勢,最終迫不得已付款。原以為放鬆享受的療程,頓變成受壓與不安的消費經歷,儘管最後成功討回款項,消費者的精神及心靈亦受影響。美容業採用高壓銷售絕非新鮮事,此舉嚴重打擊業界商譽及消費者的信心,同時亦有機會觸犯《商品說明(不良營商手法)(修訂)條例》。本會重申盡快設立法定冷靜期尤其重要,此舉有助遏止不良營商行為,提升業界服務質素,完善消費者的保障。
  • 細閱廣告及服務詳情時,應留意有否提及保證成效等字眼,即使有提及無效退款承諾,消費者要事先問清楚「無效」之具體定義,以及相關條款細則。消費者不應盲目聽信美容院職員片面之詞及聲稱的經驗,要冷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