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37款乾香料中兩成檢出霉菌毒素 1款咖喱粉超出法例要求

37款乾香料中兩成檢出霉菌毒素   1款咖喱粉超出法例要求

黃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是霉菌毒素,是由真菌產生的有毒代謝物,當中具致癌性和基因毒性。本會去年亦發表了乾香料報告,當時的檢測發現超過一半樣本有霉菌毒素,個別含量更超出香港法例要求,遂再進行是次測試,並涵蓋了37款香港家庭較常用的胡椒粉、薑粉、蒜粉,三種單一香料,以及咖喱粉等混合香料,售價由約5元至82.8元不等。今次檢測發現逾兩成樣本檢出黃曲霉毒素及/或赭曲霉毒素A,當中1款檢出的黃曲霉毒素的總含量超出香港法例要求及歐盟標準,本會促請生產商盡快改善。

測試結果

黃曲霉毒素是同類多種霉毒素的統稱,主要分為黃曲霉毒素B1、 B2、G1和G2。它主要由黃曲霉菌屬的黃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及寄生曲霉菌(Aspergillus parasiticus)產生,當中以具致癌性(carcinogenicity)和基因毒性(genotoxicity)的黃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高。黃曲霉毒素會污染食用植物,常見於天氣炎熱和潮濕的地方。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將黃曲霉毒素列為第1組物質,即會令人類致癌的物質。黃曲霉毒素與人類肝癌有關,特別是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人,亦可能會影響丙型肝炎病毒帶菌者。另外,黃曲霉毒素亦可透過胎盤而影響胎兒,導致幼兒發育不健全。

 

根據香港《食物內有害物質規例》的規定,任何食物(花生或花生產品除外)的黃曲霉毒素總含量的最高濃度上限為每公斤15微克。歐盟對不同種類的香料訂定了最高含量上限,辣椒屬香料、胡椒(果實,包括白胡椒及黑胡椒)、肉豆蔻、薑、薑黃,以及含以上香料的混合香料的黃曲霉毒素B1的最高含量上限為每公斤5.0微克,而黃曲霉毒素總含量的最高含量上限則為每公斤10.0微克,但並沒有為蒜的乾香料訂定要求。

 

測試結果顯示,有7款樣本檢出黃曲霉毒素,分別是3款白胡椒粉[「辣大姑」(#18)、「佳之選」(#19)及「Raitip」(#20)],1款薑粉[「TESCO」(#22)],2款咖喱粉[「老師父」(#27)及「有利腐乳王」(#37)],1款蒜粉[「誠興椰子香辣原料」(#35)],佔全部樣本數目約19%,含量為每公斤1.1至20.1微克。當中以「有利腐乳王」咖哩粉(#37)檢出黃曲霉毒素總含量最高,檢出量為每公斤20.1微克,超出香港(每公斤15微克)及歐盟(每公斤10.0微克)的法例要求。另外其檢出的黃曲霉毒素B1含量(每公斤13.2微克)亦超出歐盟(每公斤5.0微克)的法例要求。有關樣本的資料已經轉交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跟進。

 

由於黃曲霉毒素是致癌物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JECFA)沒有為黃曲霉毒素訂定健康參考值,並建議應將黃曲霉毒素的攝入量降至盡可能低的水平。黃曲霉毒素的化學結構相對穩定,一般的煮食過程和烹調溫度難以去除,因此應避免黃曲霉毒素的產生。是次測試檢出含黃曲霉毒素的樣本數目近兩成,在確保食物安全及保障公眾健康為首要下,本會促請生產商改善生產等過程,以降低其產品的黃曲霉毒素含量。

赭曲霉毒素A(OTA)是赭曲霉毒素中最常見的一種,由幾組不同的真菌產生,包括:疣孢青黴菌(Penicillium verrucosum)、赭曲霉菌(Aspergillus ochraceus)、炭黑曲霉菌(Aspergillus carbonarius)等。這些真菌本身不是植物病原體,它們的最佳生長溫度和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各不相同,可以在不同的情況下生長並污染農作物。加工程序例如清潔、擦洗、分離、加熱、烘焙和去除表皮麥糠等可去除赭曲霉毒素,但會因應加工的方法、程度以及時間長短而令去除的分量差異很大,未必能完全去除所有赭曲霉毒素。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赭曲霉毒素A列為第2B組物質,即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根據過去的動物實驗,赭曲霉毒素A會增加患上肝細胞瘤、腎細胞腺瘤和惡性腫瘤的機會,也會抑制實驗動物的免疫系統。就人類而言,一些研究顯示赭曲霉毒素A與區域性巴爾幹半島腎病變有關聯,而區域性巴爾幹半島腎病變的地區分佈與泌尿道上皮腫瘤的高死亡率有關。

 

參考歐盟對不同香料訂定赭曲霉毒素A的最高含量上限:辣椒屬香料為每公斤20微克;胡椒(果實,包括白胡椒及黑胡椒)、肉豆蔻、薑、薑黃為每公斤15微克;含以上香料的混合香料為每公斤15微克,但沒有為蒜的乾香料訂定要求。

 

測試結果顯示,有5款樣本檢出赭曲霉毒素A,分別是「特惠牌」白胡椒粉(#17)及「佳之選」白胡椒粉(#19)、「TESCO」薑粉(#22)、「Waitrose Cooks' Ingredients」咖喱粉樣本(#26)及「誠興椰子香辣原料」蒜粉(#35),佔全部樣本數目約1成4,含量為2.0至7.4微克/公斤,當中以「誠興椰子香辣原料」蒜粉(#35)的檢出量最高,有關樣本的資料已經轉交食安中心。

 

JECFA為赭曲霉毒素A訂出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為每周每公斤體重100納克(ng/ bw kg/ wk)。以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人計算,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為6000納克,即6微克。以是次檢出赭曲霉毒素A含量最高的樣本(#35,7.4微克/公斤)為例,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人如持續每周進食超過811克才超標,因此在正常進食分量下,一般對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風險不高。

 

表一:香港及歐盟的黃曲霉毒素及赭曲霉毒素A的最高上限

霉菌毒素種類

香港的最高濃度上限
(微克/公斤)

歐盟的最高含量上限
(微克/公斤)

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總含量◆

黃曲霉毒素總含量◇

任何食物

(花生或花生產品除外)

15

辣椒屬香料、胡椒(果實,包括白胡椒及黑胡椒)、肉豆蔻、薑、薑黃,以及含以上香料的混合香料

10.0

花生或花生產品

20

黃曲霉毒素B1

沒有

辣椒屬香料、胡椒(果實,包括白胡椒及黑胡椒)、肉豆蔻、薑、薑黃,以及含以上香料的混合香料

5.0

赭曲霉毒素A

沒有

辣椒屬香料

20

胡椒 (果實,包括白胡椒及黑胡椒)

15

肉豆蔻

15

15

薑黃

15

含以上香料的混合香料

15

◆ 香港的黃曲霉毒素總含量是指雙呋喃氧雜荼鄰酮屬的化合物,並包括黃曲霉毒素B1、B2、G1、G2、M1、M2、P1及黃曲霉毒素醇的總和。

◇ 歐盟的黃曲霉毒素總含量是指黃曲霉毒素B1、B2、G1及G2的總和。

表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

專家委員會就黃曲霉毒素及赭曲霉毒素A提出的建議或健康參考值

霉菌毒素種類

健康參考值

其他建議

黃曲霉毒素

不適用

應將黃曲霉毒素的攝入量降至

盡可能低的水平

赭曲霉毒素A

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

(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為每周每公斤體重100納克(ng/ bw kg/ wk)

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