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妝原理及小貼士
卸妝原理
市面上的卸妝產品包羅萬有,由含有不同成分的卸妝液到卸妝濕紙巾(wipes)都有,惟卸妝原理同出一轍,都是利用當中的水分或油性物質例如多元醇(polyols)、礦物油(mineral oils)等,溶解和去除一般潔面產品未必能完全清潔的面部彩妝。
在日常使用的化妝品中,一般以防水防油的眼線液和睫毛膏較難徹底清潔。由於眼部皮膚較幼嫩,而且眼線液和睫毛膏使用於貼近眼瞼的位置,故較容易造成刺激和較難徹底清潔。市面上有不少眼部專用的卸妝產品,這類產品的一般用法是需要先把少量的眼部卸妝液倒在化妝棉上,再將化妝棉輕輕按抹在眼瞼上,使化妝品充分溶解於卸妝液中,再用清水或潔面產品清洗整個面部。
其他面部化妝品包括粉底、眼影、胭脂等產品,主要成分多為礦物粉,例如滑石粉、碳酸鈣、高嶺土、氧化鋅、二氧化鈦,這類產品一般較為容易被水劑清洗,傳統潔面產品或卸妝濕紙巾已能除去大部分化妝。
免沖卸妝產品
為了方便時刻希望快捷的消費者,部分卸妝產品會標榜為「免沖洗」,聲稱只需按產品指示去除化妝品便不用再過水,然後可在面部直接塗抹面霜或乳液等日常皮膚護理產品。使用此類「免沖洗」卸妝產品的消費者須特別留意當中的化學成分是否含過敏物質,由於用後免沖的關係,這類產品駐留在面部的時間會較長,導致皮膚過敏的機會亦因此而相應增加。
日常卸妝清潔小貼士
消費者通常可按喜好選擇不同類型的卸妝產品。但如果有皮膚問題,例如有濕疹、玫瑰痤瘡(Rosacea)或皮膚過敏等,則要特別注意產品的成分,避免選用一些含致敏防腐劑的產品。如果卸妝清潔後,皮膚有「緊繃感」的話,則有可能是肌膚出現「過度清潔」的狀況。過度清潔有機會令皮膚含水量降低或令皮膚的角質層受損,嚴重的情況甚至令皮膚出現紅腫、痕癢、脫皮等現象。
如果消費者有以上的皮膚問題,宜盡量減少洗臉的次數,挑選較溫和的卸妝清潔產品,同時慎選護膚品,重點挑選不含致敏成分,以保濕為主的護膚品。
消費者應參考產品上的標示,在使用前了解產品的使用方法。一般而言,油性卸妝產品的質地較厚,如果未能清洗乾淨,有機會因殘留的油脂而造成敏感、暗瘡或油脂粒等皮膚問題。
3. 使用含過敏化學成分例如MIT/CMIT或Parabens的卸妝產品對皮膚有甚麼影響?
過敏化學成分不單會引起過敏,更有機會引致健康問題如眼部紅腫等。若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皮膚更有機會留下疤痕和紅印,同時有機會加速皮膚老化。
4. 如果因未能完全卸妝而有化妝品殘餘在面上,有機會造成甚麼皮膚問題?
殘留的化妝品會堵塞毛孔,增加出暗瘡或油脂粒機會,同時可能令毛孔粗大。
現階段未有醫學研究支持殘留的化妝品會增加皮膚的黑色素,而化妝品當中的色素一般只會停留在皮膚的表層,很少會被吸收進體內。
(資料由皮膚專科醫生陳厚毅提供)
選擇指南
40款卸妝液樣本中,以9款水油混合性卸妝液(#1至#9)的表現最佳,同獲5星總評,卸妝效能指數達75以上,而且沒有檢出是次測試的2種可致敏防腐劑,當中#4及#8屬抵用之選,每毫升分別只需$0.63和$0.62。而#1、#2、#4、#5、#7和#9樣本的品牌更在零售點設有回收服務,可見品牌注重環保。
另外油性卸妝液#20和水性卸妝液#30同獲5星總評,沒有檢出2種可致敏防腐劑,而卸妝效能亦不俗,卸妝效能指數同達70以上。
消費者應按自身化妝習慣,例如會否使用防水防油化妝品、皮膚狀況例如有否過敏等,去選擇適合的卸妝產品,在購買前宜細閱產品成分、使用方法和標籤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