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
全部受訪機構提供兒童語言治療 約半數提供中風後長者吞嚥障礙治療
就上述兩個個案(個案A及B),回覆的25間機構均表示,有提供兒童語言障礙的治療服務,但只有少過半數(11間)機構提供中風後長者吞嚥障礙治療服務。年齡限制方面,12間機構(#5、#6、#9、#10、#11、#12、#14、#15、#16、#17、#18及#25)對兒童的治療不設年齡限制,除「童話言語治療室(#21)」表示需視乎不同個案而定,餘下的機構會為0歲至最高22歲的人士提供兒童語言障礙治療服務。而全部11間有提供長者吞嚥障礙治療服務的機構都沒有對病人設年齡限制。
評估收費相差甚大
以非套餐的首次診斷/評估收費而言,個案A及個案B同樣由$780至$4,000不等,收費最低的為「唯聽香港聽覺及言語中心(#25)」($780/45分鐘),最高則為「香港言聽中心有限公司(#12)」($800-$4,000/30至120分鐘)。「協康會(#3)」、「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5)」、「香港言聽中心有限公司(#12)」、「香港社區言語治療中心(#14)」及「唯聽香港聽覺及言語中心(#25)」的收費都會視乎言語治療師的資歷而有所不同;「協康會(#3)」及「樂善堂楊小玲言語治療中心(#4)」會按提供服務的日子(平日或周末)而調整收費;另外,「欣培發展及治療中心(#10)」及「香港言聽中心有限公司(#12)」的收費亦會視乎評估項目而有分別。
至於其後每次治療的收費,「協康會(#3)」、「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5)」、「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診所(#6)」、「建基兒童發展中心有限公司(#13)」及「童話言語治療室(#21)」都與其首次診斷/評估的收費相同。計及上述收費相同的機構,個案A由$590至$3,500不等,收費最低的為「香港社區言語治療中心(#14)」($590/30/45分鐘),最高則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5)」($3,500/75分鐘,註明由講師及教授級言語治療師負責);而個案B收費由$700(30分鐘)至$3,500(75分鐘),收費最低的為「唯聽香港聽覺及言語中心(#25)」($700/30分鐘),最高同樣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5)」($3,500/75分鐘,註明由講師及教授級言語治療師負責)。
每次會面時間方面,首次評估由30分鐘至2小時不等,其後每次治療則由30至90分鐘,視乎評估項目、評估方式或兒童年齡而定。「童話言語治療室(#21)」表示評估時間除了視乎兒童的年齡,亦要視乎他們的合作性及家長是否多提問而定,如評估過程超時則按比例增加收費。
11間機構另設套餐服務
如消費者已跟言語治療師訂立治療計劃,可考慮部分機構提供的套餐服務(見表二),收費一般會較逐次計相宜,例如「香港言聽中心有限公司(#12)」的套餐收費每6堂可享95折,每12堂可享9折;「領思兒童發展中心(#18)」則每10堂可享9折。除「夏小月言語病理學(言語治療)診所(#16)」及「星星樂園(#24)」表示套餐不設限期,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5)」沒有提供相關資料外,餘下8間機構分別設有由12星期至1年的有效期。當中「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診所(#6)」只在每年1至4月和9至11月提供套餐服務,由該校的實習學生進行,並由註冊言語治療師作臨床督導。雖然套餐服務看似較划算,惟消費者要留意套餐收費須全數預繳的風險,例如消費者若想於治療期間停止使用服務,機構會否退回餘下的費用。「載欣社區健康顧問有限公司(#17)」及「香港言聽中心有限公司(#12)」(如套餐仍未過期)表示,如預繳後未有使用服務,可按比例退回收費,或可令消費者較為放心;「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5)」、「養和醫療(#7)」、「香港社區言語治療中心(#14)」及「唯聽香港聽覺及言語中心(#25)」則表示不設退款。
接近一半機構要求預繳
11間機構(#1至#4、#10、#11、#13、#16、#18、#19及#24)要求消費者每月或每4/5/8/10堂作預繳,當中「夏小月言語病理學 (言語治療) 診所(#16)」表示個案A的消費者需每月預繳費用,但容許個案B的消費者逐次付款。
首次評估服務內容不盡相同
言語治療服務的首次會面通常是先對患者作評估,然後才決定其後的治療計劃。在個案A的首次診斷或評估服務中,「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診所(#6)」、「欣培發展及治療中心(#10)」、「香港言聽中心有限公司(#12)」、「香港社區言語治療中心(#14)」、「香港兒童發展及腦神經專科(#15)」、「載欣社區健康顧問有限公司(#17)」、「邁步兒童發展中心(#22)」及「唯聽香港聽覺及言語中心(#25)」都會採用標準化評估;而「扶康會牽蝶中心/牽蝶康兒中心(#2)」、「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5)」、「養和醫療(#7)」及「樂言言語治療中心(#20)」則同時採用標準化及非標準化評估。其他評估範疇還包括社交溝通、口部肌能、呼吸及吞嚥能力、說話流暢度及聲線等。
至於個案B方面,「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診所(#6)」採用標準化評估,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5)」同時採用標準化及非標準化評估。其他評估包括臨床吞嚥檢查、口腔機能、進食情況及溝通評估等。如有需要,「養和醫療(#7)」、「聖德肋撒醫院 - 聽覺及言語治療中心(#8)」、「香港言聽中心有限公司(#12)」及「唯聽香港聽覺及言語中心(#25)」均提供吞鋇X光檢查 (VFSS)及內窺鏡吞嚥檢查 (FEES),當中「養和醫療(#7)」表示需另外收費;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5)」表示如有需要,亦可轉介耳鼻喉科醫生進行內窺鏡吞嚥評估。
5間機構提供較詳盡的治療服務內容
消費者與言語治療師首次會面後,便會開始一連串的治療和訓練。個案A的治療服務內容方面:7間機構包括「明德兒童啟育中心(#1)」、「樂善堂楊小玲言語治療中心(#4)」、「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診所(#6)」、「養和醫療(#7)」、「載欣社區健康顧問有限公司(#17)」、「童話言語治療室(#21)」及「星星樂園(#24)」所提供的資料較籠統,當中部分機構只表示會按個別評估報告而作出相應的治療方案。是次調查中提供較詳細服務內容的機構包括「協康會(#3)」、「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5)」、「欣培發展及治療中心(#10)」、「建基兒童發展中心有限公司(#13)」及「助展會有限公司(#19)」。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5)」為例,該機構會以個別或小組形式透過趣味活動有系統地訓練兒童的語言能力,同時提供家長培訓,建議合適的家居訓練以提升兒童於家中接受語言刺激的量與質;而「欣培發展及治療中心(#10)」及「助展會有限公司(#19)」的治療都針對語前技巧、語言理解、語言表達及發音等範疇。
另外,「明德兒童啟育中心(#1)」、「扶康會牽蝶中心/牽蝶康兒中心(#2)」、「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5)」、「養和醫療(#7)」、「創思成長支援中心(#11)」、「香港社區言語治療中心(#14)」及「邁步兒童發展中心(#22)」均有提供家長或照顧者的家居訓練指導,或容許家長觀課及參與訓練,從而將訓練延續至兒童的日常生活中。
至於個案B的治療內容則包括吞嚥能力訓練、吞嚥肌肉運動、建議食物質感及進食姿勢和技巧、照顧者餵食技巧訓練等,「養和醫療(#7)」、「聖德肋撒醫院 - 聽覺及言語治療中心(#8)」、「香港言聽中心有限公司(#12)」及「唯聽香港聽覺及言語中心(#25)」更提供電流刺激吞嚥治療,及/或深層嚥肌神經刺激治療,以訓練咽部肌肉,改善吞嚥困難及發聲。
大部分機構毋須醫生轉介
除「養和醫療(#7)」需要醫生轉介才能使用其言語治療服務外,餘下的機構都毋須醫生轉介,消費者可自行參加相關的服務。惟「聖德肋撒醫院 - 聽覺及言語治療中心(#8)」表示如需進行吞鋇X光造影檢查(VFSS)或內窺鏡吞嚥檢查(FEES)則需要醫生轉介及經言語治療師先進行臨床吞嚥評估,並需入院進行這些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