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香港言語治療師公會及醫院管理局的意見
消費者可登入https://www.hkist.org.hk/static/HKIST_List_of_Registrants.pdf找到符合資格的言語治療師,此名單裏的言語治療師皆接受過合資格的專業培訓,並且每年都必須作出專業的持續進修以符合續會的規定。
消費者在選擇言語治療服務時,可留意提供服務的言語治療師是否屬「衞生署認可言語治療師名冊會員」,亦即香港言語治療師公會會員。香港言語治療師公會已根據一套嚴謹的標準接受評估,並獲衞生署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的認證。該公會負責管理本港認可言語治療師的名冊、評估並確保其註冊會員的專業能力適合執業。
Q4.家長如何察覺子女的語言發展有異常而需要尋求言語治療服務?
家長可透過日常與孩子的溝通,並參照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有關「兒童發展」系列的的資料或相關單張,對自己孩子的語言發展作出初步的推算。衞生署母嬰健康院,為初生至5歲的兒童提供一套全面的促進健康及預防疾病的「幼兒健康及發展綜合計劃」,其中包括發展監察服務。母嬰健康院透過個別輔導、資料單張/視像資訊、網上資源、熱線、及公眾講座等,讓家長在兒童學前時期獲得有關兒童發展的預先指導。而醫護人員會於孩子指定的年齡,與家長進行面談及觀察孩子在各方面發展的表現,以及早識別懷疑有發展問題的兒童。除指定時間外,家長亦可主動與健康院預約作特別跟進安排。另外,在教育局、衞生署、醫院管理局、社會福利署及非政府機構共同推行的「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機制下,學前導師可直接轉介有需要的兒童到所屬地區的母嬰健康院作初步評估。視乎評估結果和需要,母嬰健康院會轉介有關小孩至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或其他醫院管理局的專科作進一步的跟進。同時,家長亦可以觀察子女的語言發展和語言發展里程碑是否相同,而家長可以向言語治療師查詢相關里程碑,亦可諮詢幼稚園老師有關其子女在學校的表現,如有疑問可以向言語治療師查詢。
Q5.是次調查中,不少機構提及使用「標準化評估」及「非標準化評估」來對患者進行評估,這兩項評估的內容是甚麼?
專業的語言評估包含標準化測試和非標準化測試,以全面評估兒童的語言能力。標準化測試是利用已通過標準化過程的評估工具用作的測試,測試內容具理論基礎和信效度,並有常模可參照以比較受試兒童的能力,以作出客觀可靠的診斷結果。而非標準化評估是經過專業臨床觀察和測試兒童在各不同語言範疇的表現,以了解兒童的語言能力,及跟進研究。
標準化的評估工具可包括:
- 香港學前兒童口語粵語能力測試 Hong Kong Test of Preschool Oral Language (Cantonese) (TOPOL)
- 雷妮氏語言發展量表- Reynell Developmental Language Scale (RDLS)
- 象徵性遊戲測試- Symbolic Play Test (SPT)
- 香港粵語發音測試- Hong Kong Cantonese Articulation Test(HKCAT)等
詳情可以參考 https://www.dhcas.gov.hk/tc/
Q6.是次調查中,只有約一半機構提供長者吞嚥障礙治療服務,如不希望在公立醫院排期,消費者一般可從哪些途徑尋求治療服務?
消費者可登入https://www.hkist.org.hk/static/HKIST_List_of_Registrants.pdf找到符合資格的言語治療師,當中已包括於非公立醫院提供服務的言語治療師。
Q7.目前有多少個符合香港言語治療師公會所訂資格的言語治療師並已登記成為該會的會員?
目前有409個符合香港言語治療師公會所訂資格的言語治療師並已登記成為該會的會員。
Q8.如消費者希望到公立醫院尋求言語治療服務,一般需輪候多久?
醫院管理局的言語治療服務對象主要為有溝通、閱讀、書寫或吞嚥困難的病患者,透過為他們提供評估、測試、治療及輔導等服務,從而幫助病者預防、減少及克服溝通及吞嚥上的障礙,提高他們的生活質素。服務主要包括住院和門診兩部份。言語治療門診會根據醫生轉介信上病人的病歷,及按照臨床情況,決定病人在言語治療門診就診的先後緩急。病人將被甄別為緊急(第一優先類別),半緊急(第二優先類別)及穩定(例行類別)新症個案。被列為緊急或半緊急的新症病人,言語治療部門會盡量安排他們於兩星期及八星期內接受治療。穩定個案將按病情的迫切性作出輪候安排。
Q9.目前有多少人正輪候使用公立醫院的言語治療服務?收費如何?
於2020/21年度,醫院管理局言語治療住院及日間住院病人就診人次約為27萬,至於門診就診人次則約為5萬3千。由公立醫院/門診醫生轉介言語治療的病人會按公眾收費繳付費用,即首次診症135元,其後每次診症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