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60款餅乾全含基因致癌物
8成半屬「高脂」、「高糖」或「高鈉」

餅乾廣受「大人細路」的歡迎,是小朋友日常茶點,以至一般人下午茶或宵夜的好選擇。都市一些繁忙的香港人甚至以它代替正餐,作為主要的食糧。然而消費者委員會從市面抽檢了60款不同種類的餅乾樣本,在食品安全測試中發現,全部樣本均檢出不同程度的污染物或基因致癌物。營養素測試結果顯示,33款樣本屬高脂、13款樣本屬高鈉、27款樣本屬高糖,消費者須注意進食餅乾的健康風險。此外,測試亦發現部分樣本營養標籤的標示值與測試結果不相符,本會促請有關生產商盡快改善。

營養素含量測試結果

除了麵粉、穀類和食鹽外,油脂是製造餅乾的主要成分。根據食安中心的資料,每100克食物含超過20克總脂肪,屬「高脂」食物。測試結果顯示,33款樣本屬「高脂」。全部樣本的平均總脂肪含量為每100克含20.7克。當中總脂肪含量最高為「福尚之品」(#28),每100克含41.3克脂肪。總脂肪含量最低的樣本為「么鳳士多」(#54),每100克含4.9克脂肪,該2款樣本的總脂肪含量相差約7.4倍。

 

540-Biscuit-Nutrition-Test-Results
 

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樣本為「Gastone Lago」(#3),每100克含23.7克,該樣本使用椰子油為油脂配料,椰子油雖然是植物油脂,但含較多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樣本為「藍鑽石」(#50),每100克含1.22克,該樣本使用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少的紅花油(safflower oil)及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多的堅果種子作為配料。上述2款樣本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相差約18.4倍。以一個攝入2,000千卡的成人計算,食用一份平均食用分量24克的#3(即3塊#3,每包175克共22塊),便會攝入5.7克飽和脂肪酸,佔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建議的每日攝取量(即20克飽和脂肪酸)約29%。

 

近年,全球非常關注攝取反式脂肪酸帶來的健康問題。反式脂肪酸可分為兩種,分別是在反芻動物中天然產生的反式脂肪酸,及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酸。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酸主要來自「部分氫化油」(partially hydrogenated oil),另外食油經過高溫精煉或烹調亦可能產生少量的反式脂肪酸。

 

「部分氫化油」是指食油經過部分氫化的工業生產過程後,把食油的溶點提高,從而由液體油轉化為半固體及固體狀脂肪。部分氫化油可應用於多種食物,常用於製作人造牛油、起酥油、餅點等食品。製造食物加入部分氫化油,會將部分氫化油內的經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酸亦同時帶進食物內。反式脂肪酸會影響好壞膽固醇的水平,從而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世衞在2018年發布名為「REPLACE trans fat」的行動方案,提出於2023年在全球食物供應中停用工業製的人工反式脂肪酸的目標。該方案建議,以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例如大豆油和葵花籽油),其次是以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例如芥花籽油和橄欖油)代替部分氫化油,但不鼓勵以富含飽和脂肪酸的熱帶油(例如棕櫚油和椰子油)作為代替物,以減少因非傳染性疾病而導致的過早死亡。

 

香港的《2021年食物內有害物質(修訂)規例》,將「部分氫化油」列為食物中的違禁物質,禁止輸入含有「部分氫化油」的任何食用油脂,以及售賣含有「部分氫化油」包括食用油脂的任何食物,以加強規管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從源頭消除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酸,同時通過的《2021年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修訂)規例》,規定預先包裝食物如含有氫化油(例如完全氫化油)必須在其配料表中標示。相關條文將於2023年12月1日生效。

 

是次測試中,14款樣本(#3、#4、#18、#21、#36、#38、#39、#40、#42、#50、#51、#53、#54及#56)不含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樣本是威化餅樣本「Hamada Healthy Club」(#6),每100克含1.36克反式脂肪酸,以一個攝入2,000千卡的成人計算,一天內進食86.4克#6(即12塊)所攝入的反式脂肪酸便會已超出世衞建議的每日上限(即2.2克反式脂肪酸)的一半。是次測試結果顯示部分同類樣本間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差距頗大,反映生產商有空間再降低其產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檢視配料表發現,該樣本是以植物油脂作為油脂配料,但並沒有標示是否氫化油。是次發現,不少樣本只以「植物油(vegetable oil)」、「植物脂肪(vegetable fat)」、「食用油(edible oil)」、「經處理的油(processed oil)」等標示所用的油脂配料,但亦有樣本(#60)清楚標示使用的油脂配料是氫化(hydrogenated)油脂,可見業界更改油脂原材料的標示是可行的。本會鼓勵業界清楚標示油脂配料的種類,讓消費者能從標籤得知相關資訊,方便選擇合適的產品。

 

540-Biscuit-Nutrition-Test-Results

 

克力加餅和梳打餅多為鹹味餅乾,故鈉含量普遍較高。根據食安中心的資料,每100克固體食物含超過600毫克鈉,屬於「高鈉」食物。測試結果顯示,全部樣本的平均鈉含量為每100克含約440毫克,有13款屬「高鈉」,佔約21.7%。

 

鈉含量最高的樣本為「Arnott's」(#43),每100克含1090毫克鈉。以每日攝取2000千卡能量的成年人計算,進食7塊餅乾(#43,1塊15克,105克)便超出世衞建議成人每日攝取上限的一半(2000毫克鈉),因此消費者應留意進食分量,勿將餅乾當正餐而大量進食。

 

根據食安中心的資料,每100克固體食物含超過15克糖,屬於「高糖」食物。測試結果顯示,有27款屬「高糖」,佔45%。糖含量最高的樣本為1款威化餅樣本「旺旺」(#7),每100克42.0克。以每日攝取2000千卡能量的成年人計算,進食該樣本一份食用分量(30克,半盒)所攝入的糖(12.6克糖),佔世衞建議的每日上限(每日糖分的攝取量應少於50克)約25%。

 

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每100克固體食物含不少於3克膳食纖維,便屬於「膳食纖維來源」食物;每100克固體食物含不少於6克膳食纖維,便屬於「高纖」食物。測試結果顯示,3款樣本(#5、#36及#37)屬「高纖」食物;18款樣本(#1、#6、#17、#18、#20、#21、#24、#25、#27、#29、#31、#32、#40、#44、#49、#50、#51及#57)屬「膳食纖維來源」食物。

 

「AFC」(#49)樣本的包裝上附有「source of fiber from oats」的聲稱,測試結果為每100克5.17克,符合「膳食纖維來源」食物聲稱的要求。「瑞士達維他」(#36)樣本的包裝上則附有「高纖」的聲稱,測試結果為每100克10.3克,符合「高纖」食物聲稱的要求。不過值得留意的是,以膳食纖維最高含量的樣本計算(每100克10.3克),要大量進食122克(約11塊,46克有4塊)才達每日成人建議攝取量(不少於25克)的一半,但是過量進食餅乾卻同時會攝取不少糖、鈉和脂肪,建議市民勿以「高纖」餅乾為主要膳食纖維來源。

 

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除了獲豁免的產品,預先包裝食品需標示能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總脂肪,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鈉及糖。根據技術指引的規定內容,部分營養素如在每100克或100毫升食物中含量少於或等於某水平時,在營養標籤上可標示為「0」(例如反式脂肪酸的指標為0.3克,飽和脂肪酸的指標為0.5克,糖的指標為0.5克)。另外,能量數值/營養素含量與標籤數值的差距,應在規管容忍限之內(見表五)。

 

540-Biscuit-Nutrition-Test-Results

 

5款樣本的總脂肪含量的測試結果高於標示值20%,分別是#29、#40、#43、#54及#59,相差達約+22.4%至+63.3%。

 

8款樣本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的測試結果高於標示值20%,分別是#6、#15、#16、#28、#30、#40、#41及#54,相差達約+20.6%至+7563%。#50的營養標籤標示飽和脂肪酸為每100克0克,但測試結果為每100克含1.2克,不符合標示飽和脂肪酸含量為「0」的指標(每100克不超過0.5克飽和脂肪酸)。

 

#4、#44及#49的營養標籤沒有標示反式脂肪酸。

#4、#44及#49的營養標籤沒有標示反式脂肪酸。

 

#4、#44及#49的營養標籤沒有標示反式脂肪酸。另#6的營養標籤標示反式脂肪酸為每100克0克,但測試結果為每100克含1.36克,不符合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為「0」的指標(每100克不超過0.3克反式脂肪酸)。#22測試所得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高於標示值20%(+91%)。

 

7款樣本的鈉含量的測試結果高於標示值20%,分別是#5、#7、#26、#33、#39、#40和#54,標示值與測試結果相差達+23.9%至+56.3%,當中以#54的數值差距最大。

 

5款樣本的糖含量的測試結果高於標示值20%,分別是#13、#42、#47、#48和#54,標示值與測試結果相差達+38.3%至+467%,當中以#48的數值差距最大。另有3款樣本的營養標籤標示糖為每100克0克,但測試結果顯示該3款樣本每100克分別含0.8克、1.1克及3.9克,不符合標示糖含量為「0」的指標(每100克不超過0.5克糖),分別是#28、#50及#60。

 

#4和#11的膳食纖維含量的測試結果低於標示值80%,分別相差達-28.6%及-25.6%。

 

以上相關的樣本資料已經轉交食安中心跟進。本會強調,營養標籤的資料錯誤有機會誤導消費者選購不合適的產品,特別是患有長期病患,例如糖尿病等人士,故促請生產商及代理商提供正確的資料供消費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