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60款餅乾全含基因致癌物
8成半屬「高脂」、「高糖」或「高鈉」

餅乾廣受「大人細路」的歡迎,是小朋友日常茶點,以至一般人下午茶或宵夜的好選擇。都市一些繁忙的香港人甚至以它代替正餐,作為主要的食糧。然而消費者委員會從市面抽檢了60款不同種類的餅乾樣本,在食品安全測試中發現,全部樣本均檢出不同程度的污染物或基因致癌物。營養素測試結果顯示,33款樣本屬高脂、13款樣本屬高鈉、27款樣本屬高糖,消費者須注意進食餅乾的健康風險。此外,測試亦發現部分樣本營養標籤的標示值與測試結果不相符,本會促請有關生產商盡快改善。

持份者意見及回應

就消委會轉介的30個樣本共涉及41個有關防腐劑、抗氧化劑及營養成份標籤測試結果,食安中心已全部作出跟進。在分析消委會的測試結果時,食安中心亦需按國際慣例考慮為消委會進行檢測的實驗室在測量方面有不確定度,經考慮此不確定度後,食安中心認為其中涉及13個樣本的14個測試結果未有違反相關規例。就餘下涉及21個樣本的27個測試結果,中心正作出進一步跟進。如發現違規情況,會採取適當行動。

 

丙烯酰胺、GE和3-MCPDE是食物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物質,食品法典委員會和食安中心已制訂守則及指引,協助業界減低這些物質在食物中的含量。但現時食品法典委員會及其他主要地方均未有就上述物質於餅乾中的最高含量制訂標準。

 

就「部分氫化油」的規管方面,《2021年食物內有害物質(修訂)規例》已將「部分氫化油」列為食物中的違禁物質,《2021年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修訂)規例》則規定預先包裝食物如含氫化油,須在配料表中標示。相關條文定於2023年12月1日生效。

 

「萊家」(#1)的代理商表示會保證產品的最高質量。

 

「嘉頓」(#2)的生產商表示香港未就測試中三種污染物於威化餅中的含量訂定標準,而已於剛刊憲的《2021年食物內有害物質(修訂)規例》只提及3-MCPD在調味劑及GE在嬰兒奶粉的標準,其他國家亦暫未有威化餅的相關標準。營養標籤成分是由第三方實驗室進行化驗得出的結果。


「Arnott's」(#11及#43)的生產商表示其所有在港售賣的餅乾均符合法例。該2款產品的營養素含量與其成分一致。該公司指目前香港沒有就測試中三種污染物在餅乾中的含量制定標準,但會採取措施降低這些物質的含量,並堅守食品標籤法規。又指醫學和科學專家認為含這些污染物的食物仍可構成均衡飲食的一部分。

 

「利脆牌」(#12)、「Oreo」(#14)及「太平」(#25)的代理商,以及「Jacob's」(#48)的生產商分別表示測試中三種污染物並非添加成分,其對人體的影響仍在評估階段,而香港尚未為這些物質在餅乾中訂立標準,會關注相關風險評估及新法規要求,研究減少的方法。另「Jacob's」(#48)的生產商表示產品產自馬來西亞,營養標籤是間接分析得來,因各地對營養標籤要求不一,正調查數值偏差,會盡快更新標籤。

 

「佳之選」(#13)、「CRICH」(#39)及「The Natural Cracker Co.」(#47)的代理商表示會重新檢測其產品的糖含量,然後根據結果更新標籤。

 

「ACE Brand」(#16及#24)的代理商表示會要求廠商重新檢測營養成分及更新資料,計劃定期抽檢。

 

「無印良品」(#17)的生產商表示正考慮引入改良油脂,另可能使用可減少丙烯酰胺產生的食品添加劑。

 

「麥維他」(#18及#55)、「Carr's」(#42)的生產商表示測試中三種污染物在烘培過程中自然產生,而香港尚未為這些物質在一般食物中訂立標準,生產商指測試結果顯示產品含量低於歐盟的丙烯酰胺基準水平,另指歐盟只就一些食品例如植物油訂定3-MCPD及GE的標準,廠方已有措施確保食油原材料的含量低於標準。

 

「759阿信屋」(#23)的代理商表示已更新該批產品標籤。廠方指該產品無添加抗氧化劑TBHQ,所檢出的是來自食油原材料,含量符合相關法例及國際標準。

 

「小牧味屋」(#26)的代理商表示已通知生產商改善,會嘗試用其他油替代棕櫚油,減低3-MCPD及GE含量。另提交檢測報告並指營養標籤是根據報告結果標示,會再檢測及更正不符合的內容,會定期檢測。生產商表示沒有添加TBHQ,所檢出的是由原材料食油帶進產品中,已立即更正標籤,會加強原材料採購。

 

「特惠牌」(#27)的代理商表示測試結果顯示產品符合香港法例要求。


「樂天」(#29)的代理商表示已要求生產商進行加強定期檢測,確保符合要求。生產商指檢測同批次產品的營養成分結果合乎要求,標籤的脂肪值與本會測試結果有偏差是因樣本塗上比平時多點朱古力,但屬個別事件。

 

「M&S Food」(#32)的生產商表示歐盟就餅乾及脆餅訂定的丙烯酰胺基準水平沒有法律限制,但要求業界採取措施將含量降到合理可達到的水平,測試結果顯示產品含量低於基準水平。又指本會測試餅乾成品,但歐盟條例訂定某些食品例如植物油而非成品中3-MCPD及GE的最高含量,已確保油脂原材料符合要求。另指營養標籤符合目前歐盟法規。

 

「YBC」(#41)的代理商表示不再入口此產品。

 

「Göteborgs」(#44)的代理商表示測試結果顯示產品是安全的,並已於8月尾起使用新標籤,反式脂肪含量為0.03克/100克,香港法例定義可稱為「不含」或「無」反式脂肪。

 

「HAITAI EDO Pack」(#46)及「東洋牌」(#57)的代理商向本會提交測試報告並指產品成分無任何更改,但營養成分跟本會測試結果不同,已通知生產商及正待回覆。

 

「藍鑽石」(#50)的代理商表示營養標籤的誤差是由於美國法規與香港的不同。為避免香港發售的產品使用美國標準,倉庫和市面所有產品的數值將重新整理,飽和脂肪和糖含量會清楚標示在新標籤上,亦新增食用分量的數值。


「Dare」(#51)的生產商表示丙烯酰胺的測試結果略高於基準水平,調查後得知部份原材料可能令丙烯酰胺水平較高,故已從原材料著手改善,並預計2022年完成。另生產商更正食用分量為18g(4片)。

 

「合成」(#52)的代理商表示測試結果與脂肪、飽和脂肪、糖、鈉和膳食纖維標示值的差距在規管容忍限內,其反式脂肪是根據上次測試結果(0.1克/100克)而標示,會委託第三方實驗室再測試,以驗證結果的差異,可能因各種因素例如設備、原材料等。

 

「么鳳士多」(#54)的生產商表示已更改營養資料。

 

「美味棧」(#60)的代理商表示產品符合香港法例要求,已聯絡生產商並研究方法減少測試的三種污染物:(1)食安中心《關於減低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指引》建議添加天門冬酰胺酶在配方中及控制烘焙溫度;(2)食安中心《食物安全通訊第83期》建議選擇GE含量低的油脂。營養成分已在9月初更新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