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後疫情莫鬆懈… 家用體溫計最新測試

後疫情莫鬆懈… 家用體溫計最新測試

疫情加上冬季流感夾擊,不少人都會使用體溫計監察日常身體狀況。然而,若體溫計的準確度不足,有機會令使用者錯判身體狀況。本會測試了市面15款家用體溫計,發現部分樣本的準確度較低。此外,亦安排了用家實試各樣本及比較各樣本的使用方便程度。

測試結果

非接觸式體溫計的準確度差異大

測試中,全部樣本均會量度恆溫儀器的9個溫度值(由35.0℃至40.0℃)。每款樣本會重複量度各個溫度值4次,然後與實驗室已校正的溫度計所量度出的基準溫度相比,得出樣本於各個溫度的最大誤差值後,再計算平均值,以評估其準確度。誤差值愈小,準確度得分愈高。


測試結果顯示,4款接觸式體溫計中,「屈臣氏」(#1)和「萬寧」(#3)的測試結果接近沒有誤差,而「dretec」(#2)的平均最大誤差值約為0.07℃,3款樣本表現皆理想。惟「歐姆龍」(#4)的準確度測試表現稍遜,平均最大誤差值為0.13℃。


11款非接觸式體溫計樣本的準確度差異較大,當中「Terraillon」(#5)和「德國博雅」(#6)表現最好,平均最大誤差值同樣低於0.1℃,惟4款樣本(#12至#15)表現較遜色,平均最大誤差值接近0.3℃。


人體正常的體溫變化範圍大約為1℃,若體溫計的量度誤差太大,可能會增加錯判身體狀況或病情的機會,延誤接受治療的時機。

部分樣本實際試用時穩定度較低

穩定度測試分為實驗室測試和用家試用兩部分,兩部分的評分比重相同。在實驗室測試中,各樣本會重複量度同一溫度值4次,並比較所得的讀數差異,以評估樣本的穩定度。差異愈小,穩定度愈高。大部分樣本於實驗室測試中的穩定度表現皆理想,惟「withings」(#11)的表現則較遜色,平均的標準差為0.07℃,當重複量度同一溫度值時,所得的讀數差距最大可達0.3℃。
 

統計學上,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是一個常用於描述一組數值分散程度的指標。體溫計樣本於重複量度同一溫度的物件時,所得讀數的標準差愈大,代表每個讀數間的差異愈大,即樣本的表現相對不夠穩定。

在用家試用方面,以樣本重複量度試用者的體溫3次並記錄樣本的讀數,再比較量度同一試用者所得讀數的差異。各樣本在用家試用部分的穩定度評分普遍較實驗室測試部分低,當中7款樣本(#1、#3、#4、#7、#8、#10、#14)的表現相對不理想,所得讀數的標準差可達0.2℃,或有機會與試用者未能以正確方式量度(例如擺放於口腔或耳道內的位置不正確)有關。

全部樣本的堅固度表現理想

用於測試樣本堅固度的儀器。

用於測試樣本堅固度的儀器。

體溫計於日常使用時,難免會有機會跌落地上或受到碰撞,不少人擔心跌撞後或會影響體溫計的功能及準確度。為比較各樣本的堅固度,每款樣本會被放入滾筒內進行測試,並於兩端鋼板之間(相距80厘米)來回下跌,以模擬日常使用時,體溫計可能出現的碰撞情況。樣本於下墜2次及10次後,實驗室技術員會檢查其外觀有否破損以及作基本功能測試。樣本總計下墜20次後,技術員會按照準確度測試中所用的方法,以樣本量度37.0℃的溫度值,計算經過堅固度測試後其準確度的偏差。準確度差異愈小、外觀變異愈小、基本功能正常,堅固度得分便愈高。是次測試的全部樣本,在堅固度測試中的表現都令人滿意。在模擬20次下跌後,全部樣本都能正常操作,外觀亦未見出現任何明顯破損,而且準確度未見有明顯偏差。

 

使用方便程度

由30位試用者組成的小組進行實試,並在實驗室技術員陪同下進行,而每款樣本上印有的品牌亦會預先被遮蓋。基於衞生考慮,全部接觸式體溫計均以腋探方式試用。小組試用後,會對多項使用感受作出評分,包括樣本的人體工學設計、量度過程的舒適度、量度速度等。另外,試用小組會記錄實試過程中量度所得的讀數和量度不成功的次數。


根據試用小組的評分,各樣本的使用方便程度都屬於良好水平,試用者對樣本的人體工學設計和量度舒適度都普遍感到滿意。在機身設計及功能方面,部分試用者認為「CLOC」(#12)的機身太大,使用時未必可以穩固地握於手中,較容易因握不穩而跌下體溫計或影響量度姿勢,而且其採用的9V電池現時並不流行,一般消費者家中未必常備該類電池。另外,雖然「withings」(#11)可配合相關應用程式使用而獲得額外功能,惟於首次使用時,需要先經應用程式連接才可以量度體溫,較為不便。

量度結果易讀程度

設有背光燈的讀數顯示較為易讀(圖右)。

設有背光燈的讀數顯示較為易讀(圖右)。

受限於機身設計,接觸式體溫計的讀數顯示一般較細,4款樣本的讀數顯示大小相若。非接觸式體溫計中,「Terraillon」(#5)和「CLOC」(#12)的讀數顯示較清晰,除了讀數字形較大外,界面亦較簡潔。另外,全部接觸式樣本(#1至#4)以及非接觸式樣本中的「德國博雅」(#6)、「歐姆龍」(#14)的讀數顯示部分均沒有背光燈,在夜間或燈光昏暗的情況下,使用較為不便。

 

儲存量度記錄數量最多可達32組

定時量度及記錄體溫有助監測身體狀況。是次測試中,除了「dretec」(#2)、「百靈」(#15)外,其餘13款樣本都有儲存量度記錄的功能。「CLOC」(#12)有最多的儲存數量,達到32組;「屈臣氏」(#1)、「萬寧」(#3)、「歐姆龍」(#4)的儲存數量則最少,只能夠顯示上一次的量度結果;而「withings」(#11)則可將所有量度數據傳送至智能電話的相關應用程式作記錄。

個別樣本量度需時較長

傳統酒精及水銀體溫計一般需要較長時間才可以準確量度體溫,而現時流行的電子體溫計一般都可以快速量度體溫,使用方便快捷。是次評審中,試用者普遍滿意各樣本的量度速度,惟大部分試用者都認為「萬寧」(#3)及「歐姆龍」(#4)的量度速度較慢,於實際使用時,使用者有機會在完成量度前便已錯誤讀取結果,或未能長時間保持正確量度姿勢,影響準確度。

6款樣本較易出現量度不成功的情況

若體溫計的量度位置不正確有可能會導致體溫計不能成功完成量度。試用小組記錄了使用樣本時量度不成功的次數,結果發現6款非接觸式的樣本(#7、#8、#11、#13至#15)較常出現不成功的情況,量度不成功的比例約為總量度次數的1成,相信是因為使用非接觸式體溫計時,需要對準耳膜或與額頭保持特定距離有關。全部4款接觸式樣本的量度不成功比率則為少於總量度次數的3%,情況比較理想。

4款樣本說明指引欠清晰

每款樣本的使用說明會由實驗室專門人員檢閱,並對其所列出的操作指引的完整程度、清晰度及整體排列方式等作出評分。由於評審於歐洲實驗室進行,因此,評審會根據樣本的英文說明及圖示進行。「dretec」(#2)只提供日文的說明指引,雖然消費者仍可透過圖示掌握部分資訊,但仍然有機會導致使用錯誤方法量度體溫,或忽略了操作的注意事項,情況不理想。此外,實驗室專門人員指,「歐姆龍」(#4)、「百靈」(#9)、「BEABA」(#13)的說明指引的字體或圖示較細、段落間隔較差、印刷對比度不足等,用家查閱較為不便,故評分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