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綠茶宜忌
飲用綠茶宜忌
坊間有傳綠茶有抗氧化、減肥燒脂、清熱降火等功效。從營養學和中醫學角度而言,綠茶對人體確有好處,但同時亦有其忌諱,消費者在品茗時應注意相關宜忌。
營養學角度
香港營養師協會代表馮鈞傑先生指出,綠茶本身不帶任何熱量並能補充水分,是含糖飲料的良好替代品。綠茶含抗氧化物茶多酚及兒茶素,能平衡體內自由基。另外,綠茶當中的表沒食子兒茶素(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能提升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血濃度,於研究層面上可促進脂肪分解,惟日常的飲用分量未必能達致美容修身的功效。
綠茶雖未有已知的副作用,但茶類飲品含咖啡因,故咖啡因耐受性較低的人士以及餵哺母乳的女士,在飲用綠茶時應謹慎留意自身的咖啡因攝取量,以免造成身體不適或把咖啡因傳給嬰兒。雖然玄米茶和焙茶同屬綠茶,但其製作方式略有不同,咖啡因含量也許相對較低。至於患有缺鐵性貧血的患者,茶葉當中的單寧酸(tannin)和草酸(oxalate)或會妨礙非血紅素鐵質吸收,因此應避免在餐前與餐後2小時內飲用綠茶。骨質疏鬆症患者及高風險人士亦需注意,濃茶中的草酸會與鈣質結合成複合物,減低腸道吸收,應酌量攝取。
馮先生建議消費者,飲用綠茶的時候要注意沖泡時間和茶包的製造物料。加拿大有研究指出,以塑膠製作的茶包會於熱水中溶出塑膠微粒,而塑膠微粒實際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仍需更多研究作實。
中醫學角度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及註冊中醫師莫迪麟博士認為,綠茶一般來說屬性涼,味甘微苦,但不同茶葉品種、產地與製作方式都會影響其性味,例如經蒸青法炮製的綠茶會較為性涼;經炒青法炮製綠茶會略為性溫,不能一概而論。綠茶之性涼可清熱降火,其清純之氣又有竅提神、消積化滯的作用。
玄米茶與焙茶經過加工後,性味稍為平和,不如一般綠茶般寒涼,清熱之力稍弱。玄米茶當中的糙米有和中健脾之作用;焙茶經高度烘烤後苦味減少,惟仍有消滯之效用。
莫博士補充,一般來說綠茶性涼,閒時飲用少許亦無礙,但脾胃虛寒、氣血虛弱、孕婦等人士需多加注意,建議少飲為妙。中國人傳統以茶代水,但經常飲用的話,即使體質壯健,久而久之亦會傷脾胃。《本草綱目》亦記載李時珍少時常飲大量茗茶,少時不覺,但年老時方知茶之性慢慢損傷脾胃。總括而言,不論是綠茶或其他茶類飲品,每種飲料雖有其功用,但不應過量飲用,保持均衡飲食才是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