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小貼士
購買散裝或經網購氣球要小心
本會留意到部分玩具店、派對用品或氣球專門店及相關網店,會以散裝模式銷售氣球產品;款式多、顏色奪目,的確吸引人選購。不過,是次檢測中,3款購自氣球專門店的型號都有亞硝胺及/或可亞硝化物質總遷移量較高的情況,亦沒有在包裝標示供應商資料。儘管是次檢測結果未必能充分反映相關營運模式店舖所供應貨品的情況,但本會認為,無論是供應完整包裝或以散賣形式銷售,實體店和網店同樣有責任確保產品的安全程度,要清楚說明氣球產品的品牌、型號和產地等基本資料,並適當標示警告字句提醒消費者。
慎防窒息危險:即時丟棄碎片
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在2021年公布與玩具相關的死亡和受傷個案研究報告指出,於2020年共接獲9宗與玩具有關引致14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事故,其中3宗涉及氣球阻塞呼吸道。而美國消費者組織亦提醒,未經充氣的氣球和氣球碎片都有機會被幼兒誤吞,有導致窒息的危險。故此,另提醒公眾不應讓8歲以下幼童接觸未經充氣的氣球;家長亦要時刻留意已充氣氣球的狀況,如有破爛,應及時清理。
安全玩樂小貼士
1. 部分人士可能會對乳膠/橡膠過敏,有嚴重過敏人士要特別小心。
2. 建議使用氣泵為氣球充氣,避免用口直接吹氣,有助減低接觸到有害物質或出現過敏的機會。此外,如發現幼兒有咬或吸吮氣球表面等情況,應即時阻止。
3. 部分人士或會使用氦氣(helium)注入氣球,不過,家長必須留意,切勿讓兒童刻意吸入,否則亦有窒息的危險。
4. 幼兒可能以為色彩繽紛的氣球碎片是糖果,而將其放入口中咀嚼。故此,應讓小朋友在成人陪同下玩耍。未充氣的氣球要適當儲存,而充氣不足或已洩氣,以及已破爛的氣球應立即丟棄。
5. 把玩氣球後,應先洗手才拿取食物,避免經口服途徑攝入相關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