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大 細「芒」入手攻略 全方位功能比高下!

大 細「芒」入手攻略  全方位功能比高下!

顯示器(電腦屏幕,俗稱「芒」)是辦公室上班族經常需要「面對」的工具,亦有部分人用顯示器配上機頂盒作電視之用。坊間選擇眾多,不同尺寸的顯示器哪款表現出色?是次測試結果發現當中慳電程度、啟動反應及功能可以差距甚大,需要選購顯示器的消費者可以參考本文。

測試樣本

是次測試的23款顯示器,售價由$899至$4,998,全部均是以LED背光的液晶顯示屏型號,屏幕大小(對角線長度)分為約24吋及27吋,除了「Dell」UltraSharp U2421E(#7)的屏幕寬高比例為16:10外,其餘均為16:9。解像度方面,全部24吋及過半數27吋型號為全高清(Full HD,1,920x1,080)或WUXGA(1,920x1,200),其餘型號的解像度則更細密,達WQHD(2,560x1,440)或UHD(3,840x2,160)。7款樣本內置立體聲揚聲器,當中「HP」E24m G4(#1)更內置網絡攝影機及收音咪,方便經常需要進行視像會議的用戶。此外,有14款樣本的屏幕可把橫向顯示旋轉90°作垂直顯示(portrait mode),方便閱讀電子書或文件等。除「小米Xiaomi」(#23)外,其餘樣本於機背都設有兼容VESA規格的螺絲孔,方便用戶作掛牆或以臂架安裝。

12款樣本內置USB集線器,可為用戶擴充USB接頭的數目,當中4款更可從路由器接駁有線網絡,分享上網寬頻至連接的電腦,部分型號更兼容Power Delivery快速充電模式,把手提電腦連接顯示器操作同時充電。此外,「AOC」(#6、#14)及「BenQ」(#13)設多電腦切換器功能(KVM),將鍵盤及滑鼠接上顯示器,便可於2部連接的電腦上共用,節省位置,#13更提供小熱鍵盤(Hotkey Puck),方便用戶設定及調校顯示器的不同功能。

 

用顯示器代替電視機

若家居環境狹窄,或者居住的人數較少,用戶或會考慮將顯示器同時用作電視,而市面提供的22吋或以上的顯示器型號通常已配備全高清或以上的屏幕,解像度或會較相同屏幕大小的數碼電視高。不過,顯示器與數碼電視的最大分別是缺少了解碼器,用戶只須加購外置式數碼電視解碼器(又稱接收器或機頂盒),便可以觀看本港不同數碼電視台的廣播,但用戶須採用有內置揚聲器的顯示器型號(見表一註[4]),否則便需要另外接駁內置擴音器的有源揚聲器(active loudspeakers)或soundbar。外置式數碼電視解碼器的售價一般約由$300至$500,外型也頗小巧,部分更設有錄影等附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