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國家的應對措施
近年不同國家的應對措施
多個地區同樣面對「縮水式通脹」帶來的問題。相關現象除了影響消費者的知情權外,亦增加了他們的生活壓力。世界各地為處理「縮水式通脹」對民生的影響,開始推行相關政策或研究,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韓國
韓國的公平交易委員會(Fair Trade Commission)留意到有部分製造商或供應商減少貨品容量或重量而維持售價不變,同時亦沒有將容量或重量的變動提醒消費者,於是在今年5月宣布管制措施。當商家減少食品及日用品的容量或重量而令每單位售價提高時,必須告知消費者相關改動,包括在貨品包裝上展示;及於店舖或網站刊登為期3個月的通知,否則初犯者可被罰款5百萬韓圜(約港幣$29,500),再犯則可被罰款1千萬韓圜(約港幣$59,000)。
法國
為應對食品通脹率高企,法國政府從今年7月起立法規定,若預先包裝食品及日用品的容量或重量減少而沒有相應下調其價格,生產商必須通知零售商及展示相關變動的詳情,為期2個月,其內容須包括容量或重量及每單位售價的變化,讓消費者知悉。違例者可被罰款高達15,000歐元(約港幣$130,000)。
澳洲
消費者權益組織CHOICE一向關注超市行業的定價情況,早前該組織發表了研究報告,公開與「縮水式通脹」最相關的貨品,當中以榖類早餐、薯片、餅乾及家居清潔用品的每單位售價增加較多,部分貨品的每單位售價上升超過120%,讓消費者知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