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水式通脹」
甚麼是「縮水式通脹」?
在原材料費、物流費及工資等成本上漲的情況下,若生產商或供應商希望保持利潤,卻又不想直接加價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欲,或會將貨品容量或重量減少並維持售價不變,此現象被稱為「縮水式通脹」(shrinkflation),是商家的營銷策略之一。消費者一般對貨品價格上升較為敏感,但未必立刻注意到輕微的容量或重量減少,或在貨品容量或重量改變後一段時間才發現。世界各地近年開始關注「縮水式通脹」對消費者的影響,例如韓國及法國對相關情況實施管制措施;澳洲亦就「縮水式通脹」的貨品發表研究報告,可見這是不少市場的重要民生課題。
如何分辨貨品有「縮水式通脹」情況?
雖然貨品容量或重量變動一般較難即時察覺,惟消費者仍可留意以下資料,以辨別「縮水式通脹」。
- 以貨品的每單位價格作比較:對於一些經常購買的食品或日用品,消費者應注意它們的容量或重量及相應的售價,從而計算出每單位售價作比較。部分貨品標籤的字體非常細小,消費者必須細心觀察;
- 查看貨品外觀:如包裝設計或形狀改變、包裝上印有「新配方」或「升級」等字眼,或意味着貨品的容量或重量出現了變化;及
- 善用本會「網上價格一覧通」:網站每天收集7間網上食品店、超市及健與美連鎖店約2,900件食品及日用品的網上價格及優惠,並展示每件貨品的每單位價格,方便消費者於網上格價(https://online-price-watch.consumer.org.hk/opw/)。
本會「網上價格一覧通」展示貨品的零售價及每單位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