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回顧歷屆報道獎的得獎作品,發現每一年的得獎作品不單反映當時的消費環境和氛圍,亦呈現當年最備受關注的消費問題。即使時間橫跨20多年,歷年得獎作品的消費議題主要還是環繞食物、醫療、房屋及安老這4個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範疇,而當中的關注點會隨時間改變和「進化」。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消費者一向十分關注食物的安全風險,由早年較關注食物本質如豉油是否含致癌物質,到後來檢視食物的營養標籤成份如低脂奶不低脂等;以醫美為主軸的報道,則從早年現毀容危機的血清美容,發展至近年有人在網上出售未經註冊的「溶脂針」等;房屋相關的報道則反映本港獨有的現象,例如購買發水樓及納米樓,至近年討論「假蝕讓」、「呼吸Plan」等。透過傳媒的廣泛報道,不僅加深了消費者對消保權益的認識,亦提供循證分析予社會討論。全賴傳媒及各個持份者群策群力,為消費者共謀福祉,時至今日,不少法例均已實施以加強保障消費者權益,例如適時更新法例中的食物安全標準,以提升本地食安水平及保障市民健康;《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的實施,亦提高銷售安排和交易的透明度、公平性,令消費者置業更有保障。
有見近年消費資訊傳播的方式日趨多元化,本會於2022年就報道獎進行全方位改革、多角度優化,除了加入社交媒體平台組別及公眾投票這兩項新元素外,更增設了「年度主題大獎」,讓傳媒能夠更聚焦地探討這核心課題, 深度發掘相關新聞。過去3年的年度主題分別為「保障消費者在電子商貿活動的權益」、「創新科技應用對消費者的影響」及「無彊界消費的權益」,探討在網購及人工智能崛起的大前提下,應如何有效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本港人口持續老化,統計處推算本港長者人口比例將由2021年的20.5%上升至2046年的36.0%,屆時每3名港人中便有多於1名是長者。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發展銀髮經濟,當局剛成立的「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亦循促進「銀色消費」、發展「銀色產業」、推廣「銀色品質保證」、推廣「銀色財務及保障安排」及釋放「銀色生產動力」5個範疇推出多項措施,本會今年報道獎的年度主題亦訂為「保障銀髮世代的消費權益」,希望鼓勵傳媒探討相關主題。多年來,本會一直致力保障長者的權益,於2018年發表《共建長者友善消費環境》研究報告,找出數個痛點,包括部分長者不諳科技,市場的樂齡產品或服務未能全面照顧長者的需要;而有一定財富和經濟能力的長者,不幸遇上不良營商手法時,往往較逆來順受。本會希望傳媒能對症下藥,就相關痛點和消費議題作深入探討,多管齊下加強保障老友記的權益,為他們締造一個能夠安心消費、安享晚年的環境。
科技日新月異,消費模式及環境又不斷改變,消費者所面對的風險及陷阱亦會不斷「被更新」,本會期望各傳媒朋友踴躍參加今屆報道獎,繼續與消委會攜手為消費權益好好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