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治療及注意事項
激光或冷凍治療視網膜穿孔
如果發現上述徵兆,建議應立即找眼科專科醫生檢查。醫生會為患者滴眼藥水放大瞳孔作眼底檢查,包括檢查視網膜脫落的位置及範圍、視網膜裂縫的位置、黃斑點是否已脫落,以及檢查另一隻眼有否出現視網膜退化等。
如果發現視網膜穿孔而視網膜未曾脫落,一般可採用激光治療(retinal laser barrier),將激光打在撕裂處或穿孔處的周邊,像「燒焊」般(一般需打數十點至數百點)把視網膜穩固在視網膜色素上層,以減低視網膜脫落的風險。不過如果穿孔的位置難以讓激光到達,可能需要在手術室進行冷凍治療,於視網膜撕裂處或穿孔處的邊緣進行冷凍,利用形成的疤痕讓視網膜緊貼眼壁。
相關手術治療
若視網膜已經脫落,於輕微情況下或可採用激光治療。較嚴重的情況則需要進行眼科手術,包括:
1. 玻璃體切除術(vitrectomy):現時最常用的手術類型,必須在眼內進行。由於大部分視網膜脫離是裂孔性視網膜脫落,故只要清除與視網膜黏連的玻璃體便可以去除或減低拉扯的力量。玻璃體切除手術是以微創儀器清除眼球內的玻璃體,並注入特製之生理鹽水或其他物料,例如特別之氣體或矽油,把脫離之視網膜推回正常位置。這類手術的成功率相對較高,但有機會加速白內障的形成,因此醫生很多時會建議較年長的病人同時進行白內障手術,提早置換人工晶狀體,免卻在短時間內進行兩次手術。
2. 鞏膜扣壓術(scleral buckling):為了避免白內障提早出現,醫生或建議年輕或視網膜脫落較輕微的病人接受鞏膜扣壓術治療。這類手術並非在眼內進行,而是在眼球表面,即鞏膜(sclera)外面,將特殊的矽膠帶或矽膠粒置於鞏膜外,改變眼球形狀,利用壓力直接固定脫落之視網膜。
3. 氣體視網膜固定術(或稱空氣填充術)(pneumatic retinopexy):現時較少採用的手術類型。方法是在眼球內注入擴充性氣體,把脫離的視網膜推回正常位置及堵塞裂孔。這類手術相對簡單,但只適用於部分的視網膜脫落情況,而手術成功率比另外兩種方法低。
以上三種手術可單獨或相互配合同時施行,進行時或會採用激光或冷凍方式來固定視網膜或把裂孔封實。醫生會因應視網膜脫落情況及適用性決定進行哪一種手術。
治療效果
病人通常會在治療後幾個星期至幾個月內逐漸恢復視力。手術效果要視乎病發時視網膜脫落的幅度、視網膜穿孔的大小、已脫落時間的長短及病情的複雜性,尤其是否已影響黃斑(macula)區,以及手術後有否併發症等。視網膜脫落時間愈長,或有纖維組織生長,則更難令視力恢復如常。如果第一次手術失敗,亦有機會形成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增加視力恢復難度。
常見的併發症
羅醫生表示,視網膜脫離矯正手術相對安全,但可能會出現併發症。常見的併發症包括視網膜再度脫落,需要重做手術,而接受的手術次數愈多、治療成功率會遞減;其他併發症還包括眼內出血、感染、發炎、化膿、白內障催化、晶狀體移位、發展成青光眼或黃斑點前膜結痂等,並有機會引致疼痛失明(painful-blind eyes),可能因眼壓增加、發炎或其他因素而感到疼痛。
相關治療費用
羅醫生表示,如果只是視網膜穿孔,一般的私家眼科門診都可以進行激光治療,視乎穿孔數目及位置等因素而定,每隻眼睛的治療費用平均由$1萬至$2.5萬。至於視網膜脫落的手術費,視乎手術複雜程度,如以日間手術形式進行,每隻眼睛的平均收費介乎$12萬至$20萬;如以住院方式進行,假設入住一晚私家醫院普通病房及手術採用半身麻醉,平均收費約由$18萬至$26萬。
治療後會否復發?
黃醫生表示,現時的醫學未能把視網膜穿孔修補,所以穿孔仍然存在。另外,視網膜穿孔的病人,因為治療通常只會將激光照射在穿孔周邊的視網膜,所以視網膜的其他部分將來亦有機會有新的穿孔。而視網膜脫落,即使進行手術,視乎脫落的複雜程度、病人的情況及手術後病人有否遵從醫生的指示以特別的姿勢(例如俯臥)休息,大約有一成病人可能會再次脫落。
故此,患者在出現任何病徵時,應盡快向眼科醫生求醫,因為盡早治療可以增加手術成功的機會;而在等候做手術期間,應盡量避免做劇烈運動,以防情況惡化。接受手術後,患者需要依時滴眼藥水,如果醫生有指示需要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特定姿勢,就必須要盡量遵從,以減低再度脫落的風險。至於康復者則需要定期檢查,如情況有任何改變或出現新病徵時,應立即求醫。另外,康復者應避免進行撞擊性的運動。
手術後須俯臥或側臥?
羅醫生表示,在進行相關手術時,例如玻璃體切除術,或需要在眼內注入特別氣體,以氣體頂壓着視網膜脫落的位置。由於氣體在眼內會向上升,因此,視乎視網膜穿孔或脫落的位置,病人在手術後一段時間(約2星期)需要維持在特定姿勢,例如穿孔或脫落在眼內較低的位置,病人的頭部需要保持向下或俯臥;如在眼內的右方,頭部便需要靠向左邊,以便氣體能頂壓着脫落的位置。
另外,病人在康復期間不宜乘搭飛機,因為在低氣壓之下,氣體可能膨脹令眼壓升至危險水平,會嚴重影響眼睛。
年長或深近視人士建議定期檢查眼睛
由於眼睛退化和深近視人士出現視網膜穿孔、脫落或其他眼疾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因此,最好的預防方法是避免患上近視,並應定期進行眼底檢查,及防止眼睛受撞擊或受傷。如果發現出現大量「飛蚊」和「閃光」等病徵,應及早向眼科醫生求診。
此外,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減少對眼睛的負擔和傷害。包括:
- 有規律地讓眼睛休息;
- 家居環境應保持充足、穩定柔和的燈光或天然光線;
- 不要關燈看手機或電腦;
- 看電視要適時休息並與屏幕保持適當距離。如持續觀看電視超過45分鐘,應休息5至10分鐘;
- 當眼睛感到痕癢或不適時,應閉上眼睛,切勿用手「捽眼」;
- 日間戶外活動時應戴上闊邊帽子或有效阻隔紫外線(UV)的太陽眼鏡,同時應避免直望太陽或強光;
- 注意均衡飲食;
- 控制「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眼睛退化速度較快;
- 不要吸煙,吸煙會影響眼睛血管和晶體;
- 進行適量的運動,例如帶氧運動,以保持身體健康;及
- 如發現眼睛有毛病,應盡快向醫生求醫。
經常使用電子產品、「捽眼」或「反白眼」會否增加視網膜脫落的風險?
黃醫生表示,如果幼童經常使用電子產品的話,會增加患上近視的風險,而且或會間接增加視網膜脫落的風險。至於「捽眼」,只會令眼球形狀短暫變形,未必會大大增加視網膜脫落的風險。另外,「反白眼」會增加不必要的液態狀的玻璃體流動,有機會對視網膜造成不良影響,但一般而言,這些都不是引致視網膜穿孔或脫落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