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出入平安過好年!
長者消化不良、便秘處理有法

長者患上消化不良(Dyspepsia)或便秘(Constipation)等腸胃問題非常普遍,尤其在節日暴飲暴食後或冬季喝水量減少更為常見。本文會為讀者拆解消化不良及便秘的成因、處理方法及提供過年飲食貼士,希望大家(特別是長者)過一個有營健康的新年!

消化不良的成因、徵狀及影響

消化不良的常見原因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醫療系統)胡志遠教授表示,本港約有10%的人士患有胃功能失調,相信長者患者的比例更高達20%至25%。長者較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牙齒問題是其中一項主因。長者常見的牙齒問題如:牙齒脫落、牙托不合適或牙痛等,可能導致咀嚼困難;即使長者能吞嚥食物,但因未能將食物充分咀嚼,容易導致消化不良,繼而影響營養吸收。

 

此外,一些常見的慢性疾病,例如心臟病、腎病、肝病、情緒病或糖尿病等,又或是泌尿系統的慢性感染亦會影響胃部的正常運作,甚或令唾液、胃液及/或消化酵素減少,因而增加了患上消化不良的機會。由於長者患上慢性疾病的機會較一般人士高,如長者同時患上多種慢性疾病而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例如亞士匹靈、消炎止痛藥、抗癌或免疫系統治療等,更會令消化不良的機會增加。

 

除了上述身體問題,消化不良與生活習慣亦息息相關。人體需要活動以促進新陳代謝,當長者患有痛症或四肢不靈活時,活動量便隨之而減低。在運動量不足的情況下,腸道蠕動便會減慢,這亦是導致消化不良的原因之一。

消化不良的徵狀

消化不良本身就是一個徵狀,當中有2種情況較容易被察覺。當長者進食小量食物時已經出現飽滯的不適感,並且未能繼續進食至平常的分量,這個情況被稱為「早飽」,屬胃功能失調的徵狀之一。另外,有部分人士在進食正常分量正餐的1至2小時後會出現胃飽脹、胃部不適或作嘔等徵狀,而飽脹的感覺或會持續幾小時,甚至影響下一餐的胃口。總括而言,消化不良的徵狀包括上腹或腸胃不適、作嘔作悶、胃脹或食慾不振等。

長期消化不良的影響

大部分消費者未必會將消化不良視為疾病,然而若不加理會或沒有適當處理,或會令消化不良的情況惡化,長期會令食慾下降,引致營養不良,甚至體重下降、身體免疫力減低、體力下降或因而增加跌倒及住院的機會。另外,胃口變差亦會令進食分量不足而影響腸道蠕動,令長者容易出現便秘。

 

消化不良可能是暫時性的問題,但亦有機會是患上其他疾病的先兆。長期消化不良可能顯示患者已出現消化性潰瘍(俗稱胃潰瘍),假若不加理會,嚴重可導致胃穿孔或出血。要注意的是,早期胃癌及胰腺癌亦有類似的病徵。如有懷疑,應及早諮詢醫生的意見,並作出適當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