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治疗及注意事项
激光或冷冻治疗视网膜穿孔
如果发现上述征兆,建议应立即找眼科专科医生检查。医生会为患者滴眼药水放大瞳孔作眼底检查,包括检查视网膜脱落的位置及范围、视网膜裂缝的位置、黄斑点是否已脱落,以及检查另一只眼有否出现视网膜退化等。
如果发现视网膜穿孔而视网膜未曾脱落,一般可采用激光治疗(retinal laser barrier),将激光打在撕裂处或穿孔处的周边,像「烧焊」般(一般需打数十点至数百点)把视网膜稳固在视网膜色素上层,以减低视网膜脱落的风险。不过如果穿孔的位置难以让激光到达,可能需要在手术室进行冷冻治疗,于视网膜撕裂处或穿孔处的边缘进行冷冻,利用形成的疤痕让视网膜紧贴眼壁。
相关手术治疗
若视网膜已经脱落,于轻微情况下或可采用激光治疗。较严重的情况则需要进行眼科手术,包括:
1. 玻璃体切除术(vitrectomy):现时最常用的手术类型,必须在眼内进行。由于大部分视网膜脱离是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故只要清除与视网膜黏连的玻璃体便可以去除或减低拉扯的力量。玻璃体切除手术是以微创仪器清除眼球内的玻璃体,并注入特制之生理盐水或其他物料,例如特别之气体或硅油,把脱离之视网膜推回正常位置。这类手术的成功率相对较高,但有机会加速白内障的形成,因此医生很多时会建议较年长的病人同时进行白内障手术,提早置换人工晶状体,免却在短时间内进行两次手术。
2. 巩膜扣压术(scleral buckling):为了避免白内障提早出现,医生或建议年轻或视网膜脱落较轻微的病人接受巩膜扣压术治疗。这类手术并非在眼内进行,而是在眼球表面,即巩膜(sclera)外面,将特殊的硅胶带或硅胶粒置于巩膜外,改变眼球形状,利用压力直接固定脱落之视网膜。
3. 气体视网膜固定术(或称空气填充术)(pneumatic retinopexy):现时较少采用的手术类型。方法是在眼球内注入扩充性气体,把脱离的视网膜推回正常位置及堵塞裂孔。这类手术相对简单,但只适用于部分的视网膜脱落情况,而手术成功率比另外两种方法低。
以上三种手术可单独或相互配合同时施行,进行时或会采用激光或冷冻方式来固定视网膜或把裂孔封实。医生会因应视网膜脱落情况及适用性决定进行哪一种手术。
治疗效果
病人通常会在治疗后几个星期至几个月内逐渐恢复视力。手术效果要视乎病发时视网膜脱落的幅度、视网膜穿孔的大小、已脱落时间的长短及病情的复杂性,尤其是否已影响黄斑(macula)区,以及手术后有否并发症等。视网膜脱落时间愈长,或有纤维组织生长,则更难令视力恢复如常。如果第一次手术失败,亦有机会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加视力恢复难度。
常见的并发症
罗医生表示,视网膜脱离矫正手术相对安全,但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视网膜再度脱落,需要重做手术,而接受的手术次数愈多、治疗成功率会递减;其他并发症还包括眼内出血、感染、发炎、化脓、白内障催化、晶状体移位、发展成青光眼或黄斑点前膜结痂等,并有机会引致疼痛失明(painful-blind eyes),可能因眼压增加、发炎或其他因素而感到疼痛。
相关治疗费用
罗医生表示,如果只是视网膜穿孔,一般的私家眼科门诊都可以进行激光治疗,视乎穿孔数目及位置等因素而定,每只眼睛的治疗费用平均由$1万至$2.5万。至于视网膜脱落的手术费,视乎手术复杂程度,如以日间手术形式进行,每只眼睛的平均收费介乎$12万至$20万;如以住院方式进行,假设入住一晚私家医院普通病房及手术采用半身麻醉,平均收费约由$18万至$26万。
治疗后会否复发?
黄医生表示,现时的医学未能把视网膜穿孔修补,所以穿孔仍然存在。另外,视网膜穿孔的病人,因为治疗通常只会将激光照射在穿孔周边的视网膜,所以视网膜的其他部分将来亦有机会有新的穿孔。而视网膜脱落,即使进行手术,视乎脱落的复杂程度、病人的情况及手术后病人有否遵从医生的指示以特别的姿势(例如俯卧)休息,大约有一成病人可能会再次脱落。
故此,患者在出现任何病征时,应尽快向眼科医生求医,因为尽早治疗可以增加手术成功的机会;而在等候做手术期间,应尽量避免做剧烈运动,以防情况恶化。接受手术后,患者需要依时滴眼药水,如果医生有指示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特定姿势,就必须要尽量遵从,以减低再度脱落的风险。至于康复者则需要定期检查,如情况有任何改变或出现新病征时,应立即求医。另外,康复者应避免进行撞击性的运动。
手术后须俯卧或侧卧?
罗医生表示,在进行相关手术时,例如玻璃体切除术,或需要在眼内注入特别气体,以气体顶压着视网膜脱落的位置。由于气体在眼内会向上升,因此,视乎视网膜穿孔或脱落的位置,病人在手术后一段时间(约2星期)需要维持在特定姿势,例如穿孔或脱落在眼内较低的位置,病人的头部需要保持向下或俯卧;如在眼内的右方,头部便需要靠向左边,以便气体能顶压着脱落的位置。
另外,病人在康复期间不宜乘搭飞机,因为在低气压之下,气体可能膨胀令眼压升至危险水平,会严重影响眼睛。
年长或深近视人士建议定期检查眼睛
由于眼睛退化和深近视人士出现视网膜穿孔、脱落或其他眼疾的风险较一般人高,因此,最好的预防方法是避免患上近视,并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及防止眼睛受撞击或受伤。如果发现出现大量「飞蚊」和「闪光」等病征,应及早向眼科医生求诊。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减少对眼睛的负担和伤害。包括:
- 有规律地让眼睛休息;
- 家居环境应保持充足、稳定柔和的灯光或天然光线;
- 不要关灯看手机或电脑;
- 看电视要适时休息并与屏幕保持适当距离。如持续观看电视超过45分钟,应休息5至10分钟;
- 当眼睛感到痕痒或不适时,应闭上眼睛,切勿用手「捽眼」;
- 日间户外活动时应戴上阔边帽子或有效阻隔紫外线(UV)的太阳眼镜,同时应避免直望太阳或强光;
- 注意均衡饮食;
- 控制「三高」,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患者眼睛退化速度较快;
- 不要吸烟,吸烟会影响眼睛血管和晶体;
- 进行适量的运动,例如带氧运动,以保持身体健康;及
- 如发现眼睛有毛病,应尽快向医生求医。
经常使用电子产品、「捽眼」或「反白眼」会否增加视网膜脱落的风险?
黄医生表示,如果幼童经常使用电子产品的话,会增加患上近视的风险,而且或会间接增加视网膜脱落的风险。至于「捽眼」,只会令眼球形状短暂变形,未必会大大增加视网膜脱落的风险。另外,「反白眼」会增加不必要的液态状的玻璃体流动,有机会对视网膜造成不良影响,但一般而言,这些都不是引致视网膜穿孔或脱落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