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553期
食魚油補充劑 吸收好脂肪和有害污染物?
魚除了能提供大量蛋白質,更富含不飽和脂肪,備受關注健康的消費者熱愛。當中的奧米加3脂肪酸,例如二十二碳六烯酸(簡稱DHA)和二十碳五烯酸(簡稱EPA),更是家喻戶曉對健康有益的脂肪。因此,不少廠商會把魚油提煉製成補充劑,聲稱有助消費者攝取當中的奧米加3脂肪酸,產品亦有供成人、嬰幼兒或孕婦服用的配方。然而,這些補充劑的DHA和EPA含量是否符合聲稱?有否含過量污染物或添加劑?本會測試市面25款魚油補充劑,結果發現3款樣本檢出過量有害物質氯丙二醇,當中1款同時檢出過量抗氧化劑BHT和污染物環氧丙醇,另有1款檢出過量基因致癌物多環芳香烴。
本會職員在不同零售點包括藥房、百貨公司、個人護理用品連鎖店、孕婦及嬰兒產品店、健康食品專門店及化妝品店等選購了25款魚油補充劑樣本。當中23款為膠囊劑型,包括6款標明可供成人及兒童服用、6款標明專供嬰兒或兒童服用、4款只列出成人服用量、2款標明專供孕婦、哺乳女性或計劃生育婦女服用以及5款沒有標明服用人士年齡範圍;餘下2款則屬非膠囊類的液體劑型,當中1款標明專供嬰兒服用,餘下1款則標示了多個不同年齡層的兒童及青少年的服用量。
樣本售價由每瓶$73.3至$788,相差近10倍。膠囊裝樣本每瓶含60粒至300粒,平均每粒膠囊的售價由$0.24至$9.5,相差逾38倍。而2款液體裝樣本則分別為每瓶400毫升及60毫升,即平均每毫升的售價為$0.23及$3.4,相差近14倍。另以各樣本所標示的每日最高服用量計算,每日服用的最高費用由$0.48至$19.0,相差逾38倍。
測試項目包括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包括DHA和EPA)的百分比,添加劑(包括9種抗氧化劑)含量、污染物含量(包括多環芳香烴(簡稱PAH)、氯丙二醇(簡稱3-MCPD)、環氧丙醇(glycidol)、二噁英(dioxin)、二噁英樣多氯聯苯、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及3種重金屬)。如產品有標示維他命A或維他命D的含量,亦會進行相關測試。
香港營養師協會對外事務主任程欣儀表示,DHA和EPA在人體可發揮不同的功能,例如作為細胞膜磷脂層的結構成分,又或用於合成信號分子,對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和對內分泌系統都具有廣泛功能。然而,人體不能自行直接合成DHA或EPA,只可從α-亞麻酸(簡稱ALA)轉化而來,但由於轉化過程緩慢而且因人而異,基本上不足以滿足生理需求。因此,直接從食物或膳食補充劑中攝取DHA和EPA才是增加體內這2種脂肪酸水平的實際方法。
營養師通常會鼓勵一般人士先通過日常飲食來攝取奧米加3脂肪酸,因為一般人皆可從飲食中,攝取其他各種營養素,例如蛋白質、鈣、維他命D。奧米加3脂肪酸的主要來源通常是海產。然而,對於素食者或不喜歡吃海產的人士,特別是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或未能在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的奧米加3脂肪酸的人士,則可能需要服用補充劑。
DHA在胎兒的正常視網膜和大腦發育以及2歲前有著重要作用。世界圍產醫學協會(World Association of Perinatal Medicine)及中國營養學會均建議孕婦每日應攝入至少200毫克DHA。儘管定期食用海產可滿足這需要,然而某些海產也可能是汞(俗稱水銀)等神經毒素的來源。因此,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和美國婦產科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則建議孕婦每周將海產食用量限制在340克,以限制胎兒接觸到汞的分量。這分量的魚等於平均每天提供約200毫克DHA。懷孕或哺乳的婦女每周應食用至少8至12安士的不同種類含有較高DHA及較低汞的海產。參考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建議,較好的選擇包括三文魚、鰹魚、左口魚、盲鰽、魚仲、紅鮪等,而應該避免食用的則包括鯊魚、劍魚、長鰭吞拿魚、大眼吞拿魚、藍鰭吞拿魚、黃鰭吞拿魚等。素食者亦可選核桃、亞麻籽、奇亞籽或海藻油等作天然的DHA來源。
有研究顯示,奧米加3脂肪酸通常可以降低血壓和心率,改善血管功能,降低三酸甘油酯,並可能減輕炎症。美國心臟協會(AHA)建議所有成年人每周至少吃含高奧米加3脂肪酸的魚類(每次約3安士)2次,以攝入足夠分量的奧米加3脂肪酸。對於慢性心臟病患者,AHA建議每天補充DHA及EPA合共1克,而高血脂患者如需補充較高劑量,則應尋求專業醫護人員指導。
歐洲食物安全局(EFSA)於2009至2011年曾就DHA和EPA的健康聲稱進行研究。該局認為有因果關係的服用量和健康效果包括:
需注意,由於奧米加3脂肪酸對血小板有抑制作用,服用華法林或其他抗凝劑的人士應避免食用高劑量的魚油產品。
2021年有研究回顧了11項隨機對照試驗,分析孕婦或哺乳期婦女食用魚油補充劑與其子女認知能力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所有受評估的認知參數與服用DHA或EPA補充劑沒有明顯關係。雖然結果與之前的研究相呼應,但研究人員認為難以可靠地量度幼兒的認知表現,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調查服用DHA補充劑對兒童認知發展的功效。營養師認為,父母應為孩子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不要偏食,只要兒童從均衡的飲食中攝取足夠的營養以促進成長和發育,就不需要特別補充奧米加3脂肪酸。
雖然奧米加3脂肪酸在維持眼睛、腦部和心臟健康方面的作用已廣為人知,但對於認知能力、記憶、智力、情緒、肥胖、皮膚和過敏方面的問題,則未有足夠的數據證實任何DHA或EPA劑量會有明顯效用。
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師袁美恩表示,榨取出來的魚油包含很多不同分子的混合物,而該等產品主要是獲取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例如DHA和EPA。然而,由於脂肪酸於高溫容易分解,因此提純的步驟一般不會採用高溫,而是使用短程蒸餾(short path distillation),在低壓力的環境下令油內的目標分子在較低溫便蒸發出來。由於不同分子在同一環境下蒸發的程度不同,因而可以靠調節壓力和溫度來獲取不同的分子,並減少產品內的污染物和較短鍵的脂肪酸。加入適當的酶(enzyme)將魚油內的三酸甘油酯分開成獨立的脂肪酸酯,之後再進行短程蒸餾,繼而加入適當的酶將脂肪酸酯變回三酸甘油酯。只要使用的壓力和溫度條件適當,成品內獲得的DHA和EPA濃度便會較原先魚油內的高。
魚油產品一般都有標示DHA和EPA 2種奧米加3脂肪酸的含量;是次測試的樣本中,有24款標示DHA和EPA的含量。本會測試了各樣本的脂肪酸比例,除了可將樣本的DHA和EPA檢出量與其標示值比較,還可計算出各樣本的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百分比。不飽和脂肪酸、DHA和EPA檢出的含量與其標示值較吻合的樣本會得分較高,如果檢出量較標示值低超過20%就屬於表現不理想;而不飽和脂肪酸檢出的比例較高而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較低的樣本,其得分便會較高。
大部分樣本在成分表列出的第一項多數為魚油或魚肝油相關的成分,即為最主要成分。本會先秤取膠囊內容物的重量,並假設全部皆為油分,用以計算DHA和EPA的含量。然而,這方法有機會輕微高估了樣本的DHA和EPA含量。「司各脫」(#24)的成分表第一項為去離子水,第二及第三項才分別是鰵魚肝油和鰵魚油,顯示其水分的比例較高,因此,化驗所需先提取樣本當中的油脂,然後才以提取的油脂進行脂肪酸測試。化驗所抽取油脂後,得出#24每100克含有21.1克脂肪。
測試結果顯示,23款膠囊樣本的每粒的DHA檢出量由30.9毫克至444.8毫克,檢出量最低的為專供嬰兒或兒童服用的「日本阪聖」(#21),而在非標明供兒童服用的樣本中,每粒的DHA檢出量最低為「L&F」(#4),每粒檢出35.0毫克DHA;而每粒的DHA檢出量最高為「美然康」(#15)。
有2款樣本的DHA檢出量較標示值低超過20%,相差最多的為「日本阪聖」(#21),其標籤標示每100克含60.6克DHA,惟測試結果顯示樣本每100克只含有10.3克DHA(見圖一),比標示值低83.0%;另1款為「日本阪聖」(#22),其標籤標示每100克含43.7克DHA,惟測試結果顯示樣本每100克只含有11.7克DHA,比標示值的低73.2%。
圖一:#21標示每100克含60.6克DHA,但測試結果顯示樣本每100克只含10.3克DHA。
23款膠囊樣本的每粒的EPA檢出量由12.3毫克至631.4毫克,檢出量最低的為「日本命力」(#10);而每粒的EPA檢出量最高為「維柏健」(#1)。
有1款樣本「L&F」(#4)的標籤標示每3粒含有180毫克EPA,惟測試結果顯示該樣本每3粒只含123毫克EPA,比聲稱的低31.7%。
本會已將DHA或EPA檢出量較聲稱含量低超過20%的樣本資料轉交食物安全中心跟進。
雖說DHA和EPA是對健康有益的脂肪酸,但始終是脂肪,會提供一定的能量,產品標籤上的標示值應該愈準確愈好,以便消費者掌握相關攝入量。是次測試發現「Bioisland」(#19)樣本檢出的DHA含量比聲稱高2倍,其標籤標示每粒含14.4毫克DHA,惟測試結果顯示樣本每粒含有43.2毫克DHA;而其EPA檢出量亦較聲稱的高約1.2倍,其營養標籤標示每粒含21.6毫克EPA,惟測試結果顯示樣本每粒含48.4毫克EPA。
購買魚油補充劑一般都是為了攝取DHA和EPA這兩種奧米加3脂肪酸。如果以各樣本檢出的每粒DHA和EPA含量加起來,再計算平均每100毫克DHA加EPA的售價進行比較,平均價是$1.60,最低價是「萬寧」(#6)的$0.17,而最高價則是「荷爾氏」(#20)的$6.52,兩者相差逾37倍。
測試結果顯示,不飽和脂肪酸的百分比最低的是「日本阪聖」(#21)其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合共佔55.0%;而不飽和脂肪酸的百分比最高的是「美然康」(#15),其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合共佔達91.2%。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都能有效減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水平,有助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包括奧米加3脂肪酸及奧米加6脂肪酸等,其中有些是人體必須但身體不能自行製造的「必須脂肪酸」;懷孕期間攝取充足奧米加3脂肪酸對嬰兒腦部及視網膜發展尤其重要。
檢出飽和脂肪酸的百分比最高的是「日本阪聖」(#21),飽和脂肪酸佔35.4%;而飽和脂肪酸的百分比最低的是「美然康」(#15),飽和脂肪酸佔1.7%。
檢出反式脂肪酸的百分比最高的是「Life Nutrition」(#25),反式脂肪酸佔8.7%;而反式脂肪酸的百分比最低的是「日本命力」(#10),反式脂肪酸只佔0.4%。
飽和脂肪酸會增加體內壞膽固醇水平,長期大量攝入,有機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反式脂肪酸除了會增加體內壞膽固醇水平,更會降低好膽固醇水平,引致的健康風險比飽和脂肪酸更大。
有3款樣本標示維他命A含量,分別是#19、#24和#25,測試結果顯示,該3款樣本檢出的維他命A含量都較標示值高,差異由9.2%至25.1%,沒有超出80%的容忍限。
有5款樣本標示維他命D含量,分別是#2、#18、#19、#24和#25。其中#24的維他命D檢出量較其標示值低4.4%,沒有超出20%的容忍限,其餘4款樣本的維他命D檢出量都較其標示值高,相差最大是「Life Nutrition」(#25),標示每1.5毫升含0.3微克,而測試結果顯示樣本每1.5毫升含1.3微克,檢出量較標示值高333.3%,超出80%的容忍限,本會已將該樣本的資料轉交食物安全中心跟進。
維他命A能預防眼睛疾病,對維持良好的夜間視力尤其重要,亦有助保護細胞及黏膜健康,維持呼吸道、腸道、毛髮、指甲及皮膚的健康。日常飲食可攝取的維他命A分為「既成維他命A」(preformed vitamin A)和「維他命原A」(provitamin A)兩種;維他命A屬於脂溶性維他命,會被儲存於肝臟,長期攝取過量或會中毒,導致肝臟受損、脫髮、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甚至出現畸胎等問題。一般而言,正常均衡飲食便足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維他命A。魚肝油故名思義提煉自魚類肝臟,維他命A含量一般比魚油產品明顯更高。孕婦及小童須特別注意,應按照標籤建議或專業醫護人員意見服用,以免攝入量超出建議上限。廠商亦應提供準確的標籤資料供消費者參考。
人體需要維他命D來維持血液內鈣(calcium)和磷酸鹽(phosphate)的正常水平,以幫助骨骼的正常生長、肌肉收縮、神經傳導和身體細胞的一般功能。人體內大部分的維他命D,是經由陽光照射皮膚而合成的;只有少部分是從食物攝取。長期攝取高劑量維他命D補充劑容易導致高鈣血症(hypercalcemia),血液中出現過多鈣,在動脈或軟組織中形成沉積物,令腎臟和心臟受損。高鈣血症還有機會引致心律不正、嘔吐、食慾不振、便秘、體重減輕等。如果維他命D補充劑與鈣質補充劑一起服用,可能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油類常出現氧化問題,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類。當脂肪與氧氣產生化學反應及分解,會產生不良味道和氣味,令食物出現酸敗。酸敗食物未必會引致食物中毒,但卻會發出異味和變得難吃。因此,有些食物生產商會在脂肪和油含量高的食物中加入抗氧化劑,以減慢氧化作用引起的酸敗過程。
是次測試有不少樣本都標示添加了維他命E作為抗氧化劑。然而,除了維他命E,還有不同種類的抗氧化劑,相關的法例有列出上限。是次共測試了9種抗氧化劑,其中1款樣本「楓之寶」(#9)檢出每公斤430.6毫克的經丁化作用的羥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簡稱BHT),根據《食物內防腐劑規例》附表1,魚油准許添加BHT的最高含量為每公斤200毫克。本會已將該樣本的資料轉交食物安全中心跟進。
食物在加熱、烘乾和煙燻過程或受環境污染會產生多環芳香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簡稱PAH),部分PAH已證實可能具致癌性,其中苯並[a]芘(benzo[a]pyrene)可作為食物中具可能致癌性PAH的指標,在高溫烹調帶脂肪的食物中較常見,屬基因致癌物,應盡量避免攝入。歐盟規定食用油脂的苯並[a]芘上限為每公斤2.0微克,而4種PAH(包括benzo[a]pyrene、benz[a]anthracene、benzo[b]fluoranthene和chrysene)總和的上限則為每公斤10.0微克。在本港,《2021年食物內有害物質(修訂)規例》將於2023年6月1日生效,當中任何油或脂肪或兩者的混合物的苯並[a]芘的最高含量,為每公斤5微克。
6款樣本包括「L&F」(#4)、「日本命力」(#10)、「美然康」(#15)、「澳至尊」(#17)、「日本阪聖」(#22)及「Nutronic」(#23)檢出PAH,其中2款(#15及#23)檢出苯並[a]芘,含量分別為每公斤1.4微克和12.7微克;而該6款樣本檢出的4種PAH總和則由每公斤0.6微克至54.0微克。當中檢出PAH總量最高的為「Nutronic」(#23),檢出的4種PAH總和為每公斤54.0微克,而該款樣本檢出的苯並[a]芘含量為每公斤12.7微克。本會已將該樣本的資料轉交食物安全中心跟進。
油脂於160℃以上高溫脫臭加工過程中,有機會與氯化物產生化學反應而形成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 esters,3-MCPDE),因而受到污染。人類進食受3-MCPDE污染的油脂,會在腸胃道內水解3-MCPDE,釋出有毒的氯丙二醇(3-MCPD)。動物實驗顯示,長期每日過量攝入會損害腎臟、中樞神經及影響雄性生殖系統。參考歐盟規定,魚油的氯丙二醇含量上限為每公斤2,500微克。
24款樣本均檢出氯丙二醇,檢出量由每公斤44微克至15,000微克,當中3款的檢出量超出歐盟的上限,分別為「GNC」(#5)(每公斤6,800微克)、「楓之寶」(#9)(每公斤15,000微克)及「美然康」(#15)(每公斤2,800微克)。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為3-MCPD及其脂肪酸酯訂定的每日暫定最高可耐受攝入量(PMTDI)是每公斤體重4微克,而EFSA訂定的每日可耐受攝入量(TDI)則是每公斤體重2微克。以1個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計,每日最高可攝入3-MCPD及其脂肪酸酯的分量,按JECFA的建議則為240微克,而按EFSA的建議為120微克。以3-MCPD檢出量最高的樣本(#9)為例,每日要進食15粒及8粒才會超出JECFA及EFSA建議的限量。若按#9標籤建議每日服3次,每次1粒,會攝入49.5微克3-MCPD,沒有超出限量。參考本會2021年10月公布的餅乾測試報告,3-MCPD含量最高的餅乾每公斤含有2,000微克,若按其標示的食用分量吃1包(3塊)共25克餅乾,便會攝入50微克,與食用一日分量的#9魚油丸相若。
油脂於200℃以上高溫脫臭加工過程中,有機會產生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lycidyl esters,GE)。人類吃進受GE污染的油脂,會在腸胃道內水解GE,釋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glycidol)。JECFA建議應盡量避免攝入基因致癌物,並沒有訂立可接受的攝入量。參考歐盟的規定,魚油的環氧丙醇含量上限為每公斤1,000微克。
14款樣本檢出環氧丙醇,檢出量由每公斤37微克至1,100微克,當中「楓之寶」(#9)的檢出量超出歐盟上限。
二噁英和多氯聯苯都是工業產生的污染物,例如燃燒塑膠等含氯的有機化學品時便會產生,可長時間存在於環境中,並沿食物鏈聚積並傳遞至人體內積聚,特別會積聚在動物的脂肪組織,屬令人類患癌物質。是次參考歐盟法規的分類,分別測試了各樣本的二噁英、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及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含量。
22款樣本檢出上述3種持久性有機環境污染物,當中8款檢出二噁英,檢出量為每克脂肪0.00401皮克至0.843皮克,沒有超出歐盟的限量每克脂肪1.75皮克,檢出量最高的樣本為「Nutronic」(#23);22款樣本檢出二噁英及二噁英樣多氯聯苯,檢出量為每克脂肪0.0000427皮克至3.58皮克,沒有超出歐盟的限量每克脂肪6.0皮克,檢出量最高的樣本亦為「Nutronic」(#23);18款樣本檢出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檢出量為每克脂肪0.983納克至64.9納克,沒有超出歐盟的限量每克脂肪200納克,檢出量最高的樣本為「澳至尊」(#17)。
全部樣本均沒有檢出鉛、無機砷和汞3種重金屬。
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師袁美恩表示,不飽和脂肪酸的分子鏈中帶有碳碳雙鍵(carbon carbon double bond),這些碳碳雙鍵遇到光和空氣便有機會氧化,這些氧化物會使油脂發出異味。部分廠商為了令產品更可口,便會加入調味劑或香料,這些物質本身也有可能帶有雙鍵,例如酯類,亦有機會被氧化,因而影響氧化參數的測試結果。有些產品會加入乳化劑(emulsifier)將脂肪酸乳化,使油脂成為細小的點滴。油脂成為細小的點滴後,其表面面積便會增加,令氧化的機會又隨之增加,因此魚油需要妥善保存於陰涼位置。液體劑型和膠囊相比,液體劑型接觸空氣較多,因此氧化的機會較高,通常使用啡色樽以減低產品受光的影響。
食用油的游離脂肪酸是因三酸甘油酯分解而形成。一般而言,剛從動物或植物原材料榨取出來的油脂,在進行精煉前,天然含有一定分量的游離脂肪酸,精煉過後便會減少。雖然食用油含有游離脂肪酸不是食物安全問題,但游離脂肪酸含量會增加酸度並降低產品的氧化穩定性。食品法典委員會在魚油標準329-2017設定酸度的上限為每克3毫克氫氧化鉀。在是次進行了氧化參數測試的24款樣本當中,沒有樣本的酸度高於該上限。
過氧化值(peroxide value,簡稱PV)是用於量度脂肪和油在氧化初始階段形成的氧化物含量,而和茴香胺值(anisidine value,簡稱AV)則量度在長期氧化過程中由初級氧化產物分解形成的次級氧化產物水平,次級氧化產物與油脂發出的油膱味有關,有可能降低消費者進食的意欲。PV和AV應該綜合用於評估油的品質,所以兩者一起用於計算總氧化值(totox),totox=2xPV+AV。魚油標準329-2017設定PV的上限為每公斤5meqO2,而AV的上限為20,totox上限為26。
然而,據食品法典委員會在魚油標準329-2017中提及,如果魚油添加了可干擾氧化參數測試的調味劑,該等測試便不適用於這些已調味的魚油。本會刊登氧化參數的測試結果僅供參考,不會把這些結果用於計算總評分。
有5款沒有顯示任何調味劑或香料並在最少其中一個氧化參數測試的結果高於食品法典委員會魚油標準329-2017的上限,包括#2、#11、#13、#15及#19。在這5款樣本當中,PV測試結果範圍由每公斤5.5meqO2至10.6meqO2,全部都高於標準上限每公斤5.0meqO2;AV測試結果範圍由6.0至20.0,全部均沒有超出標準上限;totox測試結果範圍由17.2至40.8,#11、#13及#15超出標準上限26。
綜合各樣本的脂肪酸、維他命(如適用)、添加劑和污染物測試結果,供成人服用的樣本整體表現較佳的有#1、#2和#10,如果以平均每100毫克DHA加EPA的售價進行比較,最低價是#6的$0.17,其整體表現亦良好。如選擇專供嬰兒或兒童服用的產品,#16和#24都是不錯的選擇。
香港醫學會代表婦產科專科醫生凌霄志表示,有醫學文獻指出懷孕期間服用奧米加3脂肪酸(包括補充劑或以食物例如魚類、海產作補充)的婦女當中,早產(尤其是<34週)的情況有所減少;亦有可能降低圍產期死亡、新生兒護理入院及低出生體重嬰兒的風險。然而,關於奧米加3脂肪酸對孕婦和兒童的長遠影響(特別是對改善兒童代謝、生長和神經發育方面)、哪些組別的孕婦特別需要補充、及對奧米加3脂肪酸的不同類型、攝取時期和劑量,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才可作出實證醫學建議。現時,歐盟專家小組建議孕婦每日從飲食中攝取不少於200毫克DHA;而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則建議單胎懷孕的孕婦由12周起每日服用含不少於500毫克DHA的奧米加3脂肪酸補充劑以減少早產機率,不過該學院同時指出,服用高劑量(每日DHA及EPA合共超過1,000毫克)不會有較大益處。世界衞生組織以及香港和英美的婦產科學院則未有明確建議孕婦服用補充劑以額外攝取奧米加3脂肪酸。
香港醫學會代表心臟科專科醫生蘇睿智及兒科專科醫生黃美玲指出,有研究顯示,EPA及DHA可以幫助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水平,並減少血管堵塞的風險。然而,對於魚油能否為兒童或心血管病患者提供明顯的健康益處,現時還沒有確實的證據可作出結論。
一般而言,健康人士只要奉行均衡飲食,便能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的營養。市民應參考「健康飲食金字塔」建議的肉、魚、蛋、豆類分量進食。嬰兒方面,母乳提供嬰兒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和含有豐富的DHA。建議最初6個月全吃母乳,約6個月大嬰兒開始進食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並繼續吃母乳至2歲或以上。任何人士如有特別需要,購買營養補充劑前,應諮詢醫護人員。衞生署已對嬰幼兒、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提供健康飲食建議,詳情請瀏覽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的網頁(https://www.fhs.gov.hk/tc_chi/)。
食安中心正跟進相關魚油個案,抽取魚油補充劑內的魚油作檢驗,當中一個魚油樣本的抗氧化劑經丁化作用的羥基甲苯和另一樣本的污染物苯並[a]芘檢測結果不合格,餘下樣本的DHA 及EPA檢測結果待定。
此外,就報告的3-MCPD含量,根據糧農組織/世衞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建議的「健康參考值」進行風險評估,結果顯示相關樣本按標籤上的建議劑量服用,其3-MCPD含量不會影響健康。至於GE水平,風險評估顯示對公眾健康影響不大。
一般情況下,市民可透過均衡飲食得到足夠的營養,如有特別需要的市民,服用魚油補充劑前,應諮詢醫生、營養師或藥劑師的意見,並應留意包裝指示的劑量,避免過量服用。
「維柏健」(#1)的代理商向本會提交相關資料及測試報告支持其產品的健康聲稱。
「Holland & Barrett」(#2)的代理商表示,在與該品牌負責的公司核實後,確認標籤上的內容經過測試驗證及污染物測試結果符合歐盟法規。
「醫之選」(#3)的代理商表示不同意本會的EPA測試結果,該公司稱根據製造商的測試報告,每粒膠囊應含有超過180毫克的EPA,該公司表示會自行安排第三方實驗室對該產品進行測試,以確認EPA含量。
「L&F」(#4)的代理商表示會與其供應商跟進有關事項,改良品質。該公司又指產品上的聲稱一般都是供應商提供,從醫學或其他產品的宣傳而得來的資料。
「GNC」(#5)的代理商表示其超級魚油可供安全食用,並向本會提交相關資料支持其產品的健康和品質聲稱。
「萬寧」(#6)表示其美國深海魚油符合香港法例及要求。
「Jamieson」(#7)的生產商表示其產品的品質符合生產標準,而污染物比例亦符合加拿大衞生部限制。該公司亦向本會交來相關資料支持其產品聲稱。
「楓之寶」(#9)的代理商向本會提交相關資料支持其產品的健康聲稱。
「日本命力」(#10)的代理商向本會提交相關測試報告,表示每年均會委託獨立化驗所對該產品進行多項測試,包括輻射測試、重金屬、農藥、微生物等污染物的含量,以確保產品符合國際及本地法規要求。
「Swisse」(#12)的代理商表示,其所有產品均符合本地、原產地及該公司的出廠要求,測試結果或會隨著檢測方法不同而略有差異,惟每批產品均經過嚴謹監控,符合標準,消費者可繼續安心使用。
「家得路」(#13)表示,其魚油產品的DHA和EPA等營養數值均達內部出廠的產品規格,而最受關注的二噁英、重金屬等含量亦達致安全水平。該公司又稱,其魚油因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在其產品沒有添加防腐劑以及天氣潮濕炎熱的環境下,過氧化值上升屬正常現象,建議顧客於產品開封後盡快食用,以確保最佳的功效及品質。該公司又表示,目前已供應更新鮮的批次,亦考慮將每批產品上架的年期縮短,令顧客可享受最新鮮及更優質的產品。
「康寶庫」(#16)認為,本會的EPA及DHA測試結果與其在產品標籤的含量沒有顯著差異;而重金屬、污染物和致癌物的測試結果均符合魚類或魚油的安全標準;該公司又表示其產品的3-MCPD含量遠比按JECFA的暫定最高每口可容忍攝入量計算的低;而PCB亦比歐盟標準限量低。該公司又向本會交來相關資料支持其產品聲稱。
「Bioisland」(#19)的生產商稱,其產品EPA、DHA、維他命A和維他命D等營養素都是天然存在於魚油和魚肝油中的活性成分,有別於化學生成的物質,因此澳洲TGA對於這些成分有著不同的標準和可接受上限,例如,DHA和EPA的膳食攝入量並沒有上限,而維他命A和維他命D則必須符合英國藥典標準的上限,按其產品的分類,維他命A的上限為每克750微克,而維他命D的上限則是每克6.25微克。該公司又指,TGA並無要求產品測試反式脂肪酸及要求其含量為零,而氯丙二醇及環氧丙醇亦非TGA的強制性測試的項目,但該2種物質的含量符合歐盟安全食用標準。此外,廠方指過氧化物值是產品氧化程度指標,而其產品原材料均符合澳洲政府安全要求。
「司各脫」(#24)的代理商稱,根據鰵魚油和鰵魚肝油這兩種原材料供應商的資料和代理商在香港認可實驗室對該產品所做的定期測試結果,其標籤中的反式脂肪含量聲稱符合香港營養標籤的要求。該公司又稱,每批產品出廠前均須符合EPA含量的出廠規格,所以每批合格出廠產品的EPA含量均不低於其標籤聲稱(1,500毫克/100毫升),而對於本會測試的批次,廠家的出廠EPA含量為1,840毫克/100毫升。
(本文部分資料由香港營養師協會、香港醫學會、香港大學化學系的代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