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99款素菜總脂肪及鈉含量差異大 芋頭魚最高脂 素漢堡包最高鈉

99款素菜總脂肪及鈉含量差異大 芋頭魚最高脂 素漢堡包最高鈉

素食泛指一種以植物為主要食糧,同時不進食部分或全部動物製品的飲食模式。由於植物性食物大都是高纖、低脂和低能量值,且不含膽固醇,因此不少人相信素食有益健康,近年愈趨流行。然而為了令素菜更美味和增加飽肚感,製作時可能會加入各種含鹽或鈉的調味料、糖和油等材料,惟經常攝取過量鈉和脂肪等會影響健康。本會與食物安全中心合作,測試了99款本地食肆供應的素菜樣本的鈉、糖、脂肪及能量的含量等,結果發現一般素菜的鈉和脂肪含量不算高,而大部分更屬低糖、低飽和脂肪酸及不含反式脂肪酸。然而,有個別素菜含較高鈉或脂肪,消費者進食該等素菜要適可而止。

建議及意見

  • 測試結果顯示,一般素菜的鈉和脂肪含量不算高,而大部分更屬「低糖」、「低飽和脂肪酸」及「不含反式脂肪酸」。然而,有個別素菜含較高鈉或脂肪。素菜營養含量是取決於選用的原材料、調味料和油的用量等。
  • 素菜的醬汁(例如酸甜汁)是鈉和糖的其中一個重要來源。
  • 泡油、油炸等烹調程序會導致素菜的總脂肪含量增加。
  • 烹調時,若使用較多分量含鹽或鈉的調味料(例如豉油、醬枓),素菜的鈉含量自然較高。此外,用來製作素菜的原材料(例如素肉)亦是素菜的鈉含量的主要來源。
  • 不同食肆的同一素菜種類樣本之間的鈉、糖和總脂肪含量差異甚大,可見業界有很大的空間透過改良食譜或改變烹調方法減低素菜的鈉、糖和總脂肪含量。
  • 即使消費者外出用膳時選擇鈉含量較低的素菜,如進食分量過多,其鈉攝入量仍可能超出世衞建議每日攝取限量的三分之一(以每日三餐計)。
  • 參考是次測試結果及食安中心的營養資料查詢系統,選擇合適的素菜,以配合個人膳食需要。
  • 除留意素菜的鈉或鹽含量外,亦應留意其他營養成分例如蛋白質、糖、脂肪、能量/卡路里,以保持均衡和多元化的飲食。
  • 點餐時,要求食肆配製食物時「少鹽」、「少糖」、「少油」。
  • 進食時可先嘗食物的味道才決定要否蘸汁。而當蘸汁時,亦應該輕蘸少量。
  • 經油炸烹調的素菜的總脂肪含量較高,消費者宜減少進食此類素菜。
  • 留意素菜的分量,並控制自己的進餐分量。如分量過大,應考慮減少點菜數量,或考慮將部分素菜放入自備餐盒,並盡快貯存於雪櫃內,而不是勉強即場進食所有食物。
  • 參考食安中心的《降低食物中鈉含量的業界指引》及《降低食物中糖和脂肪含量的業界指引》,改良製作過程及轉變配料,以減少素菜的鈉/鹽、糖和脂肪含量。例如用花椒、八角和肉桂粉等香料代替鹽和其他高鹽或高脂的調味料。
  • 考慮把醬汁分開端上,讓消費者按口味自行添加。
  • 提供每碟含較少分量(如輕量版)的素菜,讓消費者按所需的分量來選擇。
  • 留意原材料(例如素丸、素鴨、素火腿等)的鈉和脂肪含量。選用含較低鈉和脂肪的原材料。
  • 選用較健康的植物油,例如粟米油、芥花籽油、橄欖油和花生油。避免用含高飽和脂肪的植物油,例如椰子油、棕櫚油和固體狀的植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