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試體驗
實試體驗
為比較不同轉運公司的收費及服務表現,本會以一般消費者的身份,實試從較受本地消費者歡迎且貨件轉運需時較短的日本網站購物後,經12間轉運公司將貨件由日本轉運至本港。
是次實試在今年4月下旬至5月期間進行,實試員於指定日子,從某日本網站購買指定的商品,包括易碎品、較輕但體積較大的商品及較長的商品,並要求網站將購得的商品送往調查的12間轉運公司位於日本的中轉倉。各公司的中轉倉最終分別收到3個包裹,包裹的內容如下:
交易1:1隻陶瓷杯+1隻陶瓷碟+1件雪櫃用的收納膠盤,要求1次過送貨(下稱「包裹1」)。
交易2:10條毛巾(下稱「包裹2」)+ 1個可伸縮收納架(下稱「包裹3」),要求購物網站於指定日子分2次送貨,即2件包裹有各自的當地運輸追蹤編號。
實試員再按各轉運公司的指示進行申報、合併所有貨件(如適用)及完成相關的手續。取貨方式劃一為自行取貨,並優先選取最鄰近北角且屬於轉運公司自設的自提點或門市。
5間公司最終按體積重量計算運費
所有調查的轉運公司皆有讓顧客於付款及取貨前知悉包裹的實際重量、體積重量及/或收費重量,其中4間公司(#3、#4、#7及#9)同時提供包裹的長闊高,有助顧客評估運費是否合理。
7間公司(#1至#5、#10及#12)最終按3件包裹的實際重量收費,收費重量合共8磅或3.5公斤,總收費由$176(#2、#5及#10)至$254(#12)不等,平均總收費為$201。餘下5間公司(#6至#9及#11)則按包裹的體積重量收費,總收費重量分別由12至18磅或由7至11公斤不等,較按實際重量收費的公司為高,而總收費由$264(#7)至$528(#9)不等,平均總收費($395)較按實際重量收費的公司高接近1倍。
除本會未能得悉其中5件包裹(來自#1、#4及#6)在轉交中轉倉前的包裝外,其餘31件包裹由本會取得後量度其重量或計算其體積重量,發現絕大部分與轉運公司報稱的重量相同或相若,均未有影響收費重量。只有「MillionDEAL」(#8)與本會計算的收費重量有明顯差異。「MillionDEAL」(#8)以每半公斤為單位收取運費,根據該公司的系統紀錄,包裹1的收費重量為3公斤(未有列明包裹的長闊高供顧客參考),而實試員量度貨件的長闊高(約35.5x26x16厘米)後,再以該公司的公式計算體積重量,發現包裹1的體積重量約為2.46公斤,相應的收費重量為2.5公斤。實試員遂向#8的客戶服務查詢,客戶服務員表示根據紀錄,包裹1的長闊高為36x26x17厘米,體積重量為2.65公斤,因此會收取3公斤的運費。
(左)是次實試發現即使向同一網店購買相同的商品,網店亦可能使用不同的包裝,以致各轉運公司的收費重量有較大的差異。(右)部分中轉倉自動將包裹2重新包裝後的體積與商品本身的體積相若,有助節省運費。但要留意,顧客或需自行承擔貨件重新包裝後內裡貨品(特別是易碎品)於運送途中損壞之風險。
5間公司合併貨件後成功節省運費
是次實測成功指示6間(#1、#2、#4、#7、#9及#10)將3件包裹合併計算運費,當中3間公司(#1、#4及#7)合併計算運費的服務,讓實試員節省了1磅或半公斤的相應運費。「Buyippee」(#3)因未有於申報頁面提示需合併的貨件要同時間申報,故實試員未有將交易1及交易2合併申報,最終只有交易2的2件包裹成功合併收費,節省了半公斤的相應運費,而交易1的包裹則獨立計算運費。「Gobuyship」(#5)則因實測員一直未能成功申報包裹1,只能將包裹2及3合併(詳見「實試體驗」),幸而未有影響收費重量。與逐件包裹計算運費相比,合併後#5的收費重量少了1磅。
貨件可供一併提取需時相差17天
按照日本速遞公司的送貨紀錄,3件包裹於今年4月28日均已先後送至中轉倉,由當日起計,實試員於5天(#6)至22天(#8)後〔以曆日(calendar day)計,當中4月29日及5月3至5日,合共4天為日本國定假日〕,陸續收到各轉運公司通知3件包裹已送到指定的自提點供實試員一次過提取。惟實試員從「Gobuyship」(#5)自提點取貨當日(5月17日)發現#5未有交予包裹2,實試員隨即致電#5反映情況,#5翌日以電郵回覆表示遺漏的包裹2會於1個星期內送到。至5月25日,實試員終收到包裹2已到達自提點可供提取的電郵通知。
實試體驗
貨件尺寸量度錯誤 可致多收10倍運費
包裹1送至「Buyippee」(#3)的日本中轉倉後,#3系統紀錄指包裹的長闊高為48x43x40厘米,體積重量為16.512公斤,實際重量為1.1公斤。由於長闊高總和超過120厘米,因此將按體積重量收取運費$850(每公斤$50x17公斤計),連同手續費$20,合共$870。實試員認為包裹的尺寸及運費不符預期,因此向#3查詢並即日收到#3回覆表示貨件尺寸量度錯誤,已更正尺寸(36x26x16厘米)及轉為按實際重量1.1公斤收取運費$75(每公斤$50x1.5公斤計),加上手續費$20,總收費更正至$95。#3回覆本會時表示公司採用自動量度貨件重量及尺寸的機器,因此有可能出錯,若顧客對貨件尺寸及重量有疑問,可向客戶服務查詢並要求再次量度。
聲稱未能證實包裹屬於實試員
日本速遞公司已於今年4月22日將包裹1送至「Gobuyship」(#5)當地的中轉倉,惟#5的系統一直未有包裹1的入庫紀錄,故實試員多次向#5查詢。直至4月30日,方收到#5回覆表示包裹上顯示的會員編號與實試員登記的電話號碼不相符,並表示其系統沒有實試員的電話號碼紀錄。實試員遂登入系統查看,確認系統內紀錄的電話號碼正確,而送貨地址亦填上正確的會員編號及姓名。#5職員之後要求實試員提供日本送貨地址及姓名以協助跟進。直至5月3日,#5以電郵表示系統已更新,可以合併訂單,但由於系統仍未有包裹1的紀錄,合併操作因而一直擱置。期間實試員一直跟進情況,#5繼續表示包裹上的會員編號不屬於實試員,而貨件正空運至香港。實試員遂先指示將包裹2及3從日本送至香港,並要求#5以人手操作將包裹1與包裹2及3合併收費。#5期間表示3件包裹屬於不同會員戶口,不可以合併,惟實試員一直只使用1個戶口。最終於5月17日取貨時,3件包裹未有如要求合併計算,幸而是次的收費重量不受合併與否影響,2種計算方法皆為8磅。而實試員再次核對包裹1上的資料,發現會員編號是正確的,情況並非如#5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