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測試結果
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由某些霉菌產生的天然毒素。在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下,霉菌可於農作物收割前後及儲存時,在不同食物例如穀類、水果乾、香料和堅果的表面或內部生長,並有機會產生毒素。此外,若環境欠佳或蟲患都會令農作物容易感染霉菌。大部分霉菌毒素的結構都很穩定,食品加工的過程亦不能把它們除掉。
是次全部樣本均沒有檢出黃曲霉毒素。1款提子乾樣本,「瑪莉安妮Mariani」(#24)檢出少量赭曲霉毒素A,含量為每公斤2.1微克,低於歐盟對提子乾所設的含量上限(每公斤10.0微克),在正常情況下食用應不會對身體構成風險;而現時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及香港均未有就水果乾中的赭曲霉毒素A含量制定標準。
除害劑殘餘
香港《食物內除害劑殘餘規例》、食品法典委員會轄下的農藥殘留法典委員會(Codex Committee on Pesticide Residues,CCPR)以及歐盟《Regulation (EC) No 396/2005 on maximum residue levels of pesticides in or on food and feed of plant and animal origin and amending Council Directive 91/414》為一般農產品原料例如新鮮水果,訂定除害劑殘餘的標準;而香港和食品法典委員會亦有為某些加工食品,例如水果乾、提子乾等,訂定除害劑的最高殘餘量/最高再殘餘量。
新鮮水果經加工脫水後變成水果乾,除害劑殘餘的濃度亦可能因水分含量減少而增加。如果沒有該食品的指定最高殘餘量/最高再殘餘量,而該食品是屬於經弄乾或脫水的食品,最高殘餘量/最高再殘餘量須按水分流失的比率作合乎比例的調整。因此,於此研究中,如果相關標準只為水果於新鮮狀態訂定除害劑的限量,而並未有為相關的水果乾訂定含量上限的話,根據換算,該種類的水果乾的相關除害劑限量會比水果於新鮮狀態時的限量高約4至7倍。以此推論,是次檢出除害劑的水果乾樣本,其除害劑含量均沒有超出香港、食品法典委員會或歐盟的相關上限。
慎防混用除害劑或產生的「雞尾酒效應」
測試結果發現,21款樣本檢出除害劑,當中3款為聲稱有機的產品,包括「Biomen」(#4)、「Sunny Fruit」(#5)和「樓上」(#21)。14款樣本檢出多於1種除害劑,其中4款甚至檢出多達10種或以上的除害劑,包括「Kirkland Signature」(#10)、「馬莎Marks & Spencer」(#22)、「瑪莉安妮Mariani」(#24)和「妹嘜Sun-maid」(#25)。雖然全部樣本檢出的除害劑殘餘量均沒有超出相關上限,但混合使用除害劑有機會因為加乘效果產生「雞尾酒效應」,帶來健康風險,情況令人關注。
儘管各地對混合使用除害劑會否產生「雞尾酒效應」存有爭議,而混用除害劑會否產生「雞尾酒效應」仍有待更多研究證實,本會期望業界採用有良好農業規範(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GAP)的原材料供應商,先以物理防治措施來防治蟲害及病害,減少使用除害劑等化學措施,以減低對人類及生態的危害。
防腐劑
在香港,防腐劑的使用受《食物內防腐劑規例》規管。規例訂明食物中准許含有的防腐劑和抗氧化劑及其最高准許含量,而業界應奉行優良製造規範(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在食物中僅添加能發揮預期技術效用所需的最低分量的添加劑,以製造出可供人安全食用的食物。
水果乾樣本是否加入了防腐劑?
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下稱《規例》),除部分獲得豁免的食品外,預先包裝食物需要在配料表上列出防腐劑(preservatives)或抗氧化劑(antioxidants)的作用類別,以及其名稱,或在食物添加劑國際編碼系統(International Numbering System for Food Additives,INS)中的編號,有時還會加上「E」或「e」為詞頭。
苯甲酸
苯甲酸(benzoic acid)天然存在於某些植物中,例如小紅莓、士多啤梨等,亦可在生產過程中添加於食物之中。它在國際編碼系統中的編號為210,其鹽類包括苯甲酸鈉(211)、苯甲酸鉀(212)和苯甲酸鈣(213),是食物中常用的防腐劑之一,能抑制酵母菌及霉菌生長,以延長食品的保存期。由於苯甲酸屬低毒性,進入人體後,大部分可隨尿液排出,故於正常食用分量下,應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小紅莓乾檢出苯甲酸 或為天然存在
全部4款小紅莓乾樣本均檢出苯甲酸,含量由每公斤77.37毫克至189.46毫克不等,含量均低於香港《食物內防腐劑規例》對水果乾的最高准許含量每公斤800毫克。由於測試未能分辨檢出的苯甲酸是添加進水果乾抑或天然存在,本會已將相關資料轉交食安中心跟進。其餘的水果乾樣本則沒有檢出苯甲酸。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是一種防腐劑,普遍用於水果乾中。它除了能防止或減慢微生物在食物中生長,以延長食物的保質期外,也是一種抗氧化劑,能保存水果乾的色澤,防止水果乾變成褐色。二氧化硫亦是法例訂明的8種致敏物之一,根據《規例》,所有預先包裝食品如使用了或含有濃度達到或超過百萬分之十的亞硫酸鹽(即每公斤食物含10毫克或以上亞硫酸鹽),均應在配料表中列明其作用類別及名稱(即二氧化硫、亞硫酸鹽及亞硫酸鹽衍生物)或其在食物添加劑國際編碼系統中的編號。二氧化硫在國際編碼系統中的編號為220。焦亞硫酸鈉(223)亦屬亞硫酸鹽。
二氧化硫毒性低,進入人體後,一般都能迅速代謝並隨尿液排出體外。但若消費者對二氧化硫敏感,則可能出現頭痛、氣喘、噁心、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甚至哮喘發作。
4款杏脯、4款芒果乾和3款提子乾樣本均檢出二氧化硫,由每公斤8毫克至1,249毫克,檢出量均低於香港《食物內防腐劑規例》為水果乾、杏脯和葡萄乾的最高准許含量。
4款樣本未有按規例標示二氧化硫
4款樣本包括「Sunny Fruit」(#5)、「綠日堂Green Sun Garden」(#18)、「CITYSUPER」Australian Sultanas(#26)和無核青提子乾 天然乾燥(#27)檢出的二氧化硫含量均高於每公斤10毫克,惟未有依法例所訂,於成分表上列出有關的亞硫酸鹽的作用類別及其名稱。亞硫酸鹽除了可以添加於水果乾內作為防腐劑,亦可能天然存在於某些水果中,然而天然存在的亞硫酸鹽並非可獲豁免標示,故即使該4款樣本內的二氧化硫或許天然存在於水果乾內,本會亦已將檢測結果交予食物安全中心跟進。
是次測試的全部樣本均沒有檢出山梨酸(sorbic acid)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鈉(disodium 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