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擁抱5G大時代? 比月費 看服務 還要計用量!

擁抱5G大時代? 比月費 看服務 還要計用量!

科技日新月異,具備高速、低時延等優點的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G)在本港迅速發展,市面上的5G流動電話服務月費計劃種類繁多,宣傳攻勢亦十分凌厲,要從中揀選合適自己的月費計劃並不容易。
因此,消費者委員會進行了一項市場調查,從8間流動電話服務供應商收集、整合和比較了85個不同類型,包括個人、共享、學生、長者及大灣區等不同計劃的5G流動電話服務月費計劃,並就其服務內容、收費方式、月費優惠、附贈的增值服務及禮品等作出比較,供消費者參考。結論是消費者選擇5G月費計劃時,應考慮自己過往的實際使用數據量,不應盲目追求高數據量的月費計劃而付上不必要的費用。

5G vs 4G

本會邀請了生產力局(HKPC)首席創新總監張梓昌博士及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通訊技術副總監招溢利博士,拆解坊間對5G服務的一些疑問:

5G的傳輸速度較4G快5至10倍,利用5G網絡於街上無線上網亦有家居光纖寬頻服務一般的質素。當訊號良好時,現時4G的網絡時延大概約20至40多毫秒,而5G的時延更可低至約10至20多毫秒,比4G少1半。因此,5G比4G更適合用於直播和作實時通訊,畫面「窒格」的情況會相對較少。

張博士表示,各網絡營辦商均聲稱其5G服務在本港的覆蓋率達90%以上,該聲稱應為地面覆蓋率。5G的頻率較4G高,波長較短,因此穿透力確實較4G遜色。為改善室內環境尤其是用戶於家中的5G服務體驗,相信網絡營辦商日後會增加各區的基站密度以增強訊號發送能力。

 

招博士表示,5G可使用的頻段較4G多。當5G使用比4G高的頻段時,訊號波長較短,穿透力因而較弱。然而,本港現時採取非獨立組網模式(non-standalone 5G或簡稱NSA)提供5G服務,在4G的覆蓋範圍加上5G的覆蓋,故此5G通訊質素理應比4G更佳,5G服務的斷線情況亦不會與4G有顯著分別。當5G訊號比較弱的時候,手機會自動轉用4G服務。

張博士表示,用戶須留意其電話設定是否為「只接收5G」。當沒有5G訊號或訊號微弱時,該手機便會按設定放棄尋找可使用的4G或3G訊號,導致出現「斷線」的情況。


一般情況下,當沒有5G訊號或訊號微弱,手機便會自動尋找附近可使用的4G訊號,視乎手機型號和新舊程度,各手機「選台」的速度或會有別,尋找和轉換接收訊號期間可能會出現短暫斷線。

於5G限制區範圍內3.3GHz及3.5GHz頻帶的使用會受限制,然而各網絡營辦商仍可透過2.1GHz、4.9GHz及28GHz的頻帶提供5G服務,因此限制區附近的5G服務應不會受到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