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嬰幼兒小食Q&A
嬰幼兒胃口較少,每日活動量不一,適當的小食能及時為寶寶在每餐之間補給充足的能量、營養及水分。另外,奶製品及水果一般較難在正餐中充分攝取,因此健康的小食亦是達到均衡飲食的關鍵環節。
食品標籤上的成分表是依據含量來排列的,含量越高的成分排序越前。下列均是添加糖的常見例子,家長可留意小食的糖含量佔比:
砂糖、果糖、蔗糖、乳糖、冰糖、黃糖、紅糖、黑糖、葡萄糖、轉化糖、原糖、糖蜜、蜂蜜、麥芽糖、麥芽糖漿、糖漿、高果糖漿、玉米糖漿、楓糖漿、濃縮果汁、濃縮蔗汁
不含上述添加糖的小食當然最為理想,其次則是添加糖成分排序較後的產品。
成分表列出的游離糖來源
高鹽高糖的小食普遍空有熱量,營養價值甚低,除了容易導致過重及肥胖之外,亦可能令寶寶從小傾向「重口味」,為偏食種下禍根,有礙培養均衡飲食及健康發育,建議少吃為妙。過量攝取鈉容易導致鈣質經尿液流失,從而影響骨骼成長。除了高鹽高糖,此類小食亦經常含有反式脂肪,是引致三高的「三劍客」。
準備小食時應多使用新鮮食材,避免過量調味,同時著重多元化及均衡配搭。家長不妨考慮以下自製小食例子:
- 牛奶麥皮
- 粥品例如粟米雞蓉粥、南瓜肉碎粥等
- 雜菜湯通粉
- 蒸番薯、蒸薯仔
- 全麥饅頭
- 全麥三文治
- 牛油果米餅/吞拿魚米餅
- 新鮮水果
- 無糖豆腐花
- 高鈣低糖或無糖豆奶
- 低脂純味乳酪
(資料由香港營養師協會代表對外事務主任程欣儀小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