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粟粉、生粉、木薯粉如何分辨?
菜式配搭效果大不同

粟粉、生粉、木薯粉如何分辨?
菜式配搭效果大不同

烹調菜餚除了會以鹽、香料和豉油等調味外,還會使用澱粉勾芡,提升芡汁的濃度,增加口感。本會是次測試了14款市面較常見的預先包裝粟米澱粉及木薯澱粉(簡稱粟粉及泰國生粉)樣本的霉菌毒素含量,結果發現當中2款檢出微量霉菌毒素及玉米赤霉烯酮,惟檢出量沒有超出安全水平。

持份者意見

消委會的測試結果顯示,全部木薯澱粉樣本均沒有檢出霉菌毒素,只有兩個粟米澱粉產品驗出微量玉米赤霉烯酮。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的風險評估顯示所有樣本在正常食用情況下不會影響健康,符合本港法例要求。以消委會報告中提及的兩個粟米澱粉樣本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計算,市民需每日分別進食超過1公斤及接近4公斤的相關產品,才可能對健康構成風險。

 

食安中心在過去三年,共抽取超過180個粟米澱粉及木薯澱粉樣本作化學(包括霉菌毒素等)檢測,全部樣本均通過檢測。

 

消費者應把澱粉產品存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或按照生產商所提供的指示貯存,並留意產品的保質期。

「Meadows」(#2)的代理商表示該產品符合香港法例及要求。

 

「理想牌」(#5及#11)的代理商表示香港食物內有害物質規例中沒有列明食品中粟米赤霉烯酮的最高濃度,參考內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1-2017),粟米赤霉烯酮限量為每公斤少於或等於60微克,因此樣本#5的粟米澱粉符合國家標準亦沒有違反香港法規。

 

「家樂牌」(#6)的代理商表示樣本#6的研發經過其公司針對成分及其使用量的風險評估,確認產品對於環境與人類安全無虞,樣本#6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符合中國及香港的法規要求。該公司又表示根據JECFA訂定玉米赤霉烯酮的暫定每日最高可容忍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0.5微克,如根據包裝建議之食用方式及分量進食,並無安全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