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結果
測試結果
沙門氏菌及苯甲酸
所有樣本沒有檢出致病菌沙門氏菌,及防腐劑苯甲酸。
黃曲霉毒素 兩款超歐盟標準
黃曲霉毒素是由黃曲霉菌屬(Aspergillus spp.)菌系所產生的霉菌毒素,在食物中的狀態穩定,很難完全清除,亦不易在一般烹調過程中被分解。急性黃曲霉毒素中毒可由短時間內攝入高劑量黃曲霉毒素引起。急性中毒的癥狀包括嘔吐、腹痛和黃疸等,嚴重的可導致死亡。而慢性黃曲霉毒症與免疫抑制、癌症和其他生殖障礙有關。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黃曲霉毒素B1列為第1類致癌物。
黃曲霉毒素主要分為黃曲霉毒素B1、B2、G1及G2四類,黃曲霉毒素M1及M2則是黃曲霉毒素B1及B2的羥基化代謝物。香港《2021年食物內有害物質(修訂)規例》規定上述四類黃曲霉毒素總和的最高含量,花生醬屬於該規例中的「任何其他食物」類別,其最高含量為每公斤不可含多於10微克。歐盟就供人類直接食用或用作食品成分的花生和其他油籽及其加工產品(用於製作精煉植物油的粗植物油除外)訂定黃曲霉毒素B1及黃曲霉毒素總和的最高含量分別為每公斤2.0微克及4.0微克。
測試發現12款花生醬樣本(#2、#4、#5、#6、#8、#9、#10、#12、#17、#18、#19及#20)檢出黃曲霉毒素,其檢出的總和為每公斤0.23微克至4.94微克,全部符合香港法規要求。惟「优味」(#9)及「新竹福源」(#10)的黃曲霉毒素B1含量超出歐盟的上限,而「新竹福源」(#10)的總黃曲霉毒素含量亦超出歐盟的上限。
鎘 全部沒有超出內地上限
全部樣本均檢出微量鎘(cadmium),檢出量由每公斤0.015毫克至0.342毫克。現時,食品法典委員會未有就花生或花生產品制訂鎘含量的標準,而香港亦未有就相關產品訂定鎘的最高含量上限。參考內地標準GB2762-2022《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就花生訂定鎘的最高含量為每公斤0.5毫克,沒有樣本超出內地上限。
塑化劑 10款驗出DEHP
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又稱為塑化劑(plasticiser),具親脂性(lipophilic),是一種可提高塑膠的彈性和柔軟性的化學物質,最常用於硬塑料如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而軟塑料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則較少機會含有塑化劑。對於較高溫度、較長接觸時間及脂肪含量較高或酸性的食物,塑化劑的遷移量亦會較多。因此,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在生產、儲存、運輸及包裝時均有機會與塑膠接觸而被塑化劑污染。有研究指出塑化劑是內分泌干擾物質,長期進食可能會影響實驗動物生殖系統的發展及發育,以及其他器官例如肝臟、腎臟等。
是次測試了5種塑化劑(DEHP、DBP、DIDP、DINP及BBP),歐盟法例訂明這5種塑化劑只可用於接觸非油性食物的一次或多次使用物料和物品,並不適用於接觸及盛裝油性食物的物料,相關法例亦訂定塑化劑DEHP和DBP的特定遷移限量分別為每公斤(以食物的含量計)不多於1.5毫克及0.3毫克,而DIDP及DINP的合計特定遷移限量為每公斤不多於9毫克,BBP的特定遷移限量則為每公斤不多於30毫克。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訂明這五種塑化劑的行動水平與歐盟標準相同。
是次測試顯示,10款檢出DEHP,每公斤檢出0.12毫克至0.75毫克,檢出量最高的樣本是「家之寶」(#7);2款檢出DINP,分別檢出每公斤0.97毫克及1.1毫克,檢出量最高的樣本是「The Nutter Company」(#13);所有樣本的檢出量均沒有超出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和歐盟上限;另沒有樣本檢出BBP、DBP及DIDP。
營養素測試結果
總脂肪 19款屬高脂食物
根據食安中心的資料,每100克食物含超過20克總脂肪的為「高脂」食物;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每100克固體食物含不超過3克總脂肪為「低脂」食物。
以每100克計算,全部花生醬樣本的平均總脂肪含量為45.7克。19款樣本屬「高脂」食物,含量最高的樣本是「优味」(#9)(52.8克);而含量最低的樣本是「Topvalu Bestprice」(#6)(12.9克),但不屬「低脂」食物。兩者的總脂肪含量相差約3倍。
世衞建議脂肪攝取量應佔人體每日所需能量的15%至30%,以一個60公斤體重(每日能量攝入量2,000千卡)的成人為例,每日應進食少於66克總脂肪。而每日攝入1,450千卡能量的6歲女孩,每日應進食少於48克總脂肪。適量的脂肪能提供熱量及身體必需的脂肪酸,儲存在脂肪組織內以保護內臟及有助維持體溫,脂肪亦負責運送脂溶性維他命,例如維他命A、D、E 及 K,但若過量攝取,會增加患上心臟病、肥胖症及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以總脂肪含量最高的樣本#9為例(每100克含52.8克總脂肪),進食一份食用分量(32克,2湯匙),即攝入約16.9克脂肪,佔成人每日建議攝入量約26%;亦佔6歲女孩每日建議攝入量約35%。
飽和脂肪酸 食用1份可佔
每日攝取上限約20%
飽和脂肪酸主要是來自動物脂肪,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以每100克計算,花生醬的平均飽和脂肪酸含量是8.92克。含量最高及最低的樣本分別是「优味」(#9,13.62克)和「Topvalu Bestprice」(#6,3.56克),兩者相差約2.8倍。以1個每日攝入2,000千卡的成人計算,食用1份(32克)樣本#9便會攝入約4.4克飽和脂肪酸,佔世衞建議的每日攝取上限(22.2克)約20%。
反式脂肪酸 一半樣本驗出微量
反式脂肪酸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同時又會減少「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長期進食大量反式脂肪酸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是次有一半花生醬樣本沒有檢出反式脂肪酸,其餘一半樣本檢出反式脂肪酸含量為每100克0.11克至0.19克,均達到標示為0克反式脂肪的定義要求。含量最高的樣本是「新竹福源」(#10)。以1個每日攝入2,000千卡的成人計算,食用1份30克樣本#10便會攝入約0.057克反式脂肪酸,佔世衞建議的每日成人攝取上限(2.2克)約2.6%。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雖有益但過量會致肥
世衞建議應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來取代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有助於減少血液中「壞膽固醇」,和降低血液中的總膽固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有益處,但仍屬於脂肪,而每克脂肪可提供9千卡的能量,長期過量食用會導致體重增加。
是次測試結果顯示,每100克花生醬樣本的平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是23.68克。含量最高及最低的樣本分別是「M&S Food」(#18,39.03克)和「Topvalu Bestprice」(#6,5.50克),兩者相差約6倍。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最高與最低含量相差約7倍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的資料,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中的奧米加3(n-3)次亞麻油酸(α-linolenic acid,ALA)及奧米加6(n-6)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LA)是身體不能自行製造的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只能靠食物來攝取。ALA在體內能轉化成奧米加3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及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不過每個人體內的轉化能力不同。適量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胎兒及發育中兒童的皮膚、視網膜和腦部神經的發展。
是次測試結果顯示,每100克花生醬樣本的平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是10.98克,含量最高及最低的樣本分別是「The Nutter Company」(#13,19.14克)和「Pic's」(#11,2.34克),兩者相差約7倍。
3款屬低糖食物
糖能提供熱量,但攝入過多會增加蛀牙、超重、肥胖和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成人及兒童的每日游離糖攝入量應降至每日總能量攝入量的10%以下,如再進一步減至每日總能量攝入量的5%以下能更有效減少蛀牙。以每日攝取2,000千卡能量的成年人計算,每日游離糖的攝入量應少於50克。而每日攝入1,450千卡能量的6歲女孩,每日游離糖的攝入量應少於36克。
根據食安中心的資料,每100克固體食物含超過15克糖為「高糖」食物;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每100克食物含不超過5克糖為「低糖」食物。以每100克計,全部花生醬樣本的平均糖含量為9.89克。3款樣本屬「低糖」食物,分別是「Pic's」(#11)、「The Nutter Company」(#13)及「WHOLE EARTH」(#14),含量由4.0克至4.6克;含量最高的樣本為「Topvalu Bestprice」(#6)(28.2克糖),屬「高糖」食物,進食1.5湯匙(24克)#6,即攝入約6.8克糖,佔成人每日建議糖攝取上限約13.6%。對於1個每日攝取1,450千卡能量的6歲女孩,進食同等分量的#6便達每日攝取上限約18.9%。
全部樣本都不屬高鈉食物
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每100克食物含不超過120毫克鈉可稱為「低鈉(或鹽)」;含不超過40毫克鈉可稱為「很低鈉(或鹽)」;而含不超過5毫克鈉更可稱為「無鈉(或鹽)」。根據食安中心的資料,若每100克固體食物含超過600毫克鈉,屬於「高鈉」食物。
測試結果顯示,以每100克計,全部花生醬樣本的平均鈉含量為236毫克。4款樣本屬「無鈉」食物,分別是「Mother Earth」(#1)、「Pic's」(#11)、「The Nutter Company」(#13)及「fifty 50」(#17),其鈉含量由1.3毫克至4.0毫克;「M&S Food」(#18)屬「很低鈉」食物,含量為38毫克;2款樣本屬「低鈉」食物,分別是「Topvalu Bestprice」(#6)及「新竹福源」(#10),含量為62毫克及68毫克。
「SKIPPY」(#3)為鈉含量最高的樣本(470毫克),惟不屬「高鈉」食物。以每日攝取2,000千卡能量的成年人計算,進食1.5湯匙(24克)#3,即攝入約113毫克鈉,達世衞建議成人每日攝取上限(2,000毫克鈉)約5.7%。世衞建議兒童(2至15歲)亦減少鈉攝入量以控制血壓。兒童的每日攝取上限應根據兒童相對於成人的能量需求向下調整。以每日攝入1,450卡路里的6歲女孩為例子,每日鈉攝取上限為1,450毫克鈉,進食同等分量的#3便達上限約7.8%。
有樣本納含量比標籤標示值高5倍
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除了獲豁免的產品,預先包裝食品需標示能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總脂肪,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鈉及糖。根據食安中心《營養標籤及營養聲稱技術指引》的內容,部分營養素如在每100克或100毫升食物中含少於或等於某水平時,在營養標籤上可根據「0」的定義(例如反式脂肪是少於或等於0.3克,鈉是少於或等於5毫克)標示作「0」,而預先包裝食物的營養標籤數值與實際含量的差距應在規管容忍規限之內,即是總脂肪、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糖及鈉實際含量為不應高於營養標籤標示值的120%。
比較各樣本的營養標籤標示值與測試結果,發現4款樣本包括#5、#8、#9和#13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的測試結果高於標示值20%,相差23.9%至94.6%。「优味」(#9)沒有標示反式脂肪酸及總糖。3款樣本包括#7、#17和#20的總糖含量的測試結果高於標示值20%,相差26.0%至74.2%。3款樣本包括#9、#19和#20的鈉含量的測試結果高於標示值20%,相差42.2%至551%。「新竹福源」(#10)產品包裝附有2個成分表及2個重量標示,容易令消費者混淆。
另外,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營養素含量聲稱只可就食物所含的能量或在《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附表8關乎營養素含量聲稱的條件中指明的營養素而作出,並須符合該附表8中列出的有關條件,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不在附表8中。因此食品不能附有相關的營養素含量聲稱,惟「M&S Food」(#18)的包裝上標示了「high in monounsaturated fats」。
以上相關的樣本資料已經轉交食安中心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