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小知識
釀製啤酒的4大程序
釀造啤酒僅需4種主要原材料,包括麥芽、啤酒花、酵母和水。啤酒的味道、類型與釀造過程有關。簡單來說,釀製啤酒4個主要程序為糖化(malting)、煮花(milling)、冷卻(cooling)和發酵(fermentation)等:
啤酒的顏色
啤酒的顏色一般取決於當中成分的實際顏色以及透明度或渾濁度。影響啤酒成品的顏色和透明度的主要因素有:
- 麥芽是影響啤酒顏色的主要因素。麥芽在烘烤過程中會變色,此為食物中的糖和蛋白質受熱反應時發生的情況。麥汁是由麥芽煮成的糖溶液。麥芽烘烤的時間愈長,或烤的溫度愈高,烹煮出來的麥汁的顏色就愈深。在煮沸過程中,糖會焦糖化,隨著焦糖化過程愈長,成品的顏色亦會變深。
- 煮沸是影響啤酒顏色的第二個最重要的因素。熱分解是指麥芽汁中部分蛋白質分解和分離,當這些蛋白質沒有沉降到壺底,它就會留在啤酒中,令成品變得渾濁。
- 酵母在發酵完成後絮凝或結成足夠大的團塊,繼而沉入底部,令過濾後的啤酒較為清澈。不同的發酵方法或使用不同的酵母,會影響絮凝的程度,繼而影響啤酒整體是否渾濁。
啤酒的種類
市面上啤酒的種類和名稱五花八門,不同種類的製作方式、出產的地區、酒的風味、顏色等,可以細分成上百種不同的啤酒種類!
如果按製作方式可分為2大種類:「愛爾(ale)」跟「拉格(lager)」。
「愛爾」啤酒發酵時酵母主要停留在頂層的麥汁,發酵溫度約為16℃至24℃,令這類啤酒有更豐富的水果香和香料風味。總體來說,愛爾啤酒的味道較為濃郁豐富。按4種主要成分的比例、額外添加的不同成分等,愛爾啤酒可再細分為淺色愛爾(pale ale)、美系印度淺色愛爾(India pale ale,簡稱 IPA)、琥珀愛爾(amber ale)、波特啤酒(porter)和司陶特(stout)啤酒等。
「拉格」發酵時酵母主要停留在底層的麥汁,發酵溫度一般較低,大約為2℃至13℃。與艾爾啤酒相比,拉格啤酒的酵母味較淡,口感清新,以啤酒花和麥芽風味為主。這類可再細分為皮爾森 (pilsner)、勃克(bock)和深色小麥啤酒(Munich dunkel)等。
飲得多啤酒就有「啤酒肚」?
坊間常聽到「啤酒肚」這個名詞,令人聯想到飲啤酒與大肚腩的形成有關。
啤酒是常見的酒精飲品,然而,許多愛飲啤酒的人士未必知道啤酒高熱量的主因是當中的酒精所致。以一罐330毫升、酒精含量為5%的啤酒計算,當中約有13克酒精。若只計算酒精這個主要熱量來源,假設連續3個月每天飲2罐啤酒,便會從酒精攝取多達16,500千卡的能量,並可轉化成大約5磅脂肪組織。除了啤酒本身熱量高外,在飲啤酒或其他酒精飲品時,往往以花生、薯片等小食佐酒,而這些高脂肪的零食會令體重進一步增加。
多餘的脂肪一般會積聚於內臟,而當內臟脂肪過多,就會往腹部堆積,導致「中央肥胖」。衞生署於2023年發表的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書發現,年齡介乎15至84歲香港居民中,有37.8%的腰圍被定義為中央肥胖人士,即自我報稱的腰圍高於世衞按亞洲成年人不同性別建議的腰圍上限值(男性腰圍不超出90厘米和女性腰圍不超出80厘米)。中央肥胖的人士有較大機會患上冠心病、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等疾病。酒精濃度愈高,當中所含的熱量亦會愈高。因此,飲酒的人士,不論飲用啤酒、紅酒、烈酒或其他種類的酒精飲品,都應該注意相關的健康風險。
酒精危害健康!
酒精是一種有毒物質,會直接和間接影響身體多個器官和系統,可引致不同的慢性疾病(見表二)。世衞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亦已將酒精列為「對人類致癌」(即第一類致癌物)(carcinogenic to humans),與煙草、電離輻射和石棉等屬同一類別,可引致多種癌症,當中包括大腸癌、乳癌、肝癌等常見的癌症。飲酒量愈多,罹患相關疾病的機會愈高。就引致癌症的風險而言,飲酒並沒有安全水平。
酒精與食物不同,毋須被消化便可以快速和直接地被身體吸收。它能夠即時產生一種鎮靜的效應,繼而令自我抑制能力喪失。攝入過量酒精,有機會影響大腦功能和自制力,所以飲醉後造成意外的風險會大大增加,特別是駕駛人士須注意飲酒後切勿駕駛。同時酒精亦會影響肝臟的碳水化合物代謝和影響血糖水平。因此,消費者如果不希望增加患上糖尿病及其他疾病的風險,都是少飲為妙。
另外,根據中國營養學會(Chinese Nutrition Society)《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資訊,成人1日不應攝入超過15克酒精,如果按是次測試結果,1日飲用1罐啤酒,已經有機會超過建議上限。
無酒精啤酒 Q&A
Q1: 無酒精啤酒以無酒精或極低酒精為賣點,但如何可做到無酒精,又不失酒的風味?
在標準啤酒中,酒精(乙醇)的含量約為4%至5%。
無酒精啤酒主要有3種製造方法:
- 第一種方法是在釀造過程中,減少麥汁成分。由於酵母需要糖才能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此釀造時控制糖分的含量,便可減少發酵過程形成的酒精。
- 第二種是從標準酒精啤酒中去除酒精。例如將標準酒精啤酒加熱,或以反滲透法令酒精和其他小分子化合物會從啤酒轉移到清水,從而將酒精濃度降低到大約0.5%。
- 第三種方法是改用麥汁作為原材料,不進行發酵程序,以其他添加物和加工方式(如添加二氧化碳),令麥汁有類似啤酒的口感和風味。上述方法中,唯這種方法可確保製成的啤酒完全不含酒精。
對於不含酒精(non-alcoholic)的啤酒,乙醇的含量理應較低,部分國家規定只要酒精濃度低於0.5%以下就可稱為「無酒精」啤酒。所以儘管部分飲品包裝標示「無酒精」,但仍有機會含微量的酒精。
根據香港法例第109章《應課稅品條例》第53條,「酒類(liquor)、飲用酒類(alcoholic liquor)、烈酒(spirituous liquor)或酒精(spirit)」,指任何以量計含多於1.2%乙醇的液體。根據內地行業標準T-CBJ 3108《無醇啤酒》的要求,無醇啤酒為酒精度小於或等於0.5%vol的啤酒,0.0%無醇啤酒為酒精度小於0.05%vol的啤酒。
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規定,第一類是「無酒精」(alcohol-free)啤酒,真正不含酒精的啤酒,必須不含可檢測水平的酒精。這類啤酒應有0.0%ABV(alcohol by volume)的標示。另一類是「非酒精」(non-alcoholic)啤酒,酒精濃度少於0.5%ABV。所有含可檢測到酒精濃度的非酒精啤酒都屬於這個類別。
由於無酒精啤酒的酒精含量較低,攝入的熱量也較低。一般無酒精啤酒(1罐330毫升、酒精含量約為0.3%)提供的熱量只有30千卡左右;而正常啤酒(1罐330毫升、酒精含量為5%)則有差不多150千卡的熱量。
另外,酒精是一種有毒的物質,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對人類致癌」(第1類),長期過量飲酒會增加患上慢性疾病及癌症的風險。無酒精啤酒的酒精含量偏低,飲用該類產品攝入酒精而可能引致相關疾病的風險也會較低。然而,就致癌風險而言,飲用含酒精的飲品並無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