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測啤酒
飲1罐1碗飯熱量? 暈嘔皆因生物胺?

啤酒是歷史最悠久、普及範圍最廣的酒精飲料之一。日常交際應酬或慶祝活動中,亦是常見的飲品。本會首次測試30款預先包裝罐裝或支裝啤酒,飲用1罐/支可能已經攝入超過200千卡的能量,接近1碗白飯所含的能量。測試發現6款樣本酒精含量和標示差異頗大,1款樣本檢出霉菌毒素DON,另外2款樣本檢出的生物胺(用作衡量酒精飲品質量、安全性和衞生的指標之一)含量較高。消費者應注意啤酒也要輕嚐淺酌,以免因攝入過量酒精,而增加患上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

持份者意見或回應


過去3年,食物安全中心(中心)抽取約120個酒精飲料作化學及微生物致病菌檢測,所有樣本均通過檢測。就消委會在一個樣本驗出的微量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及生物胺含量,中心進行的風險評估顯示,所有樣本在正常食用情況下不會影響健康。DON是由禾穀鐮刀菌及黃色鐮刀菌產生的霉菌毒素。因霉菌無處不在,目前要完全消除穀物中的DON,技術上是不可能的。另外,生物胺是從胺基酸衍生的化學物質,可以因生物正常的代謝活動而自然形成,並存在於一些發酵食品中。雖然是次安全檢測結果全部合格,但酒精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質。為健康著想,市民(尤其是孕婦及兒童)應盡量避免飲用含酒精的飲品。


衞生署提醒,世衞已指出有害使用酒精是引致200多種疾病、損傷和其他健康狀況的重要風險因素。長期大量飲酒與一系列健康問題的風險有關,包括酒精依賴及一些主要非傳染病(例如肝硬化和部分癌症等)。飲酒越多,患上酒精相關危害的風險就越高。就致癌風險而言,飲用酒精飲品並無安全的水平。因此,要減少酒精相關危害的風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飲酒。


「TSINGTAO」(#3)的製造商指該公司的產品嚴謹遵守內地、出口國或地區適用的食品安全法例和標準。

「Stella Artois」(#4)、「Budweiser」(#14)和「Hoegaarden」(#16)的廠商表示樣本的實際酒精濃度與所標的酒精濃度有偏差,但該偏差屬合理範圍之內(酒精濃度與標籤所示數值只相差0.03%至 0.39%),並沒有違反香港法例。

「Carbon Brews」(#9)的製造商指該公司有嚴謹的品質監控流程,以確保味道和品質合乎公司內部要求。該公司亦指測試結果樣本的營養、安全和品質皆符合本港法例和行業標準(酒精標示與實際含量的差異按行業標準一般為0.3%)。

「生力」(#20)的生產商表示該產品所標註的酒精濃度符合歐盟第1169/2011號食品標示法規。根據該公司及另外兩間第三方檢測機構使用與是次檢測的相同批次產品進行的測試結果所檢出的酒精濃度(4.77%至4.82%)是在上述法規的許可+/-0.5%的範圍內。該公司強調所有產品在出廠前均按照嚴謹的品質監控程序進行全面測試。

「Heroes」(#23)的製造商指該產品不含任何霉菌毒素和細菌,而天然發酵過程所產生的生物胺亦處安全水平,希望有助建立消費者對本地製造啤酒的信心。

「Carlsberg」(#29)的生產商表示是次檢測發現樣本檢出低劑量腐胺,這種生物胺普遍存在於眾多發酵食品之中。該公司指現時歐盟及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並未對食品中的腐胺含量訂立食用安全標準。另強調,該公司向來極其重視產品品質與安全,一直嚴格監控啤酒的生產、貯藏及運輸等程序,確保生產的各款啤酒產品於正式發售前,均符合國際及銷售點當地的食品安全條例規定及標準。該公司亦向本會提供了部分生物胺的相關測試報告和數據供參考用途。

「哈尔滨」(#30)的廠商表示該公司從未將是次檢測的產品進口到香港以及銷售。該產品一直以來只在內地生產及銷售,並不旨於在其他地區銷售,而該產品的整個生產及銷售過程均符合內地相關法律法規。而就產品的酒精含量,該公司表示測試結果符合內地標準GB/T 4927-2008 中的要求。另外,該公司指樣本檢出的DON含量符合亦遠低於公司內部,內地及國際針對穀類食品定下的相關上限標準。(本會按:本會在市面一般零售店購得該產品。另外,內地和國際標準針對穀物及其製品(包括大麥、小麥、麥片、小麥粉),設有DON含量的標準,但並未就啤酒訂下相關要求。)

(以上部分資料由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助理教授蔡少薇博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