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類
儲奶袋可用以下2個方法分類:
以放置方法分類:
直立式
底部通常是內翻收口,當將母乳倒進袋內,底部會被撐開,就可直立擺放,不需要其他物品幫助固定,亦可避免袋口因接觸到不潔的桌面而受污染。
平放式
底部是平腳收口,需要背靠物件或放在杯內幫助固定位置,不能直立擺放。不過儲存時可水平擺放,以減少儲存空間。
以封口方法分類:
黏貼式
此類儲奶袋附有自動黏貼雙面膠貼,使用奶泵及奶瓶擠奶,並將母乳倒進袋中後,需要先將袋內的空氣排走,然後再把袋口向下反摺3次,確保袋口完全貼合在雙面膠貼上,避免母乳外漏。
夾鏈式
與食物保鮮袋相似,袋的開口兩邊各有夾鏈帶,將母乳倒進袋中後,再將袋內的空氣排走,並將兩邊的夾鏈帶夾起,就可封好袋口。
市面上有單夾鏈帶和雙夾鏈帶這2種款式,雙夾鏈帶儲奶袋因多1條夾鏈帶,能更有效密封袋口。而不少單夾鏈帶儲奶袋亦附有自動黏貼雙面膠貼或記錄用貼紙,在使用夾鏈帶封好袋口後,可如黏貼式儲奶袋般,將袋口向下反摺並貼合在雙面膠貼上,或以貼紙固定袋口,有助避免母乳外漏。
扭蓋式
與奶樽一樣,封口使用扭蓋,更可加上合適的轉接環,直接連接上奶泵擠奶,完成擠奶後即可接上奶嘴直接餵哺。同一個儲奶袋可完成擠奶、儲存、加熱及餵食4個步驟,不但可避免因轉換容器而流失母乳,更可省卻清潔奶樽的時間和功夫,但價格會較昂貴。
2. 容量
儲奶袋的容量有大有小,應如何選購?其實可因應媽媽的母乳產量作決定。母乳量多:可選用容量大的型號;母乳量少:則可選用容量較小的型號。但不建議將不同時段擠出的母乳裝進同一個儲奶袋,因為混合存放就不能分辨母乳在何時擠出,和可存放的時間。
3. 密封條
密封條在袋的最上端,使用時需先把密封條撕掉或剪掉,再打開袋口將奶倒進袋內。選擇密封條有易撕缺口的款式會較好,因為如果沒有缺口就要用剪刀剪掉,不方便之餘,亦有機會因剪刀不潔而污染袋口。另外,要留意密封條是否容易撕掉、會否很容易把袋口撕壞。
4. 出奶口
如儲奶袋使用同一袋口將母乳倒入和倒出,袋口的尺寸通常會較大,倒出母乳時會較容易溢出。若另設出奶口,通常都在袋子的底部或側面,故選購時應多加留意出奶口有沒有易撕缺口,大小是否適中。出奶口設在側面的儲奶袋,倒出母乳時會較易操作;如出奶口設在袋子的底部,就要注意解凍時應用熟水。
5. 刻度
袋身的刻度準確,表示袋子標示的容量符合其實際的儲奶量,這樣才能避免BB吃少/多了,亦可避免裝得太滿,造成封口困難之餘,更有機會因母乳結冰後體積增大而撐破袋口。
6. 外緣寬度
這是指袋的外徑和內徑的寬度之間那條邊,一般以0.5厘米較為合適。它主要用作支撐袋子成形,寬度越闊,儲奶量就越少;闊度越窄,袋子則越容易變形,令標示刻度不能正確反映實際的儲奶量,也令袋子較難直立,容易倒下,倒奶亦較困難。
7. 記錄資料配件
儲奶袋應附有貼紙,用作記錄資料包括姓名、日期、時間和奶量(母乳冷藏結冰後便 難以從刻度得知奶量)。購買時應檢查貼紙的數量是否足夠,及其黏性是否良好。如儲奶袋不附貼紙,應留意有否預留足夠的空間供寫上資料。
儲奶袋使用步驟
- 洗淨雙手,並消毒擠奶工具。
- 在標籤記下姓名、日期、時間和奶量。
- 撕下密封條,打開袋口(不要向袋內吹氣或伸入手指,以免污染無菌狀態)。如儲奶袋是夾鏈式封口,要避免密封條撕得太貼近夾鏈,以免袋口難以打開。
- 裝奶至最高的容量標示,但不要超出最高的容量,否則有機會因母乳結冰而撐破袋子。
- 排出袋內的空氣,否則袋子有機會在被擠壓時爆破。
- 按產品說明封口。
- 放入密實袋或盒子。
- 放入雪櫃的冰格或保鮮格最深的位置保存,並以「先入先出」的方式使用保存在冰格的母乳,使用前也應先留意是否已過保質期。
- 結冰的母乳可放入保鮮格數小時解凍,或使用55°C至60°C的溫水將母乳加熱至37°C左右。為免破壞母乳的營養,不可直接煲熱或使用微波爐加熱。
- 將母乳倒進奶樽前,先搖動袋子,讓浮面的奶脂與奶水充分混合。
想了解更多,請參閱【488期《選擇》月刊 母乳儲奶袋選購要訣】。若選擇以奶粉餵哺BB,你亦可閱讀《新手父母入門:買奶粉、開奶秘笈》一文,看看如何為BB挑選合適奶粉及開奶正確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