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页显示
不粘锅 小心致癌物!不粘锅涂层物料大不同 不粘锅之所以「不粘」,有赖表面的涂层。煮了这麽多年饭,又怎想到某类涂层竟然可能暗藏致癌风险!现时市面上的不粘锅涂层主要分为「淨色无纹涂层」、「石纹/ 颗粒纹涂层」、「陶瓷涂层」及「网纹/ 蜂巢纹涂层」四种。 除了陶瓷涂层,其他传统不粘锅涂层的主要成分是PTFE ,而制造PTFE 的过程中或会使用PFOA (perfluorooctanoic acid,全氟辛酸)及PFOS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全氟辛烷磺酸)。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PFOA 归类为「或可能令人类患癌」的物质。 消委会测试25款不粘锅,结果全部样本检出的PFOA 及PFOS 释出量低于德国联邦风险评估所(BfR)为易洁厨具所订的建议上限,其金属物质释出量亦低于欧洲理事会(Council of Europe)为金属及合金厨具所订的建议上限。此外,德国联邦风险评估所指即使有小块不粘锅涂层剥落及被吞下,也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人体不会吸收这些涂层,消费者毋须过分担心。 价钱越贵,品质越好? 锅的表现绝对可以影响你的烹调表现。市面上不粘锅售价由数十元到数千元不等,其实价钱越贵并不是越好,你可以根据以下因素判断锅的质量。 第一是传热功能,传热速度快的不粘锅有助缩短煮食时间;反之,传热表现差的不粘锅,除了加长煮食时间,也会令锅面受热不均匀、出现较大温差。在处理须热力均匀度较高的食材(如牛扒)时,若锅面不同位置的温差较大,烹调就更加困难。 第二,耐用程度。若涂层不耐磨,烹调或清洗时便很容易刮花涂层,甚至导致内层金属外露,令不粘锅很快变得「黏锅」。想知道哪一款不粘锅表现最出众,马上参考消费者委员会影片【易洁镬表现大比拼】,别让低品质的不粘锅破坏入厨雅兴。 不粘锅别乱洗!使用及保养秘诀 选到合心意的锅,当然希望可以和它「长相厮守」,尽量延长它的使用寿命。首次使用新的不粘锅前,应先用混和清洁剂的暖水,以海绵或碗布清洗锅面。烹调时,应先放食油或水,并以低至中火烹煮,切忌大火高温乾烧不粘锅,这样可能会缩短涂层的寿命及引致锅身变形。此外,不要在锅面切剁食物、以金属刷子或粗糙的百洁布洗擦,以免刮损涂层。每次使用不粘锅后记得要清洗乾淨,以防积聚汙渍,影响不粘效果。 胶锅铲 忽视胶锅铲耐热温度,可能令锅铲变形! 要保护不粘锅防黏涂层,避免健康风险,选用胶锅铲也是常见的方法。但你有没有想过胶锅铲亦有机会带来健康隐患呢?常见的胶锅铲一般有标示耐热温度,约为200℃ ,加热时超出耐热温度的话,可能导致锅铲变形。消委会测试17款中式胶锅铲,發现其中一款样本的铲头浸入热油后1分钟内,已热熔变形,与其标示的温度220℃ 不符。消费者要注意勿把胶铲头浸泡在热油中过久,以免产品释出杂质至食物,或可能影响健康。 胶锅铲释出塑化剂、重金属,影响健康 胶锅铲变形事小,影响健康事大。胶锅铲加热后,有可能释出未完全聚合的尼龙单体(如锅铲是尼龙製)和其他杂质,例如添加剂(如稳定剂、着色剂等) 、降解物等。这些杂质如在烹调过程中迁移至食物中,摄入后可能有健康风险。 测试發现,17款胶锅铲中,9款胶锅铲验出的杂质释出量超出欧洲相关标准;更有5款样本检出有潜在令人类患癌风险的「初级芳香胺」含量超标。「初级芳香胺」或可透过厨具、食物包装等迁移至食物,长期摄入或有潜在健康风险。 酸性及含酒精食物或致杂质较多! 除了锅铲本身的物料,不同的食物类别或会令胶锅铲释出不同的杂质。检测结果亦显示,逾半样本用于烹煮酸性食物时,杂质释出量等于或超出欧洲的标准规限(10mg/dm 2) ;亦有3款在烹煮含酒精食物时释出的杂质量超出欧洲标准规限。 只要小心选择,便能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赶快参考【523期《选择》月刊:半数胶镬铲杂质释出量超标 1款热熔变形】,选择优质的胶锅铲。 胶锅铲替代品:木锅铲、竹锅铲 要避免摄入过量杂质,消费者可选择木製或竹製的锅铲代替胶锅铲。木和竹製的锅铲可制成较圆润的边角,于翻炒菜餚时不易刮损锅的涂层,尤其适用于不粘锅。木和竹锅铲不但轻巧度媲美胶锅铲,而且採用天然物料,比塑胶更环保。 然而,木和竹锅铲的铲头一般比胶锅铲厚,手柄较直和硬实,用起来也许不太灵活。事实上,竹锅铲、木锅铲或胶锅铲各有优点和缺点,消费者还是按个人喜好和习惯挑选,例如你可以参考【消费者委员会影片:胶镬铲使用禁忌】,配合视频中的贴士,便能用得更得心应手。除了锅铲以外,还有一种厨具能够决定你的烹饪成果,你又猜到是哪一种厨具吗? 厨师刀 不锈钢刀、陶瓷刀大不同? 在下锅烹调前,其实你也可以「赢在起跑线」。俐落而准确切割食材,不仅决定了成品卖相,更会影响烹调的容易程度,所以要煮出一手好菜,万万不能忽视与食材「第一手接触」的刀具。 近年市面出现不同种类的刀具,最受欢迎的有不锈钢刀、陶瓷刀,你又懂得分辨两者吗?消委会测试13款多用途厨师刀,發现不锈钢刀样本的锋利度及硬度方面较参差,陶瓷刀样本则表现较平均,耐用程度更胜不锈钢刀,但柔韧性相对较低,使用时力度过猛或意外跌撞,较易断裂。要了解不同型号的详细分别,马上收看【消费者委员会影片:厨师刀测试 《十三道锋利》】。 刀具最重要的是硬度! 刀身硬度是其中一个影响刀刃是否容易变钝、是否耐用的因素:硬度越高,越容易保持锋利。再锋利的刀也难免有变钝的一天,然而并非所有刀具都能磨刀。 部分陶瓷刀註明「不可磨锐利」(never resharp),即使包装声称适宜磨利,用户亦要留意陶瓷刀因刀身较硬,不可使用为不锈钢刀而设的磨刀工具,消费者可留意包装有否附有陶瓷刀专用的磨刀工具,以便自行磨刀。 而不锈钢刀在磨刀方面则比较方便,但要留意的是,各种磨刀工具各具特性,用家不妨向代理商或刀具店舖查询是否有适合的磨刀工具出售。 保养得宜的话,一把好刀可以陪伴你很多年。使用刀具时,宜用于木製或胶製砧板上,不宜用在不锈钢表面、玻璃或瓷碟上。使用后最好手洗,以免刀刃在洗碗碟机内因触碰其他碗碟刀叉等硬物而受损;清洗后,因刀具刀锋锋利,不宜触碰其他刀具或硬物,所以应存放在专属刀套、刀座或刀架上。 简单几个「刀法」,让你厨艺更上一层楼 买了一把好刀,再学懂善用刀身不同部位处理不同食材,自然如虎添翼!我们可以刀刃前端切洋葱、蘑菇、大蒜及其他细小食材。刀刃中间则可用于处理大部分食材,例如切肉、切菜等。而刀刃后部用力效果较佳,专用来处理碎果仁等较硬的食材。而刀背则可用来砍断小骨头或用来开带壳的食物。最后,刀面也可好好善用,用以拍打蒜头、薑等食物。要注意的是,由于陶瓷刀柔韧性比较低,所以刀刃后部、刀背和刀面都不适宜使用,以免令刀身损坏。 市面上刀具款式林林总总,选购前可以参阅【502期《选择》月刊:不锈钢刀vs陶瓷刀锋利度参差 $300买到平靓正之选】的评测报告。但说到底,测试数据只是一个参考,不同人的手掌大小、握刀方式及对厨师刀的重量等喜好各有不同,消费者选购前宜亲身前往商店,亲手测试手握刀柄使用时的舒适度,以及是否容易紧握等,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型号。基本厨具俱备,前期功夫做足,距离美食就只欠一步了! 电磁炉 挑选电磁炉的考量:火力调较的空间、安全程度、加热速度 准备好食材和各种厨具后,是时候开火烹调了!香港的蜗居越来越多开放式厨房,明火炉头慢慢灵活方便的电磁炉自然成为热门选择。消委会比较了市面12款单头电磁炉,發现不同样本火力调较的空间差异甚大,火力选择由4级至99级不等,消费者应视乎煮食习惯,评估自己需要多精细的火力调节。此外,部分电磁炉于低火力运作时,加热会间歇进行,或致温度控制不稳定,增添煮食难度。 不过,即使电磁炉火力够大,加热速度也大有不同,不同电磁炉将一升水由室温煮沸的速度,差异可达10分钟。趕快看看【消费者委员会影片:农夫教你点拣双头电磁炉】,挑选最适合你的电磁炉,为变身「在家工作厨神」作好准备! 不当设计 电磁炉可轻易启动 选择电磁炉不能盲求高功率,在安全方面亦不能掉以轻心。较安全的电磁炉设计,会要求用家按键后2次才可开始煮食——首先按开关键,之后再按键选择烹调程序或调校火力。要留意的是,消委会报告發现有电磁炉在插上电源后,若炉面已放有合适的锅具,轻轻按动开关键便会马上加热,不符合标准要求。 即使购入设计安全的电磁炉,使用时也要注意安全,不能掉以轻心。炉面够热不一定是好事,消费者选购电磁炉时,要注意其线圈于正常操作时量得的温度升幅,假如超温度升幅长时间超出标准上限(75K),可能令绝缘系统加速老化,影响操作,情况严重可引致「电线短路」,消费者要小心选择,以保家居安全。 留意能源效益标籤 煮食同时救地球 烹调美食的同时假如可以节省能源,就更加两全其美。电磁炉已于2019年纳入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籤计划,评分由2级至5级不等,评级数字越小越能节省能源,消费者可按标籤作出选择。不过,磁炉在待机期间,即使没有發热,仍然耗电力,所以最节省能源的方法是在使用完毕后,直接将电磁炉的电源截断,避免浪费电力。 要知道哪一款电磁炉最适合你的需要,马上参阅【518期《选择》月刊:冬日打边炉必备电磁炉 2款安全不过关 3款高效且价钱低至$350】。
染发剂成分决定持久度 染发第一步,当然要先选择合适的染发产品。染发用品一般可分为以下3种,因应消费者希望获得的效果持久度作区分: 1. 永久性(permanent) 除了染料(dye)外,此类染发剂通常含有其他2种主要成分,让染料永久停留在头发上:阿摩尼亚(ammonia),能打开头发的角质层,让染料进入皮质层;过氧化氢(或称双氧水,hydrogen peroxide),能去除头发的自然色,让染料能够附上皮质层。永久性染发剂可让使用者进行全头染发并完全改变发色,但缺点是有机会破坏头发表层,造成干燥或毛躁。 2. 半永久性(semi-permanent) 一般不会加入阿摩尼亚或过氧化氢,部分可能会加入少量氨类化学物质,稍微打开头发的角质层,让一些染料进入皮层内部,但其余的染料只会粘在头发的表层。因此,经过10多次冲洗后,染上的颜色就会褪色。故半永久性染发剂比较适合补染人士,或头发已受损害但需要短暂改变发色的人士使用。但缺点就是染发所需的时间会较长,如想保持漂亮发色,更有机会需要每隔数天至一星期补染。 3. 短暂性(temporary) 完全不会打开角质层,故染料只会停留在头发的表层,一般用洗发水冲洗后便会完全褪色,不会对头发造成伤害,适合只需一次性改变发色的消费者。 避开含致敏成分产品 1. 认住常见致敏成分 决定了使用哪类染发产品后,接下来就要再精心挑选,拣出没那么容易致敏的产品。如果你在检视产品成分标签时,发现包含这4种常见致敏成分就要当心:对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 PPD)、邻苯二胺(o-Phenylenediamine,OPD)、间苯二胺(m-Phenylenediamine,MPD)及甲苯-2,5-二胺(Toluene-2,5-diamine,PTD)。 这些成分皆被欧盟的《CLP法规》定义为属急性毒性(acute toxic)及第一类的皮肤致敏物(Skin Sensitizing Category 1)。邻苯二胺更属第二类致癌物(Carcinogenic Category 2),而邻苯二胺和间苯二胺都属于第二类可导致基因发生永久性突变的物质(Mutagenic Category 2),不应使用于化妆品之中。 香港法例《药剂业及毒药条例》(第138A章)就规定,含有苯二胺、甲苯二胺或其他烷化苯二胺或其盐类的染发制剂,均须在产品包装上标示成分和含量,并以中文及英文列明以下警告字句:「注意:此药可使某些人士皮肤严重发炎,须照专家指示使用。(Caution. This preparation may cause serious inflammation of the skin in certain persons and should be used only in accordance with expert advice.)」。 2. 提防禁用成分 另外,3-氨基苯酚(m-Aminophenol,MAP)、4-氨基苯酚(p-Aminophenol ,PAP)、间苯二酚(resorcinol)及对苯二酚(hydroquinone)这4种化学物质,均属急性毒性物质,其中对苯二酚更属第二类致癌物,和4-氨基苯酚同时被《CLP法规》定义为第二类可导致基因发生永久性突变(mutagenic)的化学物质。虽然在香港它们暂未被列为禁用成分,但根据欧盟的《化妆品法规》和内地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对苯二酚、邻苯二胺和间苯二胺皆被列为禁用成分,不应使用于化妆品包括染发用品。 为何染发剂含有这些成分? 它们其实是属于染发剂中染料的部分,当独立或同时出现在氧化环境下(oxidizing environment),会产生不同色调。而当中的对苯二胺(PPD)在氧化染发剂中最常见,因为PPD能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成颜色鲜艳的染料。 可是研究发现,欧美和亚洲人中约有1至6%的人口会对PPD产生过敏反应,当中又以女性为主。最常见的过敏症状是痕痒,亦有不少人会感到刺痛,干燥和灼热。另外,部分人更会出现红斑和斑块,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并发症包括接触性荨麻疹、血管水肿、脱发、支气管痉挛、哮喘和肾中毒等,对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胁。 3. 小心阿摩尼亚超标 上文也提到,永久性染发剂通常含阿摩尼亚。阿摩尼亚含刺鼻气味之余,亦容易导致头皮和眼睛敏感,故欧盟和内地规定阿摩尼亚在化妆品中最高的使用浓度为6%。 4. 勿迷信「天然」声称 皮肤容易过敏的人士或会偏向选择标榜成分较「天然」的产品,然而,本会发现部分声称天然的样本检出的致敏物质含量颇高,当中更有禁用的致癌物质,故消费者绝不可掉以轻心。 现今最为人广泛使用的天然染发剂草本海娜(Henna)染发粉,本会就从市面上其中3款相关产品检出致敏物质,检出量甚至高于永久性染发剂。这是由于其染发时间颇长,不少制造商会在染发粉中添加化学物,以提高上色效果,缩短染发时间。如消费者发现产品上没有标示成分,而又标明能「快速染成黑色或其他鲜艳颜色」等字眼,其实有可能是添加了化学物质。 同时,全部草本海娜样本的微生物含量均超出内地要求。由于这类染发用品染发时间较长,而且需经常补染,有机会增加化学物质和微生物对身体造成的健康风险。 特别一提,蚕豆症(G6PD缺乏症)患者不可使用海娜,因为当中的成分会诱发患者出现溶血反应。 5. 避免选用专业人士用型号 供商营发廊专用的染发剂,一般上色效果较强,但由于一般消费者未必能了解其使用方法,自行购买此类产品回家使用会增加风险,因为专业用染发用品的使用说明通常较复杂,如不同色号的色素剂或需配上不同浓度的显色剂,操作时间亦有不同。若不懂按合适比例混合染发剂,或是逾时操作,会增加致敏的风险或令染发效果不理想。 使用染发用品6个安全步骤 当选好合适的染发剂后,准备染发前亦应留意以下6件事: 1. 先做皮肤敏感测试 就算选了成分较安全的产品,消费者也应进一步进行皮肤敏感测试,以防万一。即使是同一品牌的染发剂,不同颜色配方的成分或有不同,亦须再次做皮肤接触测试才可得知会否引起敏感。 一般的测试方法是在染发前2天,将小剂量的染发剂混合物涂抹在手腕、手臂内侧、耳背或颈背等不显眼位置,让其自然风干,并在涂搽后的半小时和2天后观察皮肤状况,如出现皮肤红肿、痕痒、长出水泡等情况,就不建议使用有关产品染发。 2. 染发前最好不要洗头 因为头皮上天然的油脂分泌可以起保护头皮的作用,减低刺激头皮的机会。头发上的水分亦会稀释染发剂混合物,有机会影响染色效果。故大部分产品都不建议用者在染发前洗头,或将染发剂混合物涂在湿发上。用者可在准备染发前一天洗头,好让头发不太脏。如习惯每天使用大量头发定型产品,基于残留定型剂有机会影响染发效果,可考虑在染发当日减少定型剂用量,或于洗头后彻底吹干头发再进行染发。 3. 勿在伤口上使用染发用品 如发现头皮有任何破损如头疮,都不建议进行染发程序。 4. 先在皮肤涂抹凡士林 染发前,先在发际、耳朵、额头、颈项等位置涂抹凡士林(vaseline),可减低染发剂对皮肤造成刺激的机会。万一不慎染污皮肤,亦较易洗掉。 5. 不要直接将染发用品向头发喷 部分染发泡沫产品毋须自行混合溶液,只要安装喷嘴后,按掣便可同时挤出色素剂和显色剂泡沫,但切记不可大力或上下摇晃这类产品的瓶子,否则会阻塞管道,影响挤出泡沫。亦有个别型号要自行用小棒搅拌造出泡沫,换言之,不同型号的染发泡沫的用法可能大有差异,故使用前应先细阅说明。但无论使用哪款泡沫,都须避免将泡沫直接喷上头发,否则容易溅入眼睛。用者应先佩戴手套,再将泡沫挤在掌心,然后涂抹上头发。 6. 彻底清洗染发剂 染发后要多清洗几次(建议使用专业染后护理洗发乳霜,能有效净化化学残余物),不要让染发剂残留在头发上。洗头时亦要小心不要抓损头皮,避免染发或洗发物质从伤口渗入。 如消费者在使用染发剂时感到痕痒,甚至有灼热感觉,就应该立即用清水清洗。清洗后,如皮肤过敏的症状持续,更应尽快向医护人员求助。 欲得知市面上「天然」/「草本」/「有机」染发剂及其他永久性染发剂的成分测试结果,可参阅【533期《选择》月刊 声称天然、草本、有机染发剂或可致敏及含大量细菌】及免费下载【465期《选择》月刊 25款永久性染发剂验出不同极端致敏物质】。
指甲油5大危险成分 家长固然对有机会吃下肚的唇膏有所顾忌,但对指甲油是否安全或许敏感度不足,看到标榜「无毒(non toxic)」、「水性(water-based)」、「适合儿童(safe for kids)」的指甲油就会直接购买。然而消委会检测过市面上一些指甲油样本,发现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卫生情况令人失望,家长务必留神! 重金属:部分指甲油含微量重金属如铅、砷及镉 。铅可能会影响中央神经系统、肾脏和造血功能;某类砷具致癌性;而长时间接触镉,亦有机会引致刺激性皮肤炎(irritant dermatitis)。即使检测样本的重金属含量未有超标,但小朋友可能在涂搽指甲油后拿取食物或吸吮手指,有机会间接摄入剥落的指甲油或其成分,所以最好使用不含重金属成分的产品; 甲醇(methanol):短暂接触甲醇气雾可能会刺激眼睛、鼻和呼吸道,如浓度高,更可能引致流眼水、头痛、头晕等,所以最好选择不含甲醇或甲醇浓度非常低的产品; MIT及CMIT: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简称MIT)和「甲基氯异噻唑啉酮」(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简称CMIT)有机会令幼儿和部分人士产生皮肤过敏反应。如果发现小朋友在涂搽指甲油后,指甲边缘皮肤甚至是双手可触及之处如面、颈出现痕痒、红肿,建议停用有关产品。 湿疹患者和皮肤较敏感的小朋友皮肤较易过敏。小朋友手部皮肤湿疹痕痒期间,或手指有倒刺、伤口时,应避免涂搽指甲油,以免皮肤不适; 苯(benzene):少数产品检出含致癌物苯,苯同时具挥发性,可经由呼吸吸入,有机会刺激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建议避免选购含苯的产品; 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简称DBP):在美甲用品中添加塑化剂可减低薄膜干裂的情况,延长指甲油薄膜在指甲上的寿命。然而某些塑化剂如DBP有潜在危险,包括干扰内分泌、具生殖毒性、免疫力毒性和神经毒性。检测样本中,有一款DBP含量超标,不建议使用。 使用指甲油安全手册 除了留意指甲油的成分,如何使用指甲油,避免增加健康风险也非常重要: 如儿童有吸吮手指习惯:应避免让他们涂搽指甲油。尤其部分指甲油套装可配合贴纸和闪石一并使用,会增加儿童误吞异物的机会; 不要使用过期指甲油:过期指甲油有机会受微生物污染,如指甲边缘皮肤有伤口,可令皮肤受感染; 空气流通、远离火种:指甲油含有溶剂,使用期间会挥发,或会经呼吸吸入。所以使用期间要保持空气流通,远离火种及其他热源; 尽可能减低使用指甲油的时间:供儿童用的指甲油一般耐磨程度稍逊,特别是声称「washable(可用水清洗)」 或「peel off(可撕除)」的型号,小朋友因而易误吞指甲油薄膜碎屑; 进食前彻底卸除指甲油:这样可减低小朋友误吞碎屑的机会。在小朋友用餐前替他们彻底卸除指甲油就更理想。 份外注意涂搽水性(water-based)指甲油:指甲油干透或需时数分钟,欠缺耐性的小朋友或会捽眼,或拿取食物饮品,可增加指甲油接触到皮肤和眼睛的机会,家长要格外留神; 少用洗甲水为妙:洗甲水会溶解指甲和皮肤上的油脂,不宜频密使用,接触皮肤的时间亦不宜太长; 留意修甲工具是否卫生:指甲钳、指甲锉等工具可成为微生物和真菌的传播媒介,共用可令皮肤和指甲受感染。 「鬼口水」及黏土玩具风险 状似啫喱,可以随意拉扯的玩具,近年风靡小朋友,在这扮鬼扮马的节日,「鬼口水」肯定成为小朋友必备的玩意。不过消委会之前测试了市面上多款「鬼口水」及黏土玩具,发现部分样本含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并有机会残留在孩子手上,继而摄入体内,家长要注意! 硼(boron):在「鬼口水」的原料中加入硼酸(boric acid)或硼砂(borax)等硼化合物, 可以形成具弹性和延展性的物质。若经口服途径而摄入过量硼可引致作呕、呕吐,长远更可能影响个人生殖健康,所以最好选择不含硼化合物或硼含量低的产品; 有机锡化合物(organic tin compounds):部分有机锡化合物会对皮肤和眼睛造成刺激,有部分甚至毒性较高,可透过呼吸、进食或皮肤进入人体,可能损害脑部或神经系统,故应避免长时间接触有机锡化合物含量高的产品; 游离甲醛(free formaldehyde):甲醛可造成短暂的皮肤刺激反应,对甲醛敏感的人,即使只接触到低剂量甲醛也可引致不良皮肤反应,长时间接触更可引致过敏性接触性皮肤炎,出现痕痒、红疹等情况。某些「鬼口水」样本检出的游离甲醛量超标,家长实在要多加注意; 塑化剂、防腐剂MIT及CMIT:与指甲油一样,某些「鬼口水」产品含影响健康的塑化剂及致敏防腐剂,要特别留神; 微生物及致病菌:「鬼口水」属水性配方的泥胶,容易成为微生物滋生的温床。若小朋友接触含过量微生物或含致病菌的「鬼口水」后,手部触及眼睛,或未有洗手便进食,便有机会感染细菌,也可能出现眼睛发红、肠胃炎或发烧等症状。若手部皮肤有伤口,或会增加皮肤受感染的机会。 玩「鬼口水」安全提示 确保小孩不会误食:市面部分「鬼口水」或黏土玩具产品以食物造型的容器盛载,加上颜色鲜艳,甚至有香味,小朋友容易误当为食物。小朋友玩耍时,家长宜陪伴在旁,同时要妥为存放,确保宠物也不会误食; 保持清洁:玩耍前后都要彻底清洁双手,以免双手及玩具上的细菌互相污染; 3招减低健康风险:不要让「鬼口水」或黏土触及眼睛、口、鼻及伤口;不要同时饮食;不要将「鬼口水」或黏土玩具放在床上,以免睡觉时长时间接触该类玩具; 皮肤敏感即要停玩:如出现皮肤痕痒、红肿,应立即停玩; 适时弃掉:使用过的「鬼口水」或黏土玩具有机会受环境污染,所以每次使用后,应存放于原有包装盒或密封盒中。但当「鬼口水」或黏土沾满尘或毛发时,就应立即弃掉。同时,如果小朋友在玩乐期间曾患上传染病,或曾多人一起接触同一件「鬼口水」或黏土,亦应将之弃掉,避免传播病菌。 看完以上安全手册后,当然不能错过儿童指甲油及「鬼口水」的详细测试报告,看看哪款产品比较安全!立即查阅【483期《选择》月刊 3个儿童指甲油套装 验出致癌物质苯和禁用塑化剂】【514期《选择》月刊 家长小心!「鬼口水」含有害物质或微生物】。
认识望远镜规格 选购望远镜时,你会见到望远镜通常以两个数字来表达规格,例如10 x 42。这组数字代表什么?前一组(10)代表放大倍数;后一组(42)则代表前镜直径,以毫米为单位。 放大倍数? 一般来说,10倍放大的双筒望远镜,已适合日常用途及手持使用。它可把目标拉近至 实际距离的十分之一,若以一只距离40米的雀鸟为例,10倍放大望远镜就让它看来仿似只有4米远。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就可将远景拉得愈近,但视野(亦即能观察到的景物阔度)亦会越窄,稳定性也较差,手持寻找及对准目标变相较困难。例如一个16倍放大的强力望远镜,如果没有脚架固定,操作会十分吃力。所以视野广阔的望远镜就特别适合找寻移动的目标,如观察飞行中的雀鸟、观看球赛等。 前镜直径是什么? 前镜就是望远镜前端的镜片,前镜越大,能接收的光线就越多,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下使用,能令目标景物显现得较清楚。但同样地,前镜越大,望远镜体积亦会较大较重,手持使用容易疫劳。 还有什么项目值得注意? 选择了合适的望远镜规格后,当然要进一步看其功能与表现。而以下这些细节是你可以留心的: 光学特性:由于每个厂商制造镜片及其他配件的技术都不尽相同,以至透光表现会有出入。当你仔细观察时,你会发现每副望远镜所呈现的影像在清晰度、对比度及明亮度方面,都有所不同; 抵受恶劣环境:假如准备在极端天气下使用望远镜,最好选择能抗低温、防雨甚至防水的望远镜。否则它有可能因环境太冷而令旋掣变紧,调校困难,又或是因连绵不断的雨水令内部出现雾气甚至入水。另外,经常跌东西的人亦最好选择抗震动表现较佳的型号; 稳定防手震:与相机一样,某些型号有影像稳定功能,适合易手震的人使用。不过该产品须使用干电池操作; 采用物料:某些型号的塑胶机身或配件,曾被验出多环芳香烃及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超标。两种物质都属于可致癌物质,前者有导致基因变异及损害胎儿健康的风险,后者则在动物研究上发现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对生殖系统有不良影响。而两者皆可透过皮肤接触而被身体吸收,所以要小心拣选; 使用注意 同时提提你,使用望远镜时,勿用来直视太阳,以免强光伤害眼睛。而假如让小童使用望远镜,亦应在成年人监督下使用。此外,有些人用望远镜会有头晕感觉,要减少此情况发生,建议尽量稳定把持望远镜,及减少不必要的快速移动。 想看市面上7款双筒望远镜的表现比较,立即登上【514期《选择》月刊 7款双筒望远镜 全方位大测试】!
午餐肉 随时把兽药抗生素吃下肚? 大家都对于服用抗生素非常警觉,但千算万算,又怎想到午餐肉里面竟然可能会有抗生素!饲养猪只时,猪农有机会加入抗生素等兽药,避免猪只生病。这些兽药有机会残留,成为午餐肉的一部分。大概3到6%人会对「磺胺类」抗生素过敏,在面部、口腔、舌头等位置肿胀或长出皮疹。此外,抗药性细菌在人体存活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消委会检查发现25个午餐肉样本中,有一款检验出磺胺类抗生素达每公斤199.3微克。即使放入摄氏100度沸水煮2小时,也未能分解这种抗生素,随时对健康造成影响。 所谓「低钠」到底是事实还是传说? 近年健康意识提高,大家都知道摄入过多钠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所以标榜「低钠」的罐头越见越多,但当中又有多少是真正「低钠」? 午餐肉加入高盐分可以增加猪肉里的「肌球蛋白」(myosin)溶出,提升肉浆的黏性,但过量摄取钠会带来健康隐忧。 参考英国食物标准局(Food Standards Agency)的定义,每100克含有高于600毫克钠,便属于高钠。根据这个标准,大部分的加工肉类罐头都属于高钠。部分在本港出售的午餐肉产品标榜「较低钠」,但究竟它们有多符合其声称呢?立即参考【488期《选择》月刊:午餐肉肠仔高钠高脂损健康 1款更含抗生素】。 成分列表同样重要! 除了透过营养标签判断营养多少,我们也要认真看看成分类别,留意有没有一些不应存在的添加物。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奶类蛋白等等成分有助加强黏性、让肉浆成型,保持肉类的水分,同时令肉质平滑细腻。如果发现有太多摸不着头脑的成分,就要加倍留意了! 不过说到尾,加工肉类还是少吃为妙。世界卫生组织属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15年将加工肉类归类为第1组致癌物,有充分证据显示加工肉类会令人类患癌,尤其是结肠直肠癌。即使经常留在家中,也要食得适可而止呢! 罐头鱼 沙甸鱼、吞拿鱼各含重金属污染物 不想餐餐太「Heavy」,鱼类罐头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消委会测试发现部分鱼类罐头含有重金属,而这些重金属并非来自罐头的物料,竟然是来自鱼类!这些重金属可能是天然蕴藏,也可能是来自人类的工业排污,重金属会经不同途径进入空气、泥土或水,被不同鱼类吸收并积聚。较大型的捕猎性鱼类有机会捕食小鱼,体内便会进一步积聚更大量的重金属。一旦人类食用这些鱼类,便有机会摄入重金属,并同样在体内累积,危害健康。重金属种类多,其中最常见又对人体害处较大的,有砷、汞、镉、铅这四种。 由于沙甸鱼和吞拿鱼是海鱼,重金属含量非常受产地环境影响。消委会测试了多款罐头鱼,9成沙甸鱼样本验出镉,摄取过量可致肾脏中毒。其中7款来自摩洛哥的沙甸鱼,镉含量都达到本港即将修订的规例对鱼类所设的上限的一半或以上,有可能是由于摩洛哥附近海域受污染所致。另外,9成吞拿鱼罐头样本都验出甲基汞,大量摄取甲基汞可影响胎儿、婴幼儿智力发展,爸妈们要小心! 罐头不可貌相!罐头鱼也有丰富营养? 罐头也可以有丰富营养的!经过高温处理后,鱼类罐头多数仍能够保存丰富营养,配合适当的烹煮或食法,便可以轻松煮出一顿轻盈的美味盛宴。除了鱼肉本身的营养,高温高压处理更令到鱼骨变软,让人可以连骨食用,连骨头的钙质也不浪费。整体而言,鱼类罐头样本中以鲮鱼罐头的钙质较多,有助牙齿和骨骼的发展,亦能预防骨质疏松,但是不少鲮鱼罐头钠含量偏高,进食时亦要适可而止,以免增加患高血压、中风,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沙甸鱼则含有较丰富的奥米加-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对心血管有益,有助预防心脏病和中风。另外,如果想减少摄入钠,大家可以隔走罐头鱼内的油、盐水才进食,自然能食得更健康! 消委会评测46款鱼类罐头,哪款测试安全、哪款营养超卓,这篇文章【525期《选择》月刊:罐头鲮鱼、沙甸鱼、吞拿鱼金属污染物、致癌物及营养价值大检测!】一目了然。 即食面 方便背后,暗藏高钠危机! 只需要几分钟,一个热辣辣、香喷喷的杯面便能送上餐桌,在肚饿的时候确实难以抗拒。即食面方便的背后,却同样暗藏高钠危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钠摄取限量为2,000毫克,消委会调查10款预先包装的杯面和碗面,最高钠的三款产品,钠含量分别达3,150毫克、2,577毫克和2,244毫克,光是吃一碗就已经超出全日上限,可谓非常夸张。 究竟是哪一款这样「邪恶」?看看【496期《选择》月刊:钠摄入注意! 76款汤粉面食一碗已超每日上限】,便知道是不是你柜里面那个杯面了! 试试这几个健康建议 虽然很难和即食面果断地「分手」,想食得比较健康,不妨在下次打开包装,倒下热水的一刻,提醒自己试试这几招!第一招,减少添加调味粉和酱汁的分量,真的觉得不够味道才逐少逐少加;第二招,尽量不喝汤,有助减少钠的摄取量;第三,购买前先看看营养标签,尤其留意卡路里及钠的含量。 外卖App 不想外出食饭,又不想经常食罐头,外卖可能是个好选择!以下这两个个案,都反映出外卖平台都有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你又试过「中伏」吗? 个案1:自取迟到宽限少,够钟即取消 你有留意过外卖自取的时限吗?虽然下单时没有明确提示,但有些平台和餐厅条款列明,如果顾客自取超时迟到,便会取消订单,亦不设退款!如果你选择了外卖自取,又真的迟到,不妨试试打给餐厅,协调一下能否延长寄存时限,否则去到餐厅白走一趟,美食「这么远、那么近」,让人闻者伤心。 个案2:地址填错位,送餐等食两闭翳 曾有用家表示呆等1小时30分钟后,收到送餐员电话,表示他的地址超出派送范围,所以不予送餐。不是输入了地址,就能找到可以派送的餐厅吗?原来该用家的地址中,地区填对了,但是却把屋苑名称和座数填到「送餐备忘」一栏,故此出现误差,加上送餐员一直未能联络到该用户,才令到双方都在白等一场。大家记得确保自己填写的地址和联络方法正确,尤其是有在公司和家中分别点餐的用家,就更要小心。 这些个案最后如何解决、外卖平台又有甚么其他细节要留意?一起看看【525期《选择》月刊:外卖点餐成新常态 留意魔鬼细节免纠纷】,便能叫得更加安心。除了这些细节外,大家也一起响应环保,减少使用即弃餐具吧!现在不少外卖平台都可以让你选择是否需要餐具,大家不妨自备餐具,为地球出一分力!
底妆 肌肤「起粒粒」、不上妆...化妆前要怎么办? 别老是抱怨底妆不贴服,你有好好保养肌肤吗?对自己好一点,不要偷懒!化妆前先好好洗脸清洁,然后再进行保湿、涂上防晒、接着上底妆,最后才开始正式化妆。说到保湿,早前我们便说过日霜和夜霜,你还记得它们各自的效用吗?立即看看《女生后悔不知道的护肤事!5种护肤品该怎样选?》重温一下吧! BB霜就能打造BB肌?No! 大家不要再误会BB霜了!其实「BB」不是baby,而是Blemish Balm的简称,是一种遮盖肌肤瑕疵的化妆乳霜。这种乳霜本来的用途非常专门,用于在创伤性治疗后遮盖受伤肌肤,到后来在韩国发扬光大,才演变成现在深受欢迎的底妆选择。 今时今日的BB霜已经不是当年为受伤肌肤而设的乳霜,大部分都未必适合涂抹在伤口上,真的有接受创伤性治疗或者湿疹严重的女生们记得不要乱涂啊! CC霜是BB霜的进化版? 不对不对不对!和BB霜的「BB」一样,CC霜的「CC」也是简称,意思是Color Correction或者Color Control,顾名思义就是用于调整肌肤颜色和护理肌肤。通常CC霜也比BB霜更要清爽,肌肤多油的女生们可以多留意。CC霜最基本用法就是均匀肤色,部份品牌更报称有「追踪肤色」功能,本来呈白色的乳霜,随搓揉会变得接近肤色。大部分品牌只提供一至两个色号,但个别品牌备有多个色号,例如绿、 紫、粉红、黄等,声称用作解决不同的皮肤色调问题。 而比较进阶的用法,是用不同颜色的CC霜达至不同功效,例如用绿色的CC霜中和泛红的暗疮印;用紫色CC霜改善肤色暗哑等。至于如何仔细地令局部皮肤的颜色变得均匀,的确是一门艺术,需要多多练习呢! 遮瑕?防晒?护肤? BB霜、CC霜大比拼 BB霜的「本行」遮瑕功能较为出色,可以有效遮盖色斑、暗疮印,而CC霜则着重均匀肤色,用哪一种就视乎自己需要了! 虽然多数BB霜和CC霜都有声称防晒功能,但绝不能取代防晒产品。加上使用时仅仅涂上薄薄一层,令防晒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如果产品标示高系数防晒,大家需要留意自己会否对部分化学防晒剂产生过敏反应。 部分BB霜和CC霜更声称可以保养肌肤,甚至有美白功能,但效能有机会不及保湿面霜。其实不难想像,一款产品当然不能「十项全能」。 而海外市场还有DD霜,据说是指具日常防御(Daily Defense)效能的化妆乳霜,实际意思则众说纷纭,究竟多少是真多少是假?立即看看【456期《选择》月刊:分析BB霜 vs CC霜的遮瑕效果及产品成分】,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底妆! 气垫粉底 粉扑是细菌温床?小心随时变烂面! 长期戴口罩,更是考验脸部清洁的时刻,尤其是使用气垫粉底的你。 气垫粉底结合了粉底液和粉饼各自的优点,三两下就能快速补妆,近几年越卖越热果然是有原因的!不过气垫粉扑经常直接接触肌肤,多少都会黏到油脂、皮垢和微生物,所以可能含有乙醇(ethanol)、异丙醇(isopropyl alcohol)或对羟基苯甲酸酯(parabens)等等化学防腐剂,抑制细菌滋生。 如果粉扑的防腐不当或不足,在香港这种又湿又热的环境下,真菌绝不会客气!黑麴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落在防腐效能不足的化妆品中,便有机会快速生长。除可能令粉底变质,如果是免疫力系统有问题、患有肺部疾病、年纪大及抵抗力有问题的人士,有机会经呼吸系统吸入黑麴菌,严重者可能导致黑麴病.详阅【525期《选择》月刊:5款气垫粉底安心之选 没检出受关注化学物质兼防腐效能好】的相关评测,了解哪几款气垫粉底的样本对黑麴菌防腐不足。 必看气垫粉扑清洗方法! 不用担心,清洗粉扑绝不复杂,只是粉扑比较柔软脆弱,清洁时记得像对自己肌肤一样,温柔就好。每次用后,都应该简单清洁一下,把粉扑放在纸巾上,用掌心隔着纸巾轻轻按压粉扑,吸走油脂和污垢就可以了。当然,如果用得频密就要多加清洁了! 每隔一星期左右,就要为粉扑深层清洁一次,确保里外都干干净净。首先将适量的卸妆产品,如卸妆油或卸妆水,加到粉扑上,用双手拇指由内到外推开,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用双手拇指由内到外轻按粉扑,最后用水冲洗。想清洗得更彻底,可以用洁面乳重复清洗和晾干。冲洗后还有最重要的步骤:风干!先把粉扑放在掌心,用纸巾复盖轻按,吸走水分,然后放在阴凉处风干,切忌放在阳光下暴晒啊!想更清楚了解粉扑的清洗步骤,立即观看这条示范影片:气垫粉底清洁小贴士 正确卸妆教学你也要知! 平滑的肌肤,让化妆事半功倍。用完粉底和其他化妆品,记得彻底卸妆,不然堵塞毛孔就麻烦了!市面上卸妆产品分为两大派别,一类是卸妆油和乳霜,另一类是卸妆水和湿巾,两者用法大不同! 卸妆油、卸妆乳霜:一般含油量高,直接涂抹在脸上,然后用手指轻轻按摩,慢慢溶出彩妆。毕竟是油性产品,最后要视乎不同产品的使用说明,或有需要配合起泡洁面产品再次清洁。 卸妆水、卸妆湿巾:含水量比较高,以卸妆棉沾点卸妆水或者直接用卸妆湿巾,在肌肤上轻力抹,直到卸妆棉或湿巾上看不见彩妆颜色。虽然用后感觉清爽,也记得要用水清洗,冲走卸妆产品的残余,既可以冲走卸妆产品的刺激成分,同时带走脸上的污垢、死皮、油脂等等,才算是大功告成。 详细的卸妆和气垫粉扑贴士,尽在【525期《选择》月刊:5款气垫粉底安心之选 没检出受关注化学物质兼防腐效能好】。 润唇膏 润唇膏的矿物油质能滋润嘴唇? 嘴唇或许是脸上最受忽视,却又最敏感脆弱的部位之一。这阵子脱下口罩,不时都发现嘴唇爆拆甩皮,不但刺痛,而且有损外观,所以很多人都会随身带着一支润唇膏。 不少润唇膏的保湿秘密,就在于矿物油。矿物油可以在肌肤表面形成薄膜,减少水分经皮肤表面而流失,是国际间允许使用于制造护肤品和化妆品的成分,不过这类成分用于唇部化妆品时则要留意当中所含的物质有潜在致癌的风险。涂润唇膏看似分量不多,但有研究显示如果每日涂抹润唇膏2次,我们每年就有机会吞掉4支润唇膏,实在不能看轻其潜在的健康风险! 使用润唇膏的你,要认识MOSH及MOAH! 除了是嘴唇上的安全,肚子内的安全同样重要。吞下去的润唇膏,当中部分物质有机会被肠道吸收,并积存在体内。由于矿物油的成分复杂,为了有效评估安全,我们可以参考各款试验样本中检出的MOSH(矿物油饱和碳氢化合物 mineral oil saturated hydrocarbons)和MOAH(矿物油芳香碳氢化合物 mineral oil aromatic hydrocarbos)含量。部分MOSH在人体积累与多个器官包括肝脏出现肉芽肿的形成或有关系,所以多个海外消费者组织都作出建议,建议为唇部护理产品中的MOSH含量设上限规定。而MOAH更有可能含有致癌物质,部分更有机会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现在单看MOAH数值不能判断是否致癌,所以安全起见,不少组织都建议大家尽量减少摄入。 哪一款的MOSH和MOAH是在合理水平?立即看看【521期《选择》月刊:8成润唇膏验出有害矿物油物质 部分潜在致癌风险】,习惯每日多次使用润唇膏的你记得留意! 唇膏有防晒功能吗? 某些润唇膏的确可以防晒,不过就不一定安全!有润唇膏会加入防晒剂,但部分防晒成分已经被欧盟归类为「潜在内分泌干扰物」,例如「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ethylhexyl methoxycinnamate)」。安全起见,婴儿和孕妇就少用这类润唇膏为妙了!而且消委会测试了多款润唇膏,发现所有标榜防晒功效的样本,都验出MOSH混合物,大家要小心不要买到超出MOSH建议上限的产品!
母乳妈妈必备:储奶袋 喂哺母乳的好处 近年喂哺母乳的妈妈越来越多,不仅能增进母子之间的关系,更能为宝宝提供安全丰富的营养。母乳非常奇妙,妈妈身体会按着婴儿各个阶段的需要,自动调节营养比例,为宝宝度身订造出最佳的「礼物」。母乳内更含有可以预防疾病的抗体和细胞,对婴儿成长大有好处。除了对宝宝有益,喂哺母乳也可以减低妈妈患上乳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由于好处多多,加上经过近年各界大力提倡,母乳喂哺已经慢慢为公众所接受。不少在职妈妈都会在产假复工后选择泵奶,让宝宝可以继续享用母乳,比亲喂更能监察着宝宝食奶的分量。相比起奶瓶,现在不少妈妈会选择储奶袋,减轻携带时的重量和体积。准备喂哺母乳的妈妈们,你又懂得选择储奶袋吗? 到底哪一种储奶袋最适合自己? 储奶袋款式看似眼花缭乱,其实只要选择放置方法和封口方法,就已经能够锁定心水。根据放置方法,储奶袋可分为「平放式」和「直立式」。 「平放式」:底部以平脚收口,就像捐血用的袋子一样,储存时占用空间较少,不过使用时就需要背靠物件或者放入杯内,才能固定位置。 「直立式」:外形就像一般的袋装饮料,底部内翻收口,倒进母乳后底部会撑开,所以可以独立直立摆放。这设计一来方便将母乳倒进袋内,二来也可以避免袋口接触到不洁的桌面而受到污染。 以空间和携带为首要考虑的妈妈可以选用「平放式」,如果着重使用方便的话,则是「直立式」比较适合。 另外,我们也可以封口方法,将储奶袋分成「黏贴式」、「夹链式」和「扭盖式」。 「黏贴式」:袋口有自动黏贴双面胶纸,挤奶后先排出空气,然后向下反折三次,确保胶纸有效黏合封口。 「夹链式」:操作就像拉链保鲜袋,有部分产品有两条夹链,更有效保持密实,避免母乳外漏。 「扭盖式」:扭盖就像一般的奶瓶和其他饮料瓶子。优点是一个瓶子就可以完成挤奶、储存、加热、喂食四个步骤。只要加上接环就可以连上奶泵,挤奶后也可以加上奶嘴,直接喂食给宝宝。省却了转换容器而流失母乳,也省却了清洁奶瓶的功夫,不过缺点就是比较昂贵。 储奶袋正确使用步骤 学懂用储奶袋,就能避免母乳受到污染或者渗漏,也能为母乳保鲜。如果你已经有打算使用「储奶袋」,就记得先要学会以下使用步骤哦! 在标签上写上姓名、日期、时间和奶量 撕下密封条,打开袋口,但不要吹气或伸入手指,保持袋内无菌状态 装奶到最高容量标示,一旦超出最高容量,母乳有机会因结冰而撑破袋子 避免袋子被压破,应先排出袋内的空气,然后按照说明封口。 放入密实袋或盒子保存 放入雪柜冰格或保鲜格最深处,确保温度够低 使用前留意有无过保质期,如果结了冰的话可以放进保鲜格解冻几小时,或者用摄氏55度到60度的温水,将母乳加热到摄氏37度左右 倒进奶瓶前,应将母乳摇匀,确保浮面的奶脂和奶水混合 第一次可能有些手忙脚乱,但是不用担心,做多几次自然工多艺熟了。谨记挤奶前必须消毒双手,并确保桌子和挤奶工具清洁干净,同样因为卫生理由,洗手间并非适合挤奶的地方。 储奶袋的选购和使用都大有学问,哪一款的物料最为安全?哪一款的使用方法最适合你?为了宝宝的健康,详情立即看【488期《选择》月刊:母乳储奶袋选购要诀】。 罐装奶粉 无论是因为上班无暇兼顾,或者是因为母乳不足,罐装奶粉是不少妈妈们的选择。为宝宝细心挑选合适的罐装,也能体现出满满的母爱!不少奶粉商会免费向医院供应初生婴儿奶粉,或透过由奶粉商成立的「BB会」或「妈妈会」领取试用装,让妈妈们能够直接接触其奶粉。至于免费赠送的奶粉是否适合宝宝饮用,甚至奶粉商有否将奶粉营养夸大实在大有学问,本文将会与大家一一探讨该如何选择婴儿罐装奶粉。 1号?2号?奶粉代号要识分 对于新手妈妈们,第一次行入商店购买奶粉可谓一种挑战。林林总总的奶粉品牌满布货架之余,奶粉更分为1、2、3、4号,到底不同代号代表甚么?为甚么1、2号奶粉最为常见? 其实1号奶粉代表婴儿配方奶粉,需经过特别制造才能够作为母乳替代品食用,以满足年龄为12个月或以下婴儿的营养需要;而2号奶粉则为较大婴儿配方奶粉,用于代替母乳或1号奶粉,适合6个月但未满36个月的婴幼儿饮用。由于不少家长会为年龄较大的宝宝加入固体食物,所以适合年龄较小的宝宝的1、2号奶粉需求较大,因此亦是最常见、数量最多的奶粉。 婴儿奶粉营养要识分 经常在奶粉广告中听到「低聚醣」、「益生元」等等字眼,作为新手父母当然会一头雾水!其实母乳的初乳中的蛋白质是以乳清蛋白为主,同时含有很多不同种类的低聚醣(oligosaccharides)益生元(prebiotics),可以促进益生菌生长,有利于婴儿建立正常的肠道微生态环境,令肠道免疫系统得以平衡发展。部分奶粉厂商为了模拟母乳,会加入非母乳来源的低聚糖、乳铁蛋白等肠道免疫保护因子及其他营养素,令婴儿奶粉能够更贴近母乳功效,令宝宝更健康。 除了低聚醣,婴儿的营养摄取应以均衡为主,不能只着重某种营养素。营养素摄取不足会阻碍婴儿正常成长发展;但摄取过多也可能对初生婴儿尚未成熟的肾脏造成负荷,严重的甚至会脱水、腹泻、肝脏或脑部受损。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参考包装上的营养标签,但你又有否想过原来营养标签上的数值会与实际含量有差距? 本会搜集了市面上由牛奶蛋白质制成及大豆分离蛋白质制成的婴儿配方奶粉样本作测试,同时根据《婴儿配方产品、较大婴儿及幼儿配方产品及预先包装婴幼儿食物的营养成分组合及营养标签技术指引》,发现有多款样本检出的营养素或矿物质含量跟包装标示值的差距不符合「技术指引」的规管容忍限的要求,想知自己所购入的婴儿奶粉有否「报大数」? 不妨参考【526期《选择》月刊:婴儿奶粉大检测 9款验出污染物及基因致癌物】吧! 奶粉含重金属? 选择奶粉除了以营养含量作为首选,同时亦应尽可能避免让宝宝吸收过多有害物质。从本会所搜集的婴儿配方奶粉样本当中,发现全部样本含微量的铅,一款样本含极微量的塑化剂,全部样本含有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E)以及九款样本含具基因毒性及致癌性的环氧丙醇(glycidol)。 虽然大部分样本都符合香港或欧盟的法例要求,以及食品法典委会及欧洲食物安全局的指标要求,但对宝宝的营养膳食要求高的家人,为确保宝宝的健康,你亦可参考【526期《选择》月刊:婴儿奶粉大检测 9款验出污染物及基因致癌物】,了解哪一款婴儿奶粉较为安全,尽量令宝宝减低摄取基因致癌物及重金属的分量。 不过,各位妈妈应尽量以母乳作为首选,始终母乳被公认为婴儿最理想的食物;若真的需要购买奶粉,可视乎医院的安排、亲朋好友或医生的推荐。当然,家长亦应多作比较,大前提是按照宝宝是否适应喂哺某个牌子的婴儿奶粉,不要尽信奶粉广告所声称的营养及功效而盲目购买。 奶樽&奶嘴 或许在宝宝出生前,爸妈们已经「做足准备」,一早买了奶樽和奶嘴,怎料原来未必适合自己的心肝宝贝。除了材料安全的考虑,由于不同阶段的宝宝需要不同的奶水和食物,所以奶嘴形状和大小也要对应实际需要,而宝宝更有机会对特定物料敏感。认清以下几点,为宝宝选一套最合适的奶樽和奶嘴吧! 奶樽材料要慎选! 无论选择罐装奶粉还是预泵人奶,爸妈们都要学懂选择奶樽和奶嘴。除了要考虑宝宝使用时的舒适程度,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如果奶樽和奶嘴释出过量重金属元素,可能影响宝宝的心脏、肝脏、肾脏等健康,后果可大可小。其中最受关注的可迁移重金属(migrated)元素包括锑、砷、钡、镉、铬、铅、硒和水银等等,同时也要留意是否含有一些受管制的塑化剂、亚硝胺、双酚A等等。 爸妈们当然无法自行检测这些有害物质,最简单的办法便是透过【507期《选择》月刊:BB可安心使用 14套奶樽奶嘴安全测试过关】,一次过看清市面十多款奶樽和奶嘴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塑胶奶樽 VS 玻璃奶樽」:重量、清洁大不同! 多年来,塑胶和玻璃都各有捧场客,全因两者都有难以取代的优点。 塑胶虽然轻巧、不易摔破,但是用久了容易刮花,而花痕便会成为细菌和污垢的温床。这些花痕难以清洁,也可能因为未能彻底消毒,而影响卫生。玻璃固然比较难刮花,清洁方便,但是一来因为重量而牺牲便携性,二来摔破的机会也比较大。说到安全问题,不得不提孩子的年纪也是一个考虑。如果宝宝已经够大自己拿奶樽,便要选用塑胶材质,以防他摔破奶樽。 「窄口奶樽 VS阔口奶樽」:看清奶量刻度要靠它 窄口奶樽比较修长,爸妈更容易看清奶量刻度,尤其是奶量不多时,比起阔口奶樽就清晰得多。但由于樽口细,倒奶粉入窄口奶樽时要落足眼力,清洗时也未必够位伸手入内抹走顽固污迹,要用小刷子辅助。 「乳胶奶嘴 VS 硅胶奶嘴」:视乎宝宝的「口味」! 除了奶本身,奶嘴便最直接地影响宝宝吃奶的体验,不但决定咬下去的舒适程度,也会影响到饮奶的速度等等。奶嘴一般用乳胶或硅胶制造,两者各有优劣。乳胶质地柔软,咬下去非常舒适,常见的有黄色或者棕色,然而部分婴儿或者会对乳胶过敏,轻者出疹、眼痒、流鼻水,严重的更会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刚刚让婴儿接触乳胶时就爸妈们就更要留神;硅胶奶嘴一般都是透明的,不但耐热,而且不容易被咬坏,相对会耐用一些,但也要观察宝宝是否喜欢硅胶的口感。 除了物料外,爸妈们也要根据婴儿的年岁和饮奶的速度来选择相应的奶嘴,例如开始要进食粘稠的流质食物,便需要奶嘴孔较大,甚至是X型和其他形状的奶嘴孔了。总括来说,选择的时候,不妨多试几款,看看哪一款最适合宝宝。如果爸妈们想知道更多奶樽和奶嘴的选购贴士,请立即看看【507期《选择》月刊:BB可安心使用 14套奶樽奶嘴安全测试过关】。 最后送多两个小贴士给各位新手爸妈。第一,决定喂人奶或者奶粉之前要考虑清楚,宝宝吸啜奶嘴和吸吮乳房的方法并非一样,所以有些宝宝用惯奶瓶和奶嘴后,可能会影响他们学习吸吮母乳,并不是随时「话转就转」。第二,喂初生宝宝喝奶后,爸妈应该要替宝宝扫风,轻轻拍他的后背,有助将胃内的气体吐出,避免宝宝出现吐奶等情况。
亲亲大自然型 最天然、最直接的「放电」活动,大概就是让孩子到户外自由奔跑吧!跑步、行山等运动除了可以培养孩子强健的体魄,过程中更有助建立坚毅勇敢的性格,偶尔出去跑跑跳跳绝对是有益身心。想在外安心放电,就要做足以下几点! 避开蚊虫,真正享受大自然 不论是市区公园,还是乡郊野外,蚊虫都是难以避免。除了要为小朋友预备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及长裤,驱蚊产品也是爸妈袋中的必需品。蚊叮虫咬轻则令小朋友痕痒,顿时兴致大减;重则经蚊子传播不同疾病,例如登革热、日本脑炎等,实在可大可小。 最常见的驱蚊成份有「避蚊胺」(DEET),虽然有效,但是却有安全隐忧。高浓度的避蚊胺可能引致皮疹、水泡,尤其是孩子们幼嫩的肌肤更要注意。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建议儿童应该使用较低浓度的避蚊胺,官方建议上限是10%,而6个月以下的婴儿更应该避免使用。其他驱蚊成份也各有优劣,例如「派卡瑞丁」(picaridin) 比较不容易刺激皮肤,一般有3至4小时效能,但却有机会刺激眼睛;另外一种「IR3535」则无色无味,却同样有刺激眼睛的风险。那么其他所谓的天然和有机成分,又是否比化学成分好呢?爸妈们不妨参考:524期《选择》月刊:69款天然/化学驱蚊产品 留意成分浓度及致敏原! 防晒和驱蚊产品可以一齐用吗?这些产品竟然会溶掉你的手机? 要安全和有效地驱蚊,其实有很多窍门!同时使用驱蚊产品和防晒产品,有机会影响皮肤吸收产品的能力,因此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不建议同时使用两者。如果真的有需要,爸妈可以先用防晒产品,等15到30分钟让皮肤好好吸收防晒产品,然后才涂抹驱蚊产品,也可考虑配合驱蚊贴及手带手环使用。小朋友尽情玩乐,淋漓大汗会减弱产品功效,爸妈们记得要定时替孩子补充防晒和驱蚊产品。 无论爸妈还是孩子,到户外少不免会打卡留念,有些驱蚊成份,例如上述的避蚊胺和IR3535,竟然可以溶解胶质物品和某些合成纤维,如果沾上含胶的手机、相机、眼镜框,甚至合成纤维衣服,也有机会破坏物品的表面!上面提及过的524期《选择》月刊:69款天然/化学驱蚊产品 留意成分浓度及致敏原,收纳了几个使用驱蚊产品的实用贴士,爸妈们不要错过! 如鱼得水型 有些小朋友,或许平日并不特别好动,但是跳进水中就突然变得「生猛」!游泳不仅能帮助小朋友克服对水的恐惧,让小朋友「熟水性」更是一种求生技能。无论是让小朋友到泳池游水,还是一家人到沙滩家庭乐,都是非常健康而且热门的选择。 游泳可助1岁以下婴儿训练小肌肉? 值得留意的是,坊间有一些俗称Baby Spa的地方会为较年幼的婴儿配戴游泳颈圈,让他们感受游泳乐趣,帮助他们发展小肌肉。 专家表示一般儿童游泳颈圈竟然几乎没有任何救生作用,更有机会在使用后发生各类意外,太松则容易脱落,导致遇溺;太紧则会压迫气管。若颈圈不慎压到婴儿颈上的颈动脉窦,更有机会令婴儿心跳减慢及血压下降,严重者更会造成休克。1岁以下婴儿的四肢肌肉一般未能完全协调,遇到意外亦不懂呼救,参与游泳活动的危险性较高。 甚么年纪的小朋友才能游泳?怎样开始? 就算父母本身是游泳健将,也不代表一定懂得教小朋友游水,所以不少爸妈都会选择透过坊间的游泳课程,帮小朋友踏出第一步。医生建议最少要等孩子1岁才可以开始学习游泳,也可以观察洗澡时孩子对水的反应,判断他是否喜欢玩水。很多时候小朋友对游泳的长远兴趣,就是建基于第一次的游泳体验,所以选择适合又贴心的课程至关重要。 不同课程收费的服务和差异可以非常大。例如师生比例,年纪越小的孩子需要越多照料,坊间的幼儿班师生比例由1:2到1:4不等。至于经济因素,除了要直接计算平均每堂学费外,有部分泳会会要求家长购买指定泳帽、手册等等,也有不少泳会会将公共游泳池的入场费和学费分拆计算,爸妈们也可以将这些纳入考虑。 不同泳班课程,有些提供专用线道授课、有些有购买保险,到底哪一个最合你心水?消委会为你比较了市面上10间泳会的服务和价钱差别,立即看499期《选择》月刊:夏日炎炎 为小朋友拣最合适的泳班 超过70%儿童水上用品不合标准!游泳用具要慎选 和小朋友嬉水「放电」,爸妈除了要时刻陪伴在旁留意情况,也要小心为孩子选择用具。市面上的儿童水上用品分为两类,第一种是给孩子学习游泳用的「游泳辅助用品」(swimming aids),另一类是嬉水用的「水上玩具」(aquatic toys),两者分别需要通过不同的安全测试标准。 部分儿童水上用品「萘」含量更超出德国自愿性要求!「萘」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评为2B级的可能致癌物质,年纪较小的儿童有机会使用产品时用口吮吸,加上「萘」本身具挥发性,能够经呼吸吸入。儿童若长期摄取过量有害物质,后果不堪设想。 怎样的水上用品才适合你的孩子? 一般而言,爸妈们可以从几个特点去分析产品是否适合孩子。如果是属于「游泳辅助用品」的话,产品颜色和设计应该要以鲜明显眼为主,就算出现危险也能让救生员和爸妈容易发现;充气的辅助品,例如水泡,应该要有最少2个独立的充气室,一旦出现漏气也能保持一定浮力。 到底哪一款产品较为安全?消委会一共测试了22款市面的儿童水上用品,清楚列出各种产品是否符合相应的法规标准,不妨参考 524期《选择》月刊:逾7成儿童水上用品不符标准 全部检出萘潜藏致癌风险。 都市冒险型 如果你的小朋友不喜欢行山跑步、也不喜欢游水,也许他属于这类...「都市冒险型」!不论是甚么年代的孩子,滑板车总是有种难以抗拒的魅力。他们喜欢踩着滑板车游走公园小径,不停挑战自己,有时结识到志同道合的同龄朋友,也不失为美好的童年回忆。爸妈们未必能和他们一起踩,但却可以谨慎挑选一部安全的滑板车给你的心肝宝贝。但你知道原来过半数儿童滑板车竟然不符合玩具安全标准吗? 过半数儿童滑板车竟不符安全标准? 消委会早前测试15款产品,竟然过半数不合格!滑板车的安全标准分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测试部件会否释出有害元素,该测试全部15款产品也符合这类规格。而第二部分便是令人担心的机械性能安全,例如刹车是否有效,能刹停车速又不会突然急停;又例如车轮和车身之间的缝隙不应让孩子的手指塞进,避免受伤;整体车身、踏板、手柄的强度也是测试标准,确保遇到冲击时不会失效或断开。到底哪几款最安全,哪几款又要小心避免?立即看看491期《选择》月刊:过半数儿童滑板车不符合玩具安全标准。 总结 无论你的小朋友属于哪一种类型,作为家长应时刻将视线放在小朋友身上,同时选择合适又安全的用品,令小朋友能够在安全舒适环境下享受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