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半數膠鑊鏟雜質釋出量超標 1款熱熔變形

易潔鑊有防黏塗層,為免金屬鑊鏟令塗層脫落,不少家庭會選用膠鑊鏟。不過膠鑊鏟遇高溫有可能被熱熔或變形。巿面上有各式各樣的膠鑊鏟,聲稱的耐熱程度一般約200℃,是否與標示相符?煮食時膠鑊鏟會否釋出塑化劑及過量雜質?今次測試了17款中式膠鑊鏟,每個大約售價由$12至$99不等。

各地對食物接觸用塑膠物料的規管

塑膠製廚具與食物接觸時,可能釋出不同的化學物質,或會污染食物,不過現時本港並未有特定的法例規管家用廚具的適用標準,國際間也沒有一套劃一及全面的標準規管塑膠廚具的安全,各地域因應當地的需要而訂定有關的標準和測試條件和方法。

歐洲

歐洲在國際上制定與食物接觸物料EU 10/2011方面的法規較全面,除了雜質釋出量、塑化劑、重金屬和單體外,歐洲是較早關注初級芳香胺遷移的地區,也是本地或內地食物接觸物料及製品出口的主要巿場之一,廠商一般都會依據歐洲的要求測試產品。此外,透過食物和飼料快速通報機制(簡稱RASFF),便知悉哪些類別的產品未能符合相關法規要求,廠商從而可改善產品,消費者亦可避免選購有問題的產品。由2019年7月至今年3月底,RASFF有12宗關於廚具PAA遷移量超出歐洲標準限值的通報。

內地

中國國家標準GB 4806.7-2016對於食品接觸用塑膠材料及製品有規定,例如總遷移量、重金屬(以鉛計)、高錳酸鉀消耗量和脫色試驗等都訂定規限,其中雜質釋出量是以模擬物浸泡的方法進行,與歐洲的測試方法較接近,但測試溫度、時間和模擬物的濃度却與歐洲不同。

美國

美國透過US FDA CFR177.1500 對食物接觸用塑膠物料有規管,包括材料的密度、熔點、雜質釋出量和重金屬包括鉛和鎘等設有規限,當中部分測試項目與歐洲相似,然而測試方法和條件則與歐洲分別頗大,以雜質釋出量為例,歐洲是以食物模擬物浸泡膠料以取得數據,而美國則以水、95%乙醇、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和苯(benzene)等溶劑來浸泡物料,浸泡時間和溫度也與歐洲不同,規限也不一樣。

 

由於各地規管不同,而本港有售的廚具有來自歐洲、美國或內地的品牌,在保障消費者的健康為大前提下,本會參考了相對較嚴謹的歐洲測試方法和規限,為消費者提供食物接觸用物料的安全資訊。是次測試顯示部分膠鑊鏟的雜質及PAA釋出量的高低差距大,廠商在選擇原材料及製造過程上都應作出改善。本會促請相關部門參考各地針對食物接觸用物料的安全監管,檢視及研究是否需要加強食物接觸用材料的安全規管,進一步提升產品安全及保障消費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