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半數膠鑊鏟雜質釋出量超標 1款熱熔變形

易潔鑊有防黏塗層,為免金屬鑊鏟令塗層脫落,不少家庭會選用膠鑊鏟。不過膠鑊鏟遇高溫有可能被熱熔或變形。巿面上有各式各樣的膠鑊鏟,聲稱的耐熱程度一般約200℃,是否與標示相符?煮食時膠鑊鏟會否釋出塑化劑及過量雜質?今次測試了17款中式膠鑊鏟,每個大約售價由$12至$99不等。

海關和廠商意見

9款樣本的雜質釋出量及5款樣本的PAA遷移量均超出歐洲標準的相關要求,另有1款樣本的耐熱溫度不符合標籤所示,本會已將相關資料交予海關跟進。

海關接獲有關的測試報告後,已派員到市面巡查及試購相關產品樣本。如發現有涉嫌違反《消費品安全條例》,會採取適當的執法行動。

 

另外,一般在香港市面出售予私人使用的消費品,包括膠鑊鏟,其產品安全均受《消費品安全條例》規管。根據《消費品安全條例》,消費品必須符合「一般安全規定」,即相關製造商、進口商及供應商有責任確保其消費品達到合理的安全程度。任何人如進口、製造或供應未能符合一般安全規定的消費品,即屬違法。違例者首次定罪最高可被罰款$10萬及監禁一年,其後各次定罪最高可被罰款$50萬及監禁兩年。

「GastroMax」(#5)的代理商表示不認同本會採用的耐熱測試方法,因產品的應用是在煎鍋中翻炒食物,而不是將產品放置在熱油中長達15分鐘,認為本會應根據產品的實際應用,以正常和正確的方法對產品進行測試。(本會按:所有樣本均在相同條件和較嚴謹的環境下進行測試,除可公平比較產品於各項測試的表現外,亦可包括消費者將膠鑊鏟長時間置於熱油的可能情況,故本會選用了較長的測試時間。)

 

「Suncraft」(#6)的製造商表示現時未有標準方法檢測產品的耐熱程度,認為本會在200℃熱油中放置15分鐘的耐熱測試方法屬非常嚴格,並不是正常使用的方式,並向本會提供該產品的第三方耐熱測試報告副本,顯示產品於250℃環境下放置2分鐘未有變形,認為2分鐘的測試時間已足以反映日常以鑊鏟翻炒食物的情況。

 

「Select」(#8)的代理商向本會提供第三方測試報告副本,顯示根據歐洲的測試方法,該產品於酸性環境下的雜質釋出量符合歐洲的標準要求,與本會的測試結果不一樣。

 

「Circulon Elite」(#9)、「Meyer」(#11)及「Chef’s Favor」(#16)的代理商分別向本會提供第三方測試報告副本,證明該等產品已符合美國FDA對尼龍產品的相關要求,不會對用戶造成損害。

 

「Kai」(#10)的代理商向本會提供第三方測試報告副本,證明該產品已符合日本厚生省和食品衞生法(Food Sanitation Law)的相關要求。(本會對樣本#9、#10、#11及#16的回應如下:由於代理商所用的測試方法、標準及測試樣本,均與本會所用的批次不一樣,故測試結果不宜直接比較。)

 

「Tefal」(#14)的代理商不認同本會的測試結果,並向本會提供多份不同時期的第三方測試報告副本,證明該樣本的PAA釋出量、雜質釋出量、特定遷移重金屬和己內酰胺均符合歐洲的標準要求。(本會按:本會所用的測試方法是參考歐洲的最新版本,所有樣本均在相同條件和環境下進行測試,可公平比較產品於各項測試的表現。另由於代理商所用的實驗室、測試方法及條件,以及測試樣本的批次均與本會所用的不一樣,測試結果不宜直接比較。)

 

「意美廚」(#17)的代理商向本會提供第三方測試報告副本,證明該產品已通過廠方的耐熱測試及符合美國FDA對尼龍產品的相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