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精挑細選
安全及性價比高嬰幼兒穀類食品

嬰幼兒需要吸收足夠和均衡的營養才能茁壯成長。到將近6個月大,隨着嬰兒的乳齒增多,而消化機能亦有所進展,家長和照顧者可以在餵哺母乳或配方奶的同時,開始逐漸引進固體食物,好讓他們慢慢適應,預備未來轉為主要食用固體食物,吸收更多營養。在這過渡期間,以穀類食品製成的糊狀食物是其中一個常見的選擇。供嬰幼兒食用的食物安全最為重要,然而,穀類食品的重金屬含量一直備受關注。本會於本港市面收集了17款由米或燕麥製成的嬰幼兒穀類食品樣本進行測試,部分樣本檢出重金屬鎘或無機砷、黃曲霉毒素B1、蠟樣芽孢桿菌或除草劑草甘膦等,幸而檢出量沒有超出相關的法例或標準限量。

營養素測試

母乳含有媽媽的抗體和免疫細胞,有助加強嬰幼兒的抵抗力,因此就算嬰兒逐漸長大,母乳仍然是他們重要的營養來源。然而,母乳中的鐵含量很少,因此嬰兒從6個月大起,每天都需進食一些鐵質豐富的食物。嘗試進食固體食物的初期,嬰幼兒需時適應,含有鐵質的嬰兒穀類食品是較方便的選擇。如食用的穀類食品鐵質含量較低則可從其他食物中攝取。須注意,部分嬰幼兒穀類食品會以配方奶沖調,而配方奶中或已含有不同的營養素,家長應留意含量從而調節食用次數,以免攝取過多營養。本會測試了各樣本的鐵質含量供消費者參考(見表二)。此外,測試的營養素還包括鈣質和維他命A和D。

 

全部樣本都檢出鐵和鈣,當中包裝上標示鐵和鈣含量的樣本有9款,這9款檢出的鐵含量由每100克5.22毫克至67毫克,最高與最低相差約11.8倍;而鈣含量則由每100克276毫克至801毫克,最高與最低相差約1.9倍。至於在沒有標示鐵和鈣含量的8款樣本中,檢出的鐵含量由每100克0.37毫克至4.46毫克,最高與最低相差約11.1倍;而鈣的含量由每100克8.6毫克至69.6毫克,最高與最低相差約7.1倍。

 

包裝上標示維他命A和D含量的樣本則有5款,這5款樣本檢出維他命A,含量由每100克286微克至787微克,最高與最低相差約1.8倍;5款樣本檢出維他命D,含量由每100克5.63微克至9.12微克,最高與最低相差約0.6倍。另有1款沒標示維他命A含量但檢出微量維他命A,分量為每100克39微克。

樣本 #8 的標籤帶有「Iron Fortified」的聲稱。

樣本 #8 的標籤帶有「Iron Fortified」的聲稱。

測試結果顯示,樣本的營養素檢出量和標示量有差異,大多都是檢出量較標示量高。不過,在有標示鐵含量的9款樣本中,「Earth's Best」Organic Rice Cereal 有機米糊(#8)檢出的鐵含量比標示值低約14.4%,以其標籤帶有「Iron Fortified」的聲稱來說,這個差異有欠理想。而營養素檢出量和標示量差異最大的是「Gerber」 Organic Rice Single Grain Cereal(#2),檢出的鈣含量比標示值高約1倍(105.4%),如此大的差距會降低消費者在計算營養素攝入量的準確度。

 

張智良指出,嬰幼兒穀類食品是嬰兒在「斷奶」期(尤其是1歲前)從液態的母乳或嬰兒配方奶邁向固體食物之間重要的過渡性食品。就是次測試結果而言,以嬰幼兒每天食用3餐或以下而言,每餐食用標籤建議食用分量,這些微量營養素的添加量是安全的。只有食用量較大的嬰幼兒,如食用是次測試檢出維他命A含量最高的樣本(#16)80克或以上,維他命A的攝入量有可能高於6至12個月大嬰兒的可耐受攝入量上限(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如以#16標示的每次食用分量為20克計,即是每日食用4次便有可能高於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