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香腸健康陷阱零容忍! 5款檢出PAHs、SEM

香腸向來深受大小朋友歡迎!滋味背後,大家不知不覺食了多少化學物質?本會檢測30款香腸樣本,3款含呋喃西林代謝物SEM,2款含多環芳香烴(PAHs)。雖然當中28款含高蛋白質,惟15款屬高脂及26款屬高鈉食物,長期進食可能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

安全測試結果

硝基呋喃 - 抗菌素

內地歐盟禁用於食用動物  有可能致癌和引致其他潛在健康影響

硝基呋喃以往曾用於治療動物感染疾病。由於在實驗動物的可能致癌性和其他潛在健康影響,缺乏相關科學資料,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oint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JECFA)未能為食用動物組織中殘留的呋喃唑酮、呋喃西林或其代謝物訂定一個可接受的安全水平。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認為監管當局應設法避免食物含有這些硝基呋喃的殘餘。硝基呋喃在內地、歐盟、美國、加拿大等地區現時未獲准用於食用動物。在本港,硝基呋喃中的呋喃唑酮及呋喃他酮為在指定食用動物的肉類和內臟中為不可驗出的獸藥(見表一)。

 

表一 

硝基呋喃是一組合成的廣譜抗菌素(antimicrobial),其中以呋喃唑酮(furazolidone)、呋喃他酮(furaltadone)、呋喃妥因(nitrofurantoin)、呋喃西林(nitrofural/nitrofurazone)和硝呋索(nifursol)為較受公眾關注。


硝基呋喃的化學結構都擁有一個硝基呋喃環(nitrofuran ring),該環與側鏈(side-chain)連接,惟不同的呋喃類物質則擁有不同的側鏈,例如呋喃唑酮的側鏈為3-氨基-2-噁唑烷酮(3-amino-2-oxazolidinone,AOZ),呋喃西林為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等。

硝基呋喃的反應代謝物可殘留數週

歐洲食物安全局的報告指硝基呋喃在動物體內的半衰期很短並很快被代謝,形成能夠跟動物組織中的大分子例如蛋白質和DNA共價結合為反應代謝物(reactive metabolites)。因此,硝基呋喃雖然本身只能存在於動物體內一段極短的時間,但這些與蛋白質共價結合的反應性代謝物則會在動物食用組織中殘留數週。反應性代謝物的側鏈AOZ、AMOZ、AHD、SEM和DNSH可從代謝物中釋放出來,這些釋放出來的側鏈代謝物可以作為在食用動物中非法使用硝基呋喃的標誌物。

除呋喃西林外 反應代謝物SEM的其他來源

歐洲食物安全局於2015年的資料指食物中的SEM可能來自於使用呋喃西林以外的其他來源,包括微量天然存在於甲殼類動物(crustaceans)例如小龍蝦(crayfish)、作為麵粉添加劑和發泡塑料墊片(foamed plastic gaskets)的發泡劑(blowing agent)使用的氮二甲酰胺(azodicarbonamide),以及次氯酸鹽(hypochlorite)與紅藻提取物角叉菜膠(carrageenan)或粉狀蛋白的反應物。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USDA)的食品安全及檢查署(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e,FSIS)於2018年的報告指屠宰家禽後的特定加工處理措施(冷藏、抗微生物及冷凍)可能與SEM的形成有潛在的關係。

歐洲食物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SFA)亦未能訂定動物源性食品(主要是肉類及肉製品,魚和魚製品、雞蛋和蛋製品、蜂蜜)中的硝基呋喃及其代謝物的最高殘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evel,MRL),但為了保護公眾健康,歐盟訂定了每種硝基呋喃標誌代謝物(AOZ、AMOZ、AHD、SEM和DNSH)的行動參考點(Reference point for action,RPA),現時為每公斤1.0微克,之後修訂為每公斤0.5微克(於2022年11月尾開始應用;除非已確定在小龍蝦上非法使用呋喃西林,否則SEM的行動參考點不適用於小龍蝦),以推斷在食用動物中是否有非法使用硝基呋喃。 

抗菌素(antimicrobial)是可殺死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長和繁殖的藥物,用於治療受微生物感染的人類或動物。抗菌素耐藥性是指微生物能適應在有抗菌素的環境下生長,它可以是微生物通過基因突變或基因轉移而逐漸產生的自然現象,但是錯用和濫用抗菌素例如對食用動物濫用抗菌素,和未經醫生或獸醫處方胡亂用藥,都會加劇抗菌素耐藥性的問題,而耐藥的微生物通常透過接觸受感染的動物和人類、或進食被污染的食物,和接觸被污染的環境傳播。


細菌對抗生素呈耐藥性的問題是所有抗菌素中最嚴重的,可形成超級細菌,導致受感染的人士難以被治癒。因此,正確地使用抗菌素是必須的,例如抗菌素只用於治療疾病,不用作預防疾病或促進動物生長的用途,並須經醫生或獸醫處方藥物。


全球一直關注抗菌素耐藥性的問題,因為它會影響人類健康及社會可持續發展,在「健康一體」的概念下,人與動物(包括飼養及野生)的健康息息相關,彼此依賴。該問題需要跨國和社會各方包括政府、專家、農夫、醫生、生產商、餐廳,以至於消費者等持分者共同努力才可解決。消費者可先由選購不使用抗生素於作預防或促進動物生長用途生產的肉類,例如光顧有信譽的肉類店、購買附有由認可機構認證有機標誌的肉類產品,以及留意連鎖餐廳的資料,選擇有分階段行動計劃取消採購持續使用抗生素生產的肉類的餐廳,從而令農場及相關食物供應鏈作出改變;另生病時選擇能謹慎地使用抗生素的醫生。

 3款樣本檢出微量SEM

根據以往的研究顯示,呋喃西林可能會損害實驗動物的生殖器官,令睪丸退化及大量精子未能成功釋放,其致癌性尚未確定,而其代謝物SEM則可能令實驗動物的軟骨細胞紊亂,使關節軟骨退化,四肢變形。不過,現時仍未有足夠資料確認硝基呋喃對人類的影響和致癌性,而部分硝基呋喃可用於人類醫學,有效治療感染疾病,包括呋喃西林用於治療局部感染和導尿管塗層,呋喃妥因用於治療尿道感染,呋喃唑酮用於治療細菌性腹瀉和感染。


測試結果顯示,有3款樣本包括「御品皇」(#19)、「alfresco」(#20)及「厨師牌」(#27)檢出SEM,含量分別為每公斤4.0微克、6.1微克及14微克,均超過歐盟現時的行動參考點(每公斤1.0微克)。相關的測試結果已轉交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跟進。另外,全部樣本均沒有檢出呋喃唑酮、呋喃他酮和呋喃妥因的代謝物(分別是AOZ、AMOZ和AHD)。


香港現時只將硝基呋喃中的呋喃唑酮及呋喃他酮列為指定食用動物肉類和內臟中不可驗出的獸藥,以及將其他硝基呋喃和其代謝物納入日常食品監察計劃中,但食物相關法例只是訂明出售的食物必須宜供人食用,但未有列明呋喃唑酮、呋喃他酮、呋喃妥因、呋喃西林及硝呋索代謝物的行動水平。本會建議有關當局可參考歐盟的做法,修訂相關法例以規管這些硝基呋喃類物質及其代謝物,給予市民更大的保障,亦可以讓生產商有明確的法例可依。

多環芳香烴

具致癌性及基因毒性

多環芳香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屬有機化學物。在食物加工方面,含脂肪的食物以高溫(200℃以上)乾熱方法例如燒烤、乾燥、燻、焗等加工或烹煮,多環芳香烴便可能會在食物表面形成,亦有機會是煮食燃料在烹煮食物的過程中,由於未能被充分燃燒而產生多環芳香烴並依附在食物表面。多環芳香烴進入身體和代謝後,可能會排出體外,或形成有機會與DNA結合的可能致癌的代謝物。是次測試了4種多環芳香烴,包括:苯并[a]芘(Benzo[a]pyrene)、苯并[a]蒽(Benzo[a]anthracene)、䓛(Chrysene)和苯并[b]熒蒽(Benzo[b]fluoranthene)。歐盟食品科學委員會(Scientific Committee on Food,SCF)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JECFA)指這4種多環芳香烴在實驗動物皆具致癌性及基因毒性,建議人們應盡量減少攝入基因致癌物。歐盟法例Regulation (EU) 835/2011就燻肉和燻肉製品訂定苯并[a]芘的最高限量為每公斤2.0微克,以及訂定PAH4(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熒蒽及䓛)總和的最高限量為每公斤12.0微克,惟食品法典委員會及香港現時均未有就燻肉和燻肉製品中的苯并[a]芘含量和PAH4總和制訂特定標準。

 

多環芳香烴可與煙燻有關

是次測試中,「TOPVALU」(#14)檢出每公斤含0.9微克苯并[a]蒽(Benzo[a]anthracene)和0.6微克䓛,PAH4的總和為每公斤1.5微克;而「City'super」(#29)則檢出每公斤含0.5微克苯并[a]芘(Benzo[a]pyrene)和0.9微克苯并[b]熒蒽(Benzo[b]fluoranthene),PAH4的總和為每公斤1.4微克。該2款樣本檢出的多環芳香烴可能與其經煙燻製作有關。雖然檢出量沒有超過歐盟的限量,但由於以上4種多環芳香烴均屬基因致癌物,而是次檢測的其他樣本亦沒有檢出這些物質,在確保食物安全及保障公眾健康為前提下,本會促請有關生產商改善產品中的多環芳香烴含量。

塑化劑

可由不同途徑遷移到食物

鄰苯二甲酸酯,又稱為塑化劑(Phthalates),是一種可提高塑膠的彈性和柔軟性的化學物質。在食物加工、包裝、儲存及運輸的過程中,塑化劑可從食物接觸的材料遷移到食物內,較高的溫度、較長的接觸時間及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親脂性(lipophilic)塑化劑的遷移量亦較多。

 

1款樣本檢出微量DINP

測試結果顯示,1款樣本「PRIMAHAM」(#4)檢出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isononyl phthalate,DINP),檢出量為每公斤0.77毫克,遠低於歐盟訂明DIDP及DINP的組合特定遷移限量(每公斤不多於9毫克)。基於DIDP對肝臟的毒性,歐洲食物安全局於2019年為DIDP訂定每日可耐受攝入量為每日每公斤體重0.15毫克,而基於DEHP、DBP、DINP及BBP對實驗動物的生殖影響,及DINP對肝臟的毒性,歐洲食物安全局為DEHP、DBP、BBP及DINP訂定組合每日可耐受攝入量(group tolerable daily intake,group-TDI)為每日每公斤體重0.05毫克,表示為DEHP當量(equivalents)。以1個60公斤體重人士為例,其DEHP、DBP、BBP及DINP的組合每日可耐受攝入量為3毫克,以#4的檢出量每公斤0.77毫克DINP計算,及以DEHP當量表示,要長期每日進食超過13公斤#4,才可能對身體的健康造成相關影響。


全部樣本均沒有檢出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鄰苯二甲酸丁基芐基酯(butylbenzyl phthalate,BBP)、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isodecyl phthalate,DIDP)、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DEP)及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i-n-octylphthalate,DN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