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及其他地區的安老政策
總結
如因種種原因長者不能得到妥善的照料,入住一間舒適的安老院不失為一個選擇。如家人有需要入住安老院,消費者應帶同長者親身前往心儀的院舍視察環境和設施,並多參觀數間院舍以作比較,以及清楚查詢各種費用的計算及入住條款。入住後亦要多花時間探訪以觀察院舍實際的服務質素。每次繳費前,應小心核對各項收費是否正確和合理。按金收據應妥善保存以作日後退院時的憑據。
是次調查發現,部分院舍照顧人手及院友比例較低,雖然仍符合社署最低的人手比例要求,但若院舍的院友大多需要高度或中度照顧,便有機會出現人手緊張甚或不足的情況。本會提醒院舍設立後備方案以應對有機會出現人手短缺的情況。綜合鄰近地區安老政策的發展,本會認為香港面對人口老化的挑戰,有必要不時檢討安老政策,提高居家安老及相關醫療服務的支援,同時增加社區照顧服務,長遠紓緩社會對護老院舍的需求壓力。與此同時,適時檢討院舍照顧人手比例的安排,並檢視放寬輸入外勞配額上限的需要,讓長者以合理和可負擔的價格享用護老服務。
其他地區的安老政策和情況
多個本港鄰近地區同樣面對人口高齡化的問題,長者人口持續增加,繼而令照顧人士的壓力更加沉重,各地有關於減輕家庭照顧負擔的安老政策值得本港參考:
內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制定《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目標是提供優質高效的養老服務,覆蓋城鄉等地,並增加老年健康服務資源。另外,積極開展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居家醫療服務,在2025年的目標,養老服務床位總量達到900萬張以上;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比例達55%;每1,000名老年人對社會工作者人數保持1人以上等,令社會環境更加適老宜居。
另外,其他安老政策還包括: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體系、擴大老年人慢性病用藥報銷範圍、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強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等。
新加坡
當地65歲或以上的人口比例,由2012年的11.1%上升至2022年的18.4%,預計到了2030年,接近每4名新加坡人便有1人為65歲或以上(23.8%)。新加坡政府着重居家安老,長期護理政策強調以家庭為首要的支援,而社區照顧則為輔助角色,該政府在有需要時才介入協助,而療養院一般會被視為照顧長者最後的選項。自2015年起,當地政府投放了30億新加坡幣在長者護理上,增加了3,600個日間照顧名額、2,600個家居照顧名額,以及3,700個療養院床位。
日本
日本在2000年設立了社會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由僱主、40至64歲的僱員和退休人士退休金的每月保費供款,作為長期護理服務的經費。當地有關保險制度下,所提供的社區照顧服務特點包括增加社區照顧服務數量、具有切合個人需要的一站式社區照顧服務、詳盡及精準的護理需求評估,以及嚴格的個案管理制度等。當地的長期護理服務已由住宿照顧轉移至社區照顧。
部分資料摘要自立法會秘書處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