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消费者委员会乐于从消费者角度向财经事务委员会就「银行关闭分行对公众之影响」提出意见。本文同时引用本会《选择》月刊今年6月发表有关银行关闭分行的研究。
研究结果
- 本会于今年5月就23间本地银行的服务进行调查,包括:银行收费的转变及关闭分行情况,并将所得结果与2001年同类调查的结果作比较。
银行分行减幅达17%
- 除了收费上升外,调查亦发现零售银行分行数目减少。银行分行的总数由2001年的1,463间,逐步减少至今年5月底的1,209间,共减少254间,减幅为17%。
- 银行分行数目减少的原因,某程度上是因部分银行整合分行网络或银行间出现并购,亦有因银行在其他地区开设新的理财中心而被取代。这种转变的背后是自2001年撤销《利率协议》后银行业出现日趋激烈的竞争,银行可能藉关闭分行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市场开放令息差收窄,贷款息率下降,存款息率亦增加,为消费者带来益处,但仍须探讨银行关闭分行对公众的影响。
- 与2001年比较,23家银行中有11家削减了分行,减幅由2%至41%。但亦有6家银行增加了分行数目,增幅由3%至67%。于附件内,表(1)提供个别银行在2001年及2006年的分行总数。
- 银行分行递减的同时,自动柜员机和网上理财交易的数目却明显大幅增加。香港金融管理局及银行公会的资料显示,越来越多消费者转用这些新的银行服务。根据金管局的资料,个人网上理财户口的数目,由2001的110万个帐户,增加至2005年的330万个帐户,增幅为3倍。
- 新的服务渠道方便快捷,某些市民却未能享用科技发展下推出的新银行服务形式。
从地区分析
- 表(2)列出从各分区有柜位服务的银行分行数目、人口及家庭收入的分布。分行数目与人口和入息似乎没有直接关系,但显示分行的分布并不平均。银行在决定其分行网络时无疑会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银行经营策略、顾客背景,可提供的商机等。要掌握一般顾客以及特别人口组别是否用得到银行服务,需要在地区层面详细实地研究。本会认为,在地区服务的非政府机构及关注团体值得考虑在这方面跟进。
- 大部分消费者可能在就近工作地点或透过其他电子渠道取得银行服务,可是长者、伤残人士和低收入社群的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 银行减少分行数目,会影响那些基于不同原因而无法使用网上理财服务或透过自动柜员机取得服务的人士。对某些长者来说,使用自动柜员机有很大困难,因他们行动缓慢亦无法记得自己的私人密码。行动不便的人士亦会因就近的银行分行关闭而构成严重不便。低收入人士没有电脑,亦难以使用网上银行服务。
获取银行服务
- 银行分行开设的地区及数目,是个别银行的商业决定。但香港作为先进的经济体系及国际金融中心,银行服务已成为基本的民生需求。若有人因未能采用电子银行服务而受影响,银行业和整体社会宜寻求解救方法。
- 据本会了解,银行公会已成立工作小组去研究回应这社会需求。而银行公会在今年6月23日发出的新闻稿表示,「易办事(香港)有限公司与银行业研究是否可以有限度地在指定连锁商户,无论购物与否,也可透过EPS提款。」本会希望这些商业机构之间的合作,可以有成果,为银行用户尤其是上文提及有特别需要的人士带来方便。
- 本会亦建议银行研究采用其他识别身份方式(例如:瞳孔或指纹确认)的可行性,方便长者使用之余,对长者亦没有风险,除非这些方式的成本过分巨大。
- 银行服务的可达性并不单指分行所在位置是否便利,或是否可透过不同渠道提供服务,消费者的负担能力亦可能构成获取银行服务时的障碍。与2001年比较,本会最近的调查发现:
- 越来越多银行设有最低开户金额,金额由$1,000至$3,000(有5间银行),$500(1间),$100(5间), $0至$10(12间)。
- 23间银行中,18间实行低结余扣减利率政策。当中更有12间银行对小额存户实行零息政策。
- 由2001年只有2间银行分开收取低结余服务费及不动户收费,增加至今年的18间,户口低结余服务收费介乎每月$10至$200。
- 有16间银行豁免长者和弱势社群的低结余收费。银行收取服务费日渐增加看来是明显趋势,部分银行提供了豁免措施。本港暂时仍未广泛地出现市民因缺乏负担能力难以获取银行服务的问题,但这情况须密切注意。
外国经验
- 先进国家如加拿大、英国及美国等地,都有措施确保消费者获得基本银行服务。举例,银行需要向客户提供基本银行户口,户口特点是豁免征收低结余服务费,和提供每月限量的免费银行交易服务。在加拿大及美国,当地的银行需要在关闭银行分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在美国方面,监管者在评估银行表现及订定评级时,考虑因素包括有关银行开设和关闭分行的纪录、开设和关闭分行对分行所在社区的影响,及公众对关闭分行所表达的意见。
总结
- 上述提及的外国经验,可作为香港将来需要时的参考。本会期待银行公会公布如何减低银行关闭分行对公众影响的建议。
- 本会相信监管机构及有关组织会欢迎非政府机构和关注团体,提出个别地区或社群特别需要和独特处境的情况。
- 本会认为当存款保障制度启动之后,将有助增加消费者对银行的信心,从而扩大消费者愿意考虑开户的银行数目,放心地选择最能迎合自己需要和方便的银行服务。
- 最后,本会期望作为监管者和行业商会的金管局和银行公会,继续注视市场情况,确保所有香港市民都可获得基本银行服务。
Appendix
表(1):本地银行分行数目
资料:由银行提供
表(2):按分区划分的本地银行分行数目、人口及住户入息
分区 | 本地银行 2005人口数目分行数目*(截至23/5/2006) | 2005人口数目 | 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港元) | |
---|---|---|---|---|
合计 | 年龄≥65(所占%) | |||
中西区 | 136 | 247,600 | 28,400(11.5%) | 24,900 |
湾仔 | 109 | 150,500 | 23,700(15.7%) | 25,000 |
东区 | 125 | 585,900 | 78,800(13.5%) | 20,000 |
南区 | 30 | 270,700 | 36,800(13.6%) | 19,000 |
旺角 | 57 | 302,000 | 42,400(14.0%) | 15,000 |
油尖 | 105 | |||
深水埗 | 78 | 372,100 | 60,100(16.1%) | 12,200 |
九龙城 | 81 | 370,900 | 51,300(13.8%) | 18,500 |
黄大仙 | 50 | 431,300 | 67,100(15.5%) | 13,700 |
观塘 | 84 | 585,700 | 90,800(15.5%) | 13,000 |
葵青 | 46 | 511,700 | 60,500(11.8%) | 14,000 |
荃湾 | 52 | 277,400 | 37,800(13.6%) | 19,000 |
屯门 | 39 | 495,400 | 34,900(7.0%) | 14,200 |
元朗 | 40 | 550,200 | 40,500(7.4%) | 13,000 |
北区 | 32 | 289,800 | 30,000(10.4%) | 15,000 |
大埔 | 31 | 298,000 | 29,200(9.8%) | 15,500 |
沙田 | 67 | 617,000 | 62,400(10.1%) | 18,000 |
西贡 | 28 | 403,900 | 28,900(7.2%) | 20,000 |
离岛 | 19 | 130,200 | 12,000(9.2%) | 15,000 |
合计 | 1,209 | 6,890,300 | 815,700(11.8%) | 15,800 |
注:
*根据银行业条例第2条,“本地分行”(local branch)的定义-就任何认可机构而言,如该机构是一间银行, 并且是在香港成立为法团的,指该机构在香港经营以下业务的营业地点—(A) 银行业务;或(B) 会使该机构 招致第81(2)条所述的财务风险的任何其他业务…。“银行业务”(banking business) 指以下业务的一种或两 种― (a) 以来往、存款、储蓄或其他相类的帐户从公众人士收取款项…;(b) 支付或收取客户所发出或存入 的支票。“本地分行”不包括该机构在香港的主要营业地点。
资料来源:
分行数目由金管局提供
人口分区统计数字由统计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