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绿」陷阱及避免方法
慎防「漂绿」陷阱
「漂绿」(Greenwashing)是指以「对生态环境友善」、「绿色」或「可持续」等作招徕,惟描述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或存在误导或夸大其词的行为。英国有非牟利组织于今年年初发表了一份有关商品「漂绿」问题的研究报告,并归纳了6种较常见的「漂绿」手法,值得消费者留意及关注:
- 绿色挤拥(Greencrowding)指企业借着行业参与者数目众多,即使个别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计划采取不积极的态度,亦难以被发现的做法
- 绿色照明(Greenlighting)指企业透过把焦点放在营运或产品中一小部分的「绿色」特征上,从而减少大众关注企业于其他地方上破坏环境的行为
- 绿色转移(Greenshifting)指企业暗示过错在于消费者,并将责任归咎于他们身上
- 绿色标签(Greenlabelling)指企业声称营运或产品为「绿色」或「可持续」,惟带有误导成分
- 绿色漂洗(Greenrinsing)指企业在未达成所制定的ESG目标前,恒常修订其ESG目标,即俗称「搬龙门」的行为
- 绿色掩饰(Greenhushing)指企业为了避免遭审查,而选择减少披露或隐藏与其「可持续」相关的资料
如何得知企业的「可持续」表现?
虽然市场上对于「绿色」投资项目或金融产品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投资者若希望避免跌入金融市场的「漂绿」陷阱,除了可在投资前谘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外,亦宜先多花点时间「做足功课」,了解企业及其产品是否贯彻做到「可持续」,切忌道听途说。
留意企业的ESG报告披露
「财务报表」对一般投资者来说可能较耳熟能详,但这些文件或未能完全反映一间企业在环境、社会及管治等非财务方面的表现。其实与年度报告一样,香港上市公司须每年刊发ESG报告。
投资者可透过审阅相关公司在其ESG报告中的披露,从而了解有哪些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ESG事宜,以及其采取的相对应行动。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发行人刊发的ESG报告除了要符合强制披露的规定外,亦须按照「不遵守就解释」条文,就没有汇报的ESG事项,提供经过审慎考虑的解释。惟投资者须注意,由于不同行业领域的公司所面临的「重大」ESG事宜或有分别,因此,不宜直接比较2间公司的ESG报告。
ESG披露也有新的国际准则了!
今年6月,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了首批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IFRS S1及IFRS S2)。ISSB在制订ESG披露准则时,以二十国集团旗下金融稳定委员会成立的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小组(TCFD)的建议作基础,亦采用了与IFRS会计准则相同的基础概念,旨在确保企业在报告中能同时提供可持续相关讯息以及财务报表。香港联交所早前亦就优化ESG框架下的气候信息披露征询市场意见,建议规定所有发行人在其ESG报告中披露气候相关信息,以及推出参考了ISSB发布的可持续披露准则的征求意见稿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要求。
参考ESG评级
除了留意企业刊发的ESG报告外,投资者亦可参考由第三方机构,例如评级机构或指数提供者等为企业作出的ESG评级。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机构的评级模型、指标及制度均可能存在差异,以致同一间公司从不同机构所获得的最终评级亦可能出现分歧。举例来说,由香港品质保证局提供的ESG评级以「企业管治」、「公平营运实务」、「环境」、「人权」及「消费者议题」等7个范畴为核心指标,评级由最高的AAA至最低的D;而标普全球ESG评分则以0-100作为量度单位,以100为最高。一般而言,除了提供企业的ESG总评级外,评级机构亦会提供企业在各项评核指标中所获得的评分,有助投资者理解、分析及比较不同企业在不同范畴的表现。
香港品质保证局的ESG评级及其7个核心指标 (资料来源:投资者及理财教育委员会网站) | 图1及图2:同一企业在不同机构所获得的评级亦可能出现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