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结果
使用方法及时间
逾8成样本建议每日使用
样本中,逾8成(24款)说明可供每日使用。当中10款建议每日使用1次、3款用1至2次、9款说明可以每日用2次,另有2款标示每日可用1至3次。其余4款样本包括#2、#24、#26和#28则建议每星期使用1至3次,使用次数明显较少。
部分去角质棉片说明不适合作敷面用途。
敷面或驻留时间差异大
除了作抹拭面部皮肤用途,11款说明可同时用于颈部、手肘和脚跟等部位。此外,13款免冲洗式样本说明棉片亦可作面膜使用,除2款(#15和#20)未有说明敷面的时间,其余11款建议的敷面时间由1分钟至最长10分钟不等。当中大部分建议敷面5分钟或以下,3款样本(#1、#10和#14)则建议可敷5至10分钟。此外,5款样本说明产品不适合作敷面用途。
另一方面,在4款冲洗式样本中,「pixi」(#27)和「MALIN+GOETZ」(#26)分别建议在冲洗前让棉片的化学成分驻留在皮肤上2至3分钟和20分钟不等,其中#26更说明在使用3星期后可按皮肤耐受程度而考虑敷一整晚,其余2款则未有说明冲洗前的驻留时间。
由于样本间说明供敷面或者冲洗前的驻留时间差异很大,消费者必须细心阅读产品说明,避免因误用产品而令肌肤受损。另外,部分样本标示含有酒精,而且列于成分列表中较前位置,相信其所用浓度较高,亦有部分标示含香料或香料致敏物,建议皮肤较敏感或对相关成分有过敏反应人士应小心选择,避免选用相关产品长时间敷面。
留意4款样本须用水冲洗
尽管大部分去角质棉片用后均毋须冲洗,但是次调查亦发现#25、#26、#27和#28等4款样本说明用后必须以清水冲洗。由于相关样本的外观上与其他免冲洗式产品没有显著分别,本会提醒消费者要加倍留意选用的产品是否需要冲洗,切勿忘记冲洗或让产品驻留时间过长。
部分去角质棉片要用清水冲洗,但标示的驻留时间各异,个别长达20分钟。
如何正确使用去角质棉片?
大部分样本的棉片一面带有较深刻的压纹,质感较粗糙,另一面则较平滑。不少样本建议先用压纹面加强擦拭黑头、粉刺较多的位置,再用平滑面处理全面肌肤或作敷面之用。事实上,用棉片在皮肤上擦拭时,除了以化学成分软化皮肤角质层外,亦同时以物理的方法去除角质,故此,擦拭时用力要轻,避免因过度磨擦而令皮肤受损。
成分及功用
普遍以AHAs和BHAs作有效成分
调查的样本中,#2、#13和#21均没有以中文或英文标示详细的成分资料,当中#2只说明含有AHA,而#13则标示含水杨酸(salicylic acid,属其中1种BHAs)。其余25款均有标示详细的成分列表供消费者参考。
就27款标有成分资料的产品所列,较常见的去角质成分类别包括传统果酸(又称α-羟基酸,简称 AHAs)、多羟基酸(简称PHAs)、β-羟基酸(简称 BHAs)和脂羟基酸(简称LHAs)。另外,样本中有15款混合了不同种类的化学去角质成分;5款只添加了AHAs;3款只以BHAs作为其有效成分;另有4款则只采用PHAs或LHAs。
AHAs和PHAs
根据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的资料显示,含有AHAs的产品普遍说明具改善皱纹、均匀肤色、软化和平滑肌肤,修复皮肤瑕疵和阳光损害等功效。
在AHAs成分中,较多样本说明含有乙醇酸(glycolic acid,又称甘醇酸)、乳酸(lact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或苹果萃取物等传统的果酸成分;另有不少样本标示含葡萄糖酸内酯(gluconolactone),这种较新式的果酸成分,普遍被称为PHAs。
乙醇酸是分子量最细小的AHAs成分,皮肤渗透率高,能较有效去除角质,但对皮肤的刺激性亦相对较高;乳酸的刺激性较乙醇酸低,除有助去除皮肤角质,亦具有良好的保湿效能;而苹果酸的分子量较大,亦具保湿效能,但效能逊于乙醇酸。当中以乳酸和苹果酸较适合皮肤容易过敏人士。
有海外研究指,葡萄糖酸内酯的分子量显著较AHAs和BHAs成分大,引致刺激反应和刺痛感觉的机会较低,较适合敏感肤质、玫瑰痤疮和异位性皮肤炎(俗称「湿疹」)患者使用。这种成分既可以作为肌肤调理剂和抗粉刺剂(anti-acne agents),又能提供保湿和抗氧化等作用,可促进去角质和细胞更新,加快受损皮肤屏障的恢复,但缺点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到较明显的美容效果,通常要配合其他护肤成分使用来加强美容效果。
不少样本的成分列表标示含有较新式的果酸成分PHAs—葡萄糖酸内酯(gluconolactone)。
BHAs和LHAs
AHAs和BHAs都可以作为去角质剂(exfoliants),BHAs能有效改善细纹和皱纹问题,改善整体肤质,较少出现间歇性的刺激反应。样本中,较常使用的BHAs是水杨酸,具有去角质和控制油脂的功效,亦是肌肤调理剂、去头皮屑剂和防腐剂,可提供抗炎作用,帮助纾缓暗疮引致的皮肤红肿,而白柳树皮萃取物(Salix alba (willow) bark extract)天然含有水杨酸,不少样本也说明添加了这种成分。另有样本标示含辛酰基水杨酸(capryloyl salicylic acid)这种LHAs成分,属分子量较大的水杨酸衍生物,对皮肤的刺激性相对较低。
有海外研究报告指出,对暗疮患者而言,结合AHAs和BHAs的组合,可能较单独使用AHAs更为有效,皮肤耐受程度亦会较高。
部分样本标示同时使用了不同种类的去角质成分。
有效成分浓度较高未必适合自用
尽管大部分样本在包装上标有成分列表,但只有少数说明有效成分的浓度。2款标示源自美国的样本「MALIN+GOETZ」(#26)和「pixi」(#27)所标示的乙醇酸含量分别为10%和20%。若参考美国化妆品成分分析委员会(CIR)的建议,家用护肤品中乙醇酸、乳酸及其化合物总量应相等于10%或以下(pH≥3.5),才适合供消费者安全地自行使用;而供美容院或专业作短暂、非连续使用,并且用后需要冲洗的产品中,该等成分的总量则应相等于30%或以下(pH≥3.0),产品亦应由经过训练的技术人员施用。#26标示的乙醇酸含量已达相关建议中家用产品的总量上限;而#27标示的含量更超过家用产品总量上限的建议,惟该样本并没有说明属美容院或专业用产品。
各地对AHAs浓度的相关规定或建议上限不尽相同。例如内地《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规定,化妆品的AHAs及其化合物总量上限为6%(pH≥3.5);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NFP)则建议,乙醇酸的安全使用水平最高为4%(pH≥3.8)。考虑到2款样本标示的乙醇酸浓度高于内地相关规范的上限,而浓度较高的AHAs产品或未必适合供一般消费者自行使用,故此,本会将有关产品资料转交海关研究跟进。
个别冲洗式去角质棉片标示的乙醇酸浓度较高,或未必适合供一般消费者自行使用。
香港医学会会董及皮肤专科医生陈厚毅提醒,如要采用高浓度的产品进行化学焕肤程序,必须由经过训练的技术人员按个人肤质和美容关注来选择合适的有效成分和浓度,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并降低相关风险。否则,不当使用高浓度的乙醇酸可能会刺激皮肤,引致泛红和脱皮,亦增加灼伤皮肤和引致发炎的风险。
另一方面,2款样本(#18和#19)标示了其水杨酸浓度分别为1%和2%,符合内地、欧盟和美国等地的相关规定。
大部分样本欠说明产品酸硷值
AHAs产品的酸硷值(pH value)亦是影响其刺激程度的重要因素,惟只有少数样本于其官方网页说明产品的酸硷值,另有8款样本的供应商向本会补充了相关资料。有鉴于各地对护肤品中AHAs浓度的规定或建议均设有酸硷值的要求,本会认为各产品供应商应标示或说明有关重要资料。
标签资料有待改善
除前文提及3款样本欠标示详细成分,另有3款(#2、#12和#14)样本欠缺以中文或英文说明产品用法,相关资料只载于其官方网页上。本会另发现2款样本的使用说明容易令人误解,当中样本#2的包装只以图像及日文标示用法,其网页的使用说明指产品「早晚都可以使用」,然而网页所列的肌肤保养步骤说明中则另建议每星期使用产品2至3次。另外,样本#24的包装上虽然以英文标示用法,说明产品只适合于晚上使用,惟本会与相关供应商确认资料时,该公司才表示产品应为每星期使用1次,但相关的重要资料未有列于包装上。上述2个样本在包装上的用法说明欠明确建议使用频率,相关供应商应尽快作出改善。
此外,5款样本(#2、#13、#18、#19和#28)的包装只印有生产批号,没有标示关于生产、保存或使用期限等资料。考虑到有海外研究指出,化学去角质成分(如乙醇酸和乳酸)的效能可能随时间递减,故此,在购买时建议留意产品的生产日期,选购较「新鲜」制造的产品,并留意其使用期限。
去角质棉片VS爽肤水+化妆棉 哪个更环保?
调查中只有小部分样本于其官方网页说明所用棉片的物料,例如100%纯棉,标榜棉片无漂白及无萤光剂,或声称所用为可被生物降解的物料,个别更说明其化妆棉的可生物降解度。与此同时,按部分供应商向本会补充的资料,部分样本的棉片物料混合了嫘萦(rayon,又称人造丝)及聚酯纤维(polyester)或若干比例的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塑胶物料,由于聚酯纤维和塑胶物料需时降解,相对较不环保。尽管部分棉片标榜可被生物降解,但物料须配合适当的环境条件(如湿度和酸硷值等),才可能于短时间内被分解。
本会留意到大部分去角质棉片较薄,使用时相对地能更紧贴面部皮肤。而一般化妆棉款式甚多,部分由不同夹层组成或棉片较厚,需以较多爽肤水才能沾湿整片化妆棉。而物料方面,少数化妆棉内有塑胶防渗层,物料上同样有环保上的疑虑。如要选用,纯棉物料是相对较环保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