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惹味鱿鱼乾小食含砷-《选择》月刊第366期

  • 2007.04.16

你是否有每星期进食3包或以上(每包90克)鱿鱼丝的习惯?

如果有,而经常食用的牌子又含高量砷的话,消费者委员会警告,可能有砷中毒的潜在危机。

砷是重金属,长期摄入无机砷会损害皮肤,导致皮肤角化过度,以及慢性肝脏病变。

此外,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评定,有足够证据证实饮用水中的砷是人类皮肤及肺部致癌物。

消委会测试了65款肉乾食品,包括15款牛肉乾、14款猪肉乾、13款猪肉松、23款鱿鱼丝和鱼乾,在市面不同零售点购得。

根据法例,鱿鱼和鱼类产品的砷含量上限分别是每公斤10毫克和6毫克。测试发现8款鱿鱼丝的砷含量由每公斤12.7毫克至35.3毫克,一款鱼乾含每公斤7.7毫克砷。

其中一款鱿鱼丝样本的总砷含量达到每公斤35.3毫克。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物添加剂委员会(JECFA)的暂定每周可容忍摄入量的标准,一名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周不应摄入多于0.9毫克无机砷。

故此,每周进食3包(每包90克)每公斤含有35.3毫克砷的样本,(估计其中10%是无机砷),已可能超出暂定每周可容忍摄入量。

消委会已将相关样本资料交予食物安全中心,跟进有关产品是否违反《食物搀杂(金属杂质含量)规例》。

根据食物安全中心的意见,只要长远的摄入量没有超出每周可容忍摄入量,偶尔超过标准不会构成健康问题。

由于鱿鱼丝和鱼乾为乾制食品,水分大幅减少,影响砷原本在该食物的比例,在评估食物的砷含量是否超出法例标准时,可能须要考虑乾制过程中水分流失的因素。

此外,一款鱿鱼丝验出含有过量苯甲酸(每公斤2,760毫克),另一款亦验出含有超出法例标准上限的山梨酸。

苯甲酸引致急性中毒的机会不大。长期每日过量摄入苯甲酸可引致肠胃失调,如恶心、食欲不振和胃部不适等。患有哮喘、鼻炎和蕁麻疹的人士亦可能因摄入苯甲酸而引致病情发作。

14款牛肉乾、猪肉乾和猪肉松样本亦检出含有苯甲酸或山梨酸,但《食物内防腐剂规例》没有列明上述食品中该两类防腐剂的准许含量,这些样本可能违反上述规例。该两类防腐剂可能来自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酱油或其他调味料。

以上小食的钠含量和糖分偏高。消费者应留意长期进食高钠高糖食品对健康的影响,并须注意均衡饮食的重要。

所有样本的微生物素质(需氧菌落计数、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类)都属于「A级 满意」。

测试还包括购自澳门的26款样本(9款牛肉乾,11款猪肉乾、6款鱿鱼丝)。牛肉乾和猪肉乾样本都是散装产品。

基本上,澳门样本的测试结果与本港的相若。与本地样本一样,澳门样本的钠和糖含量偏高,消费者不宜过量进食。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的权利 (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