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士一:评估旅程风险
一般而言,在非洲、中南美洲和东南亚地区旅游,健康风险会较高。如果行程涉及与当地居民有密切接触、进入热带雨林地带或参加高风险的活动如跳伞等,风险亦会相对提高。
如出发前已知悉目的地正发生重大事故,例如疫症、自然灾害、战乱、恐怖袭击或政变,应认真评估旅程的必要性和考虑改变行程。如果有儿童、长者及孕妇同行,更应该考虑延迟甚至取消。
贴士二:防「蚊」于未然
俾蚊咬有机会感染严重传染病,包括疟疾、登革热、黄热病和寨卡病毒。因此,旅客最好于出发前4至6星期,到家庭医生或旅游健康中心评估健康风险和查询是否需要接种疫苗或服用预防药物。
贴士三:注意饮食卫生
外游时要避免进食生冷或未经煮熟的食物。在落后及欠缺清洁自来水源的地方购买饮品时,应避免加冰。漱口用的水亦应以轻便的滤水设备过滤及煮沸后使用。如果无法煲水,可以用含氯(chlorine)或碘(iodine)质的净水丸消毒后才使用。
贴士四:病向浅中医
如果在外地感到严重不适,可在当地求医。返港后仍不舒服,就应该再看医生。由于很多热带疾病在香港比较少见,所以必须告诉医生曾到过甚么地方旅游,亦要保留或记下在外地求医时服食过的药物,让医生评估感染不同疾病的可能性。即使旅途中没有发病,如返港3个月内有发烧、持续腹泻、呕吐、黄疸、泌尿紊乱、皮肤病等症状,亦应该尽快接受检查。
资料来源:487期《选择》月刊(2017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