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有哪些「可持续消费」的选择?
香港近年也有不少关于可持续消费的新发展,既从源头减废、如无包装商店,亦从回收着手、如服务循环回收再造系统、纸包饮品包装回收等。
第一间的无包装商店已于2018年进驻香港!包装材料为都市固体废物的一个主要部分,但它们的生命周期往往只有短短几十分钟到几天。有见及此,香港的第一间的无包装商店已经在2018年在西营盘诞生了,之后陆续有不少家庭用品店和超级市场亦推出类似的服务,齐齐减少包装材料的浪费。 | |
由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HKRITA)、成衣生产商和国际服装品牌合作,全球首部服装循环回收再造系统G 2 G(garment to garment)机器在2018年12月在本港正式投入服务,G2G可分拆旧衣的衣物纤维,混合、梳理、纺纱再造成新衣,最快4小时便可将消费者带来的旧衣物制作成全新成衣,展现了纺织服装的可持续发展。 | |
香港的家居回收物料主要包括废纸、金属、塑胶和玻璃,但合成物料大多数都难以回收再造,例如由纸、胶及铝等组成的纸包饮品,回收率近乎零,因而造成大量的废物。有见及此,本港纸包饮品生产商终于在2019年推出了全新回收计划和纸包饮品盒回收厂,在全港数十个地点设置智能回收系统,大力推动香港饮品业的可持续发展。 | |
为方便消费者选择更环保的产品,本港不少的非政府团体设有产品环保标签认证计划,从日常清洁用品到建筑材料都有相应的环保标准,协助消费者选择。 |
「香港环保标签计划」 | 「绿色产品认证 - 绿材环评」 | 「香港注册-生态友善系列」 |
可持续消费行为也分「强」与「弱」?
「弱可持续消费行为」(Weak Sustainable Consumption)是指考虑自身的需要,以节约为本,减少浪费的消费。例如在离开房间时关灯,或购买新电器时选择更节能的产品,节省金钱之余亦能保护环境。这些行为相对容易实行,因为原有的消费模式不需有太大改变。但是,单凭「弱可持续消费行为」,并不足以支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推动「强可持续消费行为」。
「强可持续消费行为」(Strong Sustainable Consumption)必须考虑到「产品生命周期」以及所购买的产品对生态环境及社会带来的长远影响,例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耗电量、工人的劳工权益、是否会破坏濒危物种的生态环境和造成水资源及空气污染、弃置及回收选择、制造商及零售商的企业社会责任措施等,从而改变购买的决定。
怎样推广可持续消费模式?——不妨向外国取取经!
以商业模式来鼓励消费者购买可持续产品:一些外国政府已推出现金奖励计划,如南韩政府于2011年推出「绿色信用卡计划」(Green Credit Card Scheme),当「绿色信用卡」持有人乘搭公共交通工具、购买具环保标签的产品、或在家中采用节水节能的措施,便可以储存积分,用作购买环保产品或服务。
由官方机构或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的认证制度,可提高产品资讯的透明度:消费者未必容易获得关于产品可持续表现的资讯。国际间有不少自愿参与的环保标签计划,如欧盟环保标签(EU Ecolabel),让消费者能够辨识哪些产品符合环保的原则。另外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制订的「海鲜选择指引」,以简单易明的指引去协助消费者选购可持续海鲜。
以方便浏览的平台, 协助消费者掌握可持续产品的资讯:市面上的可持续产品的声称及标签种类繁多,消费者需有足够知识或投放时间,方可理解环保标签背后的认证及监管制度,去判别其是否切合他们的需要。因此,一个方便浏览的平台,可为消费者节省时间,推动可持续消费模式。
佳节送礼都可环保?「唔驶包花纸喇,唔该!」
同时亦要提醒大家要精明消费!临近佳节,购买朱古力或糖果送礼时,应选购普通的包装。因为礼盒装经常过度包装,与食用量相近的普通装产品相比,价钱还较贵!
说了这么多,不如做一个小测验吧!我们在【521期《选择》月刊环保消费达人小挑战】准备了一系列有关衣食住行的消费问题,快来挑战看看你是属于「合格」还是「超级」环保消费达人!
想知更多
- 2025.02.05
- 健康及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