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19款即食麵營養、安全大檢測
邊款食1餐鈉、脂超標?

即食麵煮法簡單方便,款式和味道多樣化,是不少家庭常備的食物。然而,經常進食即食麵,會否影響健康呢?本會為19款即食麵樣本,包括14款油炸即食麵和5款非油炸即食麵,進行營養、食用安全和品質測試。假設消費者1日食用3餐,其中1餐進食即食麵,有9款樣本食用1份(麵餅連調味品和其他配料)所攝取的鈉,已超出成人1日的鈉攝取上限,另有9款樣本食用1份攝入的飽和脂肪,會高於成人1餐的攝取上限,關注心血管健康的消費者需要留意。

持份者意見或回應

  • 為減少鈉的攝取量,進食即食麵時,不要使用全部調味品,並盡量避免喝湯;食用撈麵時,因為所有的醬油等調味品都難以避免會被吃光,因此,最好不要添加全部調味料。
  • 細閱包裝上的營養資料,盡量揀選鈉和脂肪含量較低的即食麵產品,也要注意食用分量,了解所提供的卡路里(即能量)。
  • 選擇較健康的非油炸麵食,例如米粉、粉絲、通粉和蕎麥麵,並搭配新鮮和營養豐富的食品,例如蔬菜、雞蛋、雞肉和海鮮,使日常飲食多元化,增加營養攝取。

根據世衞建議,脂肪攝入量應佔每天總熱量的15%至30%,如進食過量或常吃高脂肪食物,便容易令體重增加。鹽分方面,世衞則建議每天宜攝取少於2,000毫克(略少於1平茶匙鹽)的鈉。如攝取過多鹽,會令人較易患上高血壓。其實,不少食物都含有隱藏的油和鹽,一不小心選擇,便會掉進這些飲食陷阱,例如經油炸的即食麵,其脂肪含量會較其他非油炸麵類如米粉為高;即食麵的調味粉和湯料亦屬加工食物,含有高鹽分。因此,我們應閱讀營養標籤,選擇含較低脂肪和鹽的產品。此外,建議選擇非油炸的麵類,烹調時宜加入新鮮蔬菜和瘦肉類,以及避免飲用即食麵的湯底。

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建議市民細閱營養標籤,揀選較低脂肪和鈉的麵食產品。醬料是我們從膳食中攝取鈉的主要來源之一,進食即食麵時,不要使用全部調味品,並盡量避免喝湯。GE和3-MCPDE在高溫加工過程中產生,有機會存在經高溫處理含油脂的食物中,市民應保持均衡飲食,盡量少吃含高油脂的加工食物,避免因偏食而增加攝入GE和3-MCPDE的機會。現時食品法典委員會及國際間均未有就上述物質於即食麵中的最高含量制訂標準。食品法典委員會和中心已制訂指引以協助業界減低這些物質在食物中的含量。中心亦不時舉辦簡介會向業界講解指引,使業界向市民提供更好的產品。

 

2020至2023年,中心抽取約390個即食麵作化學/微生物檢測和營養標籤專項調查,並已公布和跟進不合格樣本。

「養養」(#1)的製造商表示其產品符合香港規例。該公司指本會把產品分不同部分進行測試,而其產品包裝上的營養資料則為混合麵餅及其他配料的數據。因為測試方式不一樣,或導致營養素測試結果與包裝資料有差異,可能會引起消費者誤會。該公司亦表示,其測試結果顯示其產品的包裝使用的MCPP薄膜沒有檢出DEHP,符合香港行動水平要求;其產品使用的豉油沒有檢出3-MCPD,符合Codex標準;其產品使用的棕櫚油的GE含量為每公斤440微克,符合歐盟規例要求。

 

「不倒翁」(#4)的製造商表示,其產品1包的3-MCPDE數值較成人和小童的每日攝入上限低。其產品使用棕櫚油油炸製造,棕櫚油精煉過程會產生3-MCPDE和GEs,所以其產品檢出3-MCPDE和GEs。製造商表示在生產過程一直進行監測及持續管理,以防止3-MCPDE和GEs物質超過歐盟標準,並積極投放管理於原材料中3-MCPDE和GEs的消減活動。今後會繼續對產品質量作出更完善的管理,盡力向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

 

「八道」(#6)的製造商指其產品符合香港法例要求,又向本會提交2023年11月的營養測試報告,表示其產品的營養標籤正確。

 

「Meadows」(#13)的經銷商指確認其產品符合香港法例及要求,並表示其產品已於香港停售,如再推出新產品,將持續檢視,並致力提高產品質素。

 

「媽咪」(#14)的製造商指其產品的3-MCPD和GE含量符合《食物內有害物質規例》、JECFA和Codex標準。根據JECFA,3-MCPD和3-MCPDE單獨或組合計的暫定最高每日可容忍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4微克,1個67.75公斤的消費者的最高每日可容忍攝入量為271微克,食用1份只會攝入該消費者最高每日可容忍攝入量的15.7%[本會按:製造商用作計算的重量(麵餅72克、粉狀調味品6.2克、油包(即其他調味品)3克)與本會於市場上購買的樣本重量有差異]。該公司又指,其產品的營養標籤資料與本會的測試結果的差距在容忍範圍內(+/- 20%)。

 

「百勝廚」(#19)的製造商指3-MCPDE和GE是其產品的叻沙糊的棕櫚精,在精煉過程中無意形成的污染物,測試驗到的含量低於歐盟標準含量上限,可安全食用。穀氨酸是天然存在於叻沙糊調配粉的酵母提取液裡。因此,測試檢出穀氨酸與「不添加味精」的標誌並沒有衝突,該標誌只強調其產品沒有添加味精作增味劑。該公司又表示標籤上的營養資料是以出售產品時的狀態下每100克的營養值,並向本會提交2016年10月的測試報告,指測試結果顯示產品的標示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