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份者意见或回应
香港营养师协会意见
- 为减少钠的摄取量,进食即食面时,不要使用全部调味品,并尽量避免喝汤;食用捞面时,因为所有的酱油等调味品都难以避免会被吃光,因此,最好不要添加全部调味料。
- 细阅包装上的营养资料,尽量拣选钠和脂肪含量较低的即食面产品,也要注意食用分量,了解所提供的卡路里(即能量)。
- 选择较健康的非油炸面食,例如米粉、粉丝、通粉和荞麦面,并搭配新鲜和营养丰富的食品,例如蔬菜、鸡蛋、鸡肉和海鲜,使日常饮食多元化,增加营养摄取。
卫生署意见
根据世卫建议,脂肪摄入量应占每天总热量的15%至30%,如进食过量或常吃高脂肪食物,便容易令体重增加。盐分方面,世卫则建议每天宜摄取少于2,000毫克(略少于1平茶匙盐)的钠。如摄取过多盐,会令人较易患上高血压。其实,不少食物都含有隐藏的油和盐,一不小心选择,便会掉进这些饮食陷阱,例如经油炸的即食面,其脂肪含量会较其他非油炸面类如米粉为高;即食面的调味粉和汤料亦属加工食物,含有高盐分。因此,我们应阅读营养标签,选择含较低脂肪和盐的产品。此外,建议选择非油炸的面类,烹调时宜加入新鲜蔬菜和瘦肉类,以及避免饮用即食面的汤底。
食物安全中心意见
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建议市民细阅营养标签,拣选较低脂肪和钠的面食产品。酱料是我们从膳食中摄取钠的主要来源之一,进食即食面时,不要使用全部调味品,并尽量避免喝汤。GE和3-MCPDE在高温加工过程中产生,有机会存在经高温处理含油脂的食物中,市民应保持均衡饮食,尽量少吃含高油脂的加工食物,避免因偏食而增加摄入GE和3-MCPDE的机会。现时食品法典委员会及国际间均未有就上述物质于即食面中的最高含量制订标准。食品法典委员会和中心已制订指引以协助业界减低这些物质在食物中的含量。中心亦不时举办简介会向业界讲解指引,使业界向市民提供更好的产品。
2020至2023年,中心抽取约390个即食面作化学/微生物检测和营养标签专项调查,并已公布和跟进不合格样本。
厂商回应
「养养」(#1)的制造商表示其产品符合香港规例。该公司指本会把产品分不同部分进行测试,而其产品包装上的营养资料则为混合面饼及其他配料的数据。因为测试方式不一样,或导致营养素测试结果与包装资料有差异,可能会引起消费者误会。该公司亦表示,其测试结果显示其产品的包装使用的MCPP薄膜没有检出DEHP,符合香港行动水平要求;其产品使用的豉油没有检出3-MCPD,符合Codex标准;其产品使用的棕榈油的GE含量为每公斤440微克,符合欧盟规例要求。
「不倒翁」(#4)的制造商表示,其产品1包的3-MCPDE数值较成人和小童的每日摄入上限低。其产品使用棕榈油油炸制造,棕榈油精炼过程会产生3-MCPDE和GEs,所以其产品检出3-MCPDE和GEs。制造商表示在生产过程一直进行监测及持续管理,以防止3-MCPDE和GEs物质超过欧盟标准,并积极投放管理于原材料中3-MCPDE和GEs的消减活动。今后会继续对产品质量作出更完善的管理,尽力向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
「八道」(#6)的制造商指其产品符合香港法例要求,又向本会提交2023年11月的营养测试报告,表示其产品的营养标签正确。
「Meadows」(#13)的经销商指确认其产品符合香港法例及要求,并表示其产品已于香港停售,如再推出新产品,将持续检视,并致力提高产品质素。
「妈咪」(#14)的制造商指其产品的3-MCPD和GE含量符合《食物内有害物质规例》、JECFA和Codex标准。根据JECFA,3-MCPD和3-MCPDE单独或组合计的暂定最高每日可容忍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微克,1个67.75公斤的消费者的最高每日可容忍摄入量为271微克,食用1份只会摄入该消费者最高每日可容忍摄入量的15.7%[本会按:制造商用作计算的重量(面饼72克、粉状调味品6.2克、油包(即其他调味品)3克)与本会于市场上购买的样本重量有差异]。该公司又指,其产品的营养标签资料与本会的测试结果的差距在容忍范围内(+/- 20%)。
「百胜厨」(#19)的制造商指3-MCPDE和GE是其产品的叻沙糊的棕榈精,在精炼过程中无意形成的污染物,测试验到的含量低于欧盟标准含量上限,可安全食用。谷氨酸是天然存在于叻沙糊调配粉的酵母提取液里。因此,测试检出谷氨酸与「不添加味精」的标志并没有冲突,该标志只强调其产品没有添加味精作增味剂。该公司又表示标签上的营养资料是以出售产品时的状态下每100克的营养值,并向本会提交2016年10月的测试报告,指测试结果显示产品的标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