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紅肉?白肉? 點揀點食較健康

紅肉?白肉? 點揀點食較健康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紅肉歸類為「可能令人類患癌」物質,令大眾聞之色變。坊間普遍認為白肉較紅肉健康,但在營養學的角度如何界定紅肉和白肉?如果要從肉、魚或其他代替品來攝取必須的營養,以達致均衡飲食,當中又有甚麼需要留意呢?

紅肉白肉簡介

紅肉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世衞)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紅肉與加工肉》(Red Meat and Processed Meat)專刊,紅肉為未經加工的新鮮哺乳類動物肌肉,例如牛肉(beef)、小牛肉(veal)、豬肉(pork)、羊仔肉(lamb)、羊肉(mutton)、馬肉(horse meat)和山羊肉(goat meat),可以是切碎或冷凍的狀態,普遍要煮熟後才可食用。

 

香港營養師協會指,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的資料,相對於家禽和魚類等其他類別的肌肉,新鮮哺乳類動物肌肉(例如牛肉、羊肉和豬肉)所含的肌紅蛋白(myoglobin,又稱肌紅素)普遍較高,所以被稱為「紅肉」。

 

紅肉偏紅的顏色主要是由於肌紅蛋白含量較高所致。肌紅蛋白是一種會與鐵和氧(oxygen)結合的蛋白質,能夠將氧儲存於動物肌肉中。當這種蛋白與氧結合時會呈鮮紅色,其含量愈高,肉的顏色便會顯得愈紅。一般而言,運動量較多的肌肉部位,其肌紅蛋白含量普遍較高。

 

白肉

IARC《紅肉與加工肉》專刊提及,白肉的例子包括雞和火雞的不同部位,例如胸肌和腿肉。而衞生署發表的調查報告則列出白肉的例子包括家禽和魚類。

 

即使同一種動物,不同部位肌肉中肌紅蛋白的含量亦會略有不同。家禽肉普遍被歸類為白肉,惟其腿部肌肉因運動量較大,肌紅蛋白的含量因而較高,所以顏色也會相對稍為偏紅,故被稱為「深色肉」(dark meat)。某些家禽例如鴨和鵝,其胸部肌肉的顏色一般較雞和火雞胸紅,同樣被視為「深色肉」,原因相信是鴨和鵝較常飛行,較多使用到胸肌。動物的基因、養飼方法、選用的飼料以及屠宰方法等因素,均有機會影響家禽肌肉的深淺色。

 

怎樣分辨紅肉和白肉?